杯赛中断了,但郊区学院仍然很热
调查
不久前,教育部相继对中小学生下达了“减轻负担”的禁令,全面整理了规范针对基础教育领域的竞赛表等。
在全国性的“华杯赛”决赛活动暂缓举行后,郑州本土杯赛也处于停止状态。不过,记者调查发现,杯赛的停止并没有阻止家长选报培训班的热情。背景 四部委联合印发 “史上最严减负令”
今年2月底,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等四部门印发通知,要求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通知强调,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该通知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
3月21日,教育部印发公告,全面清理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
考场
“华杯赛”暂停成风向标
2月28日,落款为“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的华杯赛组委会发出通知:“‘华杯赛’组委会将向教育部呈报申请进行重新核准。在重新核准前,原定2018年3月10日第23届‘华杯赛’决赛活动暂缓举行。”
“华杯赛”是被业内认为含金量较高的奥数竞赛。一家培训机构的教师说,“华杯赛”组委会将向教育部呈报申请进行重新核准,在重新核准前,决赛活动暂缓举行。
记者从华杯赛的官网上看到,华杯赛原定于2018年3月10日进行笔试决赛。
业内人士认为,“华杯赛”暂停是一个风向标,以后能否继续办,需有关部门来审批。
除“华杯赛”之外,备受家长关注、影响力较大的“学而思杯”,是每年由学而思举办的综合能力测评,学而思也明确表示今年不再举办。
流行在郑州家长圈的“十大杯赛”
已暂停
2017年,备受郑州“小升初”家长关注的各大杯赛约有10个。其中全国性的杯赛有:华杯赛、希望杯、迎春杯、世奥赛,比赛科目为数学;KET/PET,科目是英语。
郑州本土的杯赛有:K6联赛、豫才杯、东风杯,比赛科目是语文、数学、英语;联合杯(2018年更名为新联合杯),比赛科目是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枫杨杯,比赛科目是英语。
目前,K6联赛、新联合杯已在1月之前进行过初赛,后续的比赛已经停止。其他杯赛也暂停。
市场 杯赛虽停 培训班依然火爆
记者调查发现,各种“杯赛”虽然暂停,但相关培训并没有停止。在桐柏路上的凯旋门小区,进驻了多家培训机构。奥数、英语、语文等培训班依然火爆。这些培训机构均表示,原有的培训班都在继续举办,有的班报名学生不减反增。
“一个写字楼上十几家,比如课内加强、课外拓展,小升初、中招、高考,数学、英语、语文,还有一对一,看得人眼花缭乱。”家长陈先生在凯旋门给四年级的儿子报了一个数学补习班。
“不管怎么变,多学总是不吃亏。虽然禁赛,但机构跟风快。”一名家长说,“例如,现在国家提倡古文、艺术、书法,培训机构马上就开出相应的提高班、拓展班。而且,没有‘杯赛’成绩作为依据,面试在小升初的权重上升,培训机构适时推出面试指导,同样能把家长粘住。”
家长 喜忧参半在观望:
不知道这次力度有多大
“史上最严减负令”下达后,郑州“十大杯赛”已暂停杯赛暂停,校外培训班依然火爆
提问
培训机构该如何转型?
2018年将小升初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参加过完整的杯赛。知道“禁赛”消息的家长也是喜忧参半。有家长认为:“禁赛之后孩子和家长都减轻了一些负担。”但更多的家长都在追踪和询问自己关注的数学竞赛是否会停办,也有家长保持观望状态。“年年都禁止,不知道这次的力度会有多大,所以还在观望中。”一名五年级家长表示。
“作为家长,之所以关注并让孩子参与这些杯赛,主要是希望通过竞赛增加优质中学录取的概率。虽然这并不是非常明确的路径,但这个还能给我们很大的心理安慰,也会觉得是一个重要筹码。”一名小学家长解释了自己带孩子参加数学竞赛培训的初衷。
而曾经陪着儿子参加2017年杯赛和“小升初”模拟测试的赵女士告诉记者,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测试,最主要的是想看看孩子在六年级学生中处于哪个位置,对选报民办初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学校要减负,家长说“被推到补习班”
中原区一小学家长刘女士讲了孩子上学的事儿。
开学后,一年级的小颖(化名)领回了书本,数学只有一本课本,类似上学期的数学学习与巩固和口算练习册都没有。
刘女士说,孩子每天都按照老师要求,做数学课本上的练习,这些练习大多只有一页,甚至不足一页,题目特别简单,几分钟就做完了。
光靠课本上的练习册能行吗?刘女士心里犯嘀咕。
随后,在家长会上,数学老师说按照学校要求,本学期除了课本,没有其他任何练习册。而且按照规定,老师也不能推荐。
于是,她和另外一名家长就购买了语文和数学练习册。但是,家长们买的教辅资料上,一些题确实比较难,超出了一年级孩子的范畴。
“如果到了三年级以后,学校还只是发数学课本,只能把孩子送到课外班去提高了。”刘女士说,虽然学校要给孩子减负,可是减得太彻底,到最后还是把孩子推到了市场上的辅导班。
刘女士现在给一年级的女儿报了两个兴趣班,一个是舞蹈,一个是篮球。“这是真的有兴趣的培训班。”刘女士说,到了三年级,她或许不得不给女儿报语文、奥数班。
“我觉得,应该看看孩子到时候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刘女士说,如果成绩相对落后,就报个补习班,“补差吧。”
然而,现在市场上的培训机构,主要的目标是“培优”,让学习好的学生成“学霸”,让“学霸”更“学霸”。
来自中国教育学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有中小学生1.8亿人,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而中小学课外辅导学生超过1.37亿人次,相当于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参与过校外培训。
在不久前教育部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培训机构要做的是同步辅导,同时对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专长培训,比如体育、艺术。”他说,要对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进程、时间计划进行规范,三年级的孩子就不能进行四年级的学习,机构设置时要进行审批,每个班次要进行审核,防止不规范的行为,同时接受社会监督。
来源:郑报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