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四川高考语文试题专题之成都13所名校高中语文权威这样点评2017四川高考语文试题

今天上午,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四川考试是全国第三卷。

这份试卷有着怎样的命题思路?体现了哪些时事背景?

语文考试结束的第一时间,小编采访了成都各知名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高三备课组长和名师,他们对试卷进行了权威解读。

来看看这些语文大咖眼中,2017高考语文是啥模样?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刘方旭

此次四川考查的全国卷Ⅲ整体难度适中,学生反映答题比较顺利。

今年的语文卷选做题改为了必做题,明显增加了阅读量。

所考查的知识点、试卷结构都比较常规,是平时复习备考中反复练到的。

命题形式基本常规,只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有两道题是相对较新的,但是考查难度都不大,学生不会存在太大障碍。

作文是此次高考的一个亮点,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给了作文一个限定,副标题的指向给学生在内容和文体的选择上有了提示。

此次作文不易偏题,学生都应该有话可说,但是要想写出好文章,还需有思维的深度和人生的格局,将个体经历或思考置于时代、社会、民族的大背景下,表达个人情感,彰显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理性和深度思考是此次作文得高分的重要保障。

@成都市优秀教师、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语文高级教师、首届学科带头人张和平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Ⅲ卷》在猜想与期待中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正合吾意”、“声东击西“、“大跌眼镜”, 考生、老师各有感受不一而足。

1、作文题目:拒跟风、有创新、有写头、利发挥、别高下

拒跟风。2015年以来,“任务驱动型作文”很热,“四川2016年没考,2017年必考”,不少老师学生认为。2017年全国Ⅲ卷,连“任务驱动型”的“马夹”都没穿!

有创新。作文给“副标题”,几十年没有吧。作文给材料(给背景、给话题),给副标题,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既限制了写作范围,有效防止押题套作,又给了个人思考、个性化立意的空间;而且给了考生“拟标题”这个展示平台,从题目就可很大程度看出考生审题立意及表达的能力。

有写头。不分城乡贫富,所有人都经历了、体验了。这体现了教育选拔的公平,每个人都有写的,选材和表达,看个人的水平。可以期待,在考场适度的压力下,我们经历了寒窗苦读的青年才俊,可能写出不少有才气的考场佳作。

利发挥。不同思维品质、不同写作爱好者,可以各展所长。“ 我的高考”适宜写成记叙文、“我看高考”适宜写成议论文;形象思维好的,长于描写的,可写前者,逻辑思维强的,长于议论的,长于写“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适且写后者。

别高下。所有人都有写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好,题目能够区分出思想水平与写作能力的高下。比如“我看高考”这个副标题,有的老师押上“高考40周年“这个话题,但”挂题“并不切题;或者有的学生可能只看副标题,不管题目材料,简单地谈我如何看“高考成败”这个问题,就留于浅表,没有提升,没有思辩性。

2、语言文字运用:重能力、防押题、有创意

21题“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此题题目创新,要求“寻找逻辑错误并用仿写方式答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19题主要考查谦敬词的使用,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理解与继承,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国家战略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这一考点近几年高考基本没考,体现了高考考点交替出现的思想。

17题考查“成语的使用”,有常用成语,也有次常用成语。命题老师将题干设成“全都不正确的一项”,在选项的设置上暗藏玄机,考查我们对排除法和优选法的使用。

继承中有创新,拒绝押题,重思维,重能力,中难度。

@成都列五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中学高级教师陈晓辉

从题型设置和考查方式来看,其基本面依然沿用了这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的模式,突出了语文考试以稳定为大局的特点。

但不变与变化之间,今年的四川卷又强势表现出传统语文题型的回归。

如文言文考查的第一题,在考查方式上舍“实词推断”而“断句”,一方面是“实词推断”在翻译题中会直接涉及,在断句、文意理解等考查中也会间接体现。而断句则可以综合考查实词、虚词、文意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等,更可在形成学生学习文言文时语感的培养起到明确的导向作用。

又如“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5题,对“句子含意”的分析,这种考查关键语句含意题型,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

再如语言运用部分的第19题,对于“语言得体”的辨析考查,这种语言生活化的表现形式,是目前学生在学习语文和人们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最为直接的形态。这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改“闭门造车”为“生活即语文”会有深刻影响。

至于始终放在第一位的“立德树人”的导向价值,在试卷中的比例始终居高不下。如“古代诗歌阅读”白居易诗论中的“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的诗句、“名篇名句默写”《荀子.劝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就作文而言,“恢复高考40年”这个话题对于每一个曾经和正在参加高考的人来说,都是一个熟悉的话题。

从小处说,这是关系个人成长的一件大事,有多少人因为高考,改变了人生的路径和轨迹,迎来了生活、事业乃至思想观的焕新;

从大处说,我们的国家也正因为恢复高考,从底层制度的层面,确立了人才教育、培养和发展的根本基石。也正是因为恢复高考,让我们的国家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今年的高考作文,吻合个人情感,切合时代脉搏,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考验学生的就是如何从个人的切身体会入手,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看待高考于个人、社会、国家的意义、价值和作用。

这个作文题目,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议论,文体选择面很大,内容选择很多,既可以谈自己参加高考的经历、过程与感受,亦可以关联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如果考生这段时间留意各大媒体,可以发现类似“我与高考40年”的专题,诸如罗中立、刘震云都谈及恢复高考对于个人命运的意义。如果能适当选择这类材料,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写真情实感,不难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收获高分。

@成都中和中学高级教师、高新区语文教研员龚胜权

今年的语文试题,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无可非议”——这也正是命题者所期望的。

首先,从材料的选用看,现代文三大块《留住乡愁》、《我们的裁缝店》和几段“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的内容,都有时代性,有生活感,有思想意义;

文言文仍是倡言“圣德”的人物传记……从命题的意图看,考阅读,重视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从试题的结构看,“阅读”、“运用”、“表达”几大板块,能力要求清晰明确。从一个“语文人”的视角看,“四十而不惑”这个节骨眼儿上的语文试题,可谓意料之中,显得中规中矩。

专门说说作文题,如果用句套话,仍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当考生越来越被高考“煎熬”的时候,相信很少有人去冷静理智、清闲从容地思考一番“我与高考”的关系或者“我的高考”,真是身在庐山中,未曾想此山。

一旦进入考场,要说的话可能千头万绪,汹涌而出,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怎样的思想认识(观点),怎样的表达方式(体裁)能显出自己的“高格”,恰成本文的难点。如果要瞬间即入评卷老师的“法眼”的话,恐怕要在“正题”上下一番功夫——需清新典雅、境界高远,如能看出“文体”的端倪则更佳。

经过“不惑”之年的这套高考题,类似的材料、题型对于经历过“一、二、三诊”、周考、月考等无数“煎烤”的高三学生来说,自有轻车熟路之感,暗自喜曰:“三年即将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成都高新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教研组长耿舒

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Ⅲ卷依然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学科作用,彰显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功能,既关注了传统文化,又直面时代主题,注重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文化积淀,注重考查学生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充分发挥了语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导向功能。

试题结构变化较大,现代文阅读取消了选考题,增加了阅读量,增加了选择题的比例,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也由于17年试卷加大了整体的阅读量,因此命题人在试卷难度上有所权衡,实用类文本阅读采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难度有所下降;同时,为了突出学科素养,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解题难度大于以往。

选材上依然突出了全国卷一贯的特色,注重文化传承,注重情感体验,聚焦时代主题。如论述类文本阅读关注乡愁,文言文中依然考查文言断句、文化常识、名言名句,要求考生对科举制度、职官礼仪、中华传统节日等内容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今年的作文相当接地气,贴近考生、贴近现实生活,注重情感体验。

“高考”这一话题对于正在高考第一现场的考生来说,是他们感触最深,最有话说的内容,这一题目能使考生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与交流,让考生有话可说,为其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棠湖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长陈文权

今年的语文作文试题比较贴合学生实际,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相对来说比较好写,但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想要写好其实还是有难度的。

这个题目可以选择不同文体来写,如果学生侧重于写“我的高考”,可能才情发挥上更容易,但是如果选择去写“我看高考”,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有部分学生可能会针对高考制度中不令他满意的方面展开抨击,学生的胸怀和对待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还都是不完全成熟的,因此可能会出现过度偏激的表述,我担心这也会影响一部分考生得分,如果选择写议论文的同学,他的观点,他的胸怀,是影响他得分的一个关键因素。

@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语文教研组长陈熟

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Ⅲ卷在试卷命制上,保持了形式稳定,稳中有变的基本特征,让改革的依据有章可循。

试题材料重视传统文化,着眼社会、关注人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应试能力,从而凸显考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其突出特征为“稳中求变,重视传统,关注社会,凸显素养”。

“稳”体现在试卷构成、主要题型、考查要点三个方面,皆与前几年基本保持一致。题型和分值分配与近年以来的新课标试题保持相对一致,呈现出稳定的态势,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当微调。

“变”体现在设题理念和“语言文字运用”的个别试题上。在考点、题型基本固定长达6年之后,试卷在命题形式、命题角度等方面也应该有一些预料之外、期待之中的变化。

@成都石室外语学校语文名师,高三语文备课组长祁惠娟

22题的作文是材料作文,“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此题虽然不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但依然有驱动之意,要求以“我看高考”或者“我的高考”为副标题,所以不能脱离副标题所规定的内容。

题目切合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不易跑题,导向积极,易于引发考生的联想与思考。

如果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或许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想情感,记叙个人情感,家庭的泪珠汗水、笑语欢声都可以,所有考生都能找到话说;

但是立意要求同样较高,要放在高考40年的大背景之下。

如果要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相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就还要高一些,要求学生要有思想高度。

要求表达我对我国高考40年的巨大社会作用的理解,对高考40年影响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具有深远而重大的历史意义的认知。

需要表达在高考40年大时代背景下,“我”作为一名考生,具有与高考紧密的关系。

从哲理思辨性去思考高考,只有从感悟和哲理方面去思考,去挖掘,再结合时代特点,才能写出深度的文章。

从文体来看,本次作文题既可以写记叙文,亦可以写议论文,便于学生选用自己擅长的文体发挥。

@成都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教研组长聂长国

2017年高考语文卷新鲜出炉了。四川继续采用新课标全国III卷。

总览全卷,今年的考题在去年平稳过渡的基础上,稳中有变,难度适中。

“稳”主要体现在试卷构成、主要题型、考查要点几方面;

“变”主要体现在个别试题上,创新点不少,但难度不大。

先说作文。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考材料作文在意料之中,但限定副标题又在意料之外,属于材料+半命题作文,或者说话题作文,只要围绕高考说事论理均符合题意。

但必须在文中有个“我”,“我看”“我的”,围绕高考写真事抒真情或发表个人看法,可叙可议。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大都贴近生活,紧扣热点,凡社会需要什么就出什么。高考走过了40年历程,成果累累,弊病也不少,确实需要我们冷静反思,总结得失,提出良策。

若写议论文,最好辩证析理,站在国情高度,公平公正地看待高考成就,而不是浅薄地一味吐槽。

当然,也可以正视高考弊端提出可行性建议。如写记叙文,只要架构精巧,写出自己走在高考里的切身感受,充满哲思妙趣,反倒会在议论文遍布的考卷里斩获高分。

其它考题。

阅读选考变全考,这也在意料之中,这就意味着语文答题时间将更加紧张。如果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量,提升答题速度,面对这一变化也能轻松应对。

总体而论,2017年的考题在平稳过渡的前提下出现小变化,让语文卷走向平实化、常态化,值得肯定。

@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刘广生

全国三卷很好体现了新考纲的要求,既重视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浸润、又体现出重视实践与应用的能力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十八大以来彰显的核心精神。

从试题选材上讲,无论是“乡愁记忆”“博物馆功能”“石窟造像”“餐桌礼仪”,还是古代文化常识,都彰显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体现国家层面上对人文蕴藉的重视与对传统文化的凸显;而“裁缝的手艺”“航天事业的发展”无不体现着国家的“工匠精神”;“科研创新成果”“机器人”“雾霾塔”预示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凸显科技的力量。“工匠精神”与“人文传统”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进,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不言而喻,着重考查了学生对宏大时代背景的关注,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

从试卷结构上,全国卷三体制较去年有了明显的变化,阅读题变化最大,小说与新闻有机组合,阅读量增加,知识点明确;古诗文、语用题稳中有变,老题型带新内容,比较能够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应用表达能力。

从作文上,作文材料指向的明确性让学生的自主发挥相对容易。时间历程的宏观把握、高考话题的全民热议,降低了学生对话题的陌生感,即可对“高考”进行理性的现象分析,也可结合自身实际谈对“高考”的体验,理性思索和感性抒发皆有较大的自由度,很能考查学生的思维与文采。

@成都盐道街中学语文老师吴永龙

题目跳出以往作文材料的窠臼,很有新意,贴近考生的生活、考生发挥的空间很大,利于考生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符合当今语文教学的走向——返璞归真。

考生既可谈自己的高考经历,也可与前辈高考比较,与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的历史暗合,还可就高考对个人、社会、民族的影响及意义进行点评、展望、建议,突出不同文体的切入点。

总之,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都会有话要说,但写出较高的立意并非易事。

@树德光华语文教研组长李政

“我看高考”和“我的高考”这作文题超乎了意料,但又应该在意料之中,高考恢复40年,又适逢近年在推行高考改革,高考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这个题目,可以写的东西太多了,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材料作文,无论是引用还是举例,学生们就要靠自己平时的积累了。

思想有深度、文学素养好的同学可以写出很好的文章,同时也考察了他们对社会时事的了解程度。

@成都石室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作文要求以“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作,所谓副标题是下一行中间偏后写折号,其后写副标题。

副标题内容往往是对正标题的解释或深化。

作文可以叙述或议论,从历史到现在,学生都有话可说。比如,从历史角度切入,高考对人才选拔,“不拘一格降人才”;对国家的发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整体而言,审题难度应该不大。

在这个材料中,“高考”可以看作是一个话题,与此相关都可以写。

要说有限制的话,就是副标题的限制与内容要呼应,“我看”是议论为主,“我的”以记叙为主,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即可。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