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哲理短信】每天发哲理短信是一种病态的爱

“天啊,你爸爸居然给你写信!”9月11日,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二年级女生李梦洁(化名)又收到了父亲的来信。

来信共4页,用竖行的硬笔书法习字簿写就。信的开头是:“梦洁,爸爸今天接着上次与你一同学老子道德经……”从去年底开始,李梦洁每隔半个月左右,就会收到一封父亲的来信。面对同学艳羡的神色,她苦笑着说:“身在其中,冷暖自知。”她认为,这种父女之间妥协而来的家书,对她是一种无形的负担。(10月13日《成都商报》)

虽然同学们对父亲的来信艳羡不已,但是李梦洁却没有丝毫的自豪和轻松,更没有体会到父亲的爱。面对父亲工工整整的亲笔来信,她感到的只有无形的束缚和压制,这些负面因素成为她近乎窒息的负担。

从初中开始,李梦洁的父亲就开始每天给她发送哲理短信,父亲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通过这些哲理短信给女儿以激励和教育,使其更加发奋努力,更加拼搏上进。照理说,这些哲理短信,都包含着很深的正能量,能够起到激励斗志的目的。可是,“鸡汤喝多了,也会腻的”,每天都发送短信,这样频繁的“教育”,就算这些短信再怎么激励人心,也会让人厌倦和反感。

况且,每天李梦洁还要按照父亲的要求打电话说出自己对短信的理解。如此繁琐的额外“作业”,不仅是对李梦洁正常学习生活的骚扰,也是一种额外负担,严重影响着李梦洁的学习和生活。以致于适得其反,给李梦洁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和压力。父亲的这些行为,无非缘于对孩子的不放心和不信任。

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自己的主见,只能按照父亲的规定进行学习和生活,对父亲的教育也只能“逆来顺受”,那时候的孩子在父母眼中大多是“乖乖女”,随着年纪的增长,孩子有了独立的思想,逐渐脱离了父母的管控,再加上离家住校,这让很多父母怅然若失,对孩子学习生活充满焦虑和担忧,因此才会想尽办法进行提醒,每天发送哲理短信就是出于这样一种心理。

殊不知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也是一种畸形的爱,女儿已经长大,有自己的思想,作为父亲应该给予女儿充分的自由,尊重女儿的选择,适时放手,让女儿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想尽办法对女儿的行为进行干涉和管束。具体到这件事情上,作为父母,关爱女儿,无可厚非,但是关爱却不等于“绑架”,关爱应该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适时放手也是一种爱。

再者,对于父亲的行为,李梦洁曾多次提起抗议,父女二人因为哲理短信也发生过争吵,产生过矛盾,充分证明李梦洁对父亲行为的反感和抵制。可是每次父亲都信誓旦旦,承诺不再发送哲理短信,可是之后又故技重施,如此出尔反尔,如何树立父亲的形象,如何让女儿信服?因此,父亲信守承诺,一言九鼎也是一种哲理教育,以身作则的教育远比这些哲理短信更加令人尊重,更加有说服力。

用竖行的硬笔书法习字簿写就的4页来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父亲对待女儿认真的爱,可是这种爱的方式却让人难以接受,也难以起到教育的目的。

朱雀丹心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