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共享
运营学校的分部。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教育信息化有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地区间教育水平的差距,是普遍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育信息化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实现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对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具有更大的意义。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
应加快本溪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建设,全方位为本溪教育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学校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校园网覆盖率达到100%;实施“班班通”工程,积极推进多媒体进课堂;优化硬件资源配置,按照国家标准为学校配备计算机,按照“适时、适用”的原则为学校建设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等专用教室。全面构建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实现“数字本溪教育”。
二、加快教育资源建设,打造本溪特色教育资源库。
根据国家教学资源建设标准,按照“共建共享、优选优化”的基本思路,制定本溪市教学资源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以多种形式建设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依托本溪教育网,按照“分布存储、共建共享”的原则,统一标准,建设市、县(区)两级教育资源中心和学校管理平台,各县(区)、学校要广泛动员教师在使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二次开发适合本地需求并且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定期组织资源评比活动,有效整合优质资源。逐步建立起具有本溪特色,覆盖市、县(区)、学校的目录集中管理、资源分布存储的教学资源服务体系。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开展分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中级、高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要求,由市、县(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因地制宜的制定本地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案和中长期规划,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体系。要建立市、县(区)两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针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适时开展培训。采用短期脱产培训、本地培训、远程培训、专题讲座与在线交流等方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开展培训。
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教学方式改革。
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最基本目标,而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才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落脚点,同时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杠杆支点”。我们要选择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个杠杆支点,鼓励教师探索新型教与学的方式,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信息素养,使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
抓好规划、管理、推广三个环节,整体推进实验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进程,搞好课题的管理评估,做好课题研究的培训和过程性指导。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奖励工作:及时召开研究成果专题报告会;通过报刊、网络、科研简报登载;优秀研究成果出版专著、论文集;对研究成绩优秀、应用效果显著的研究成果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办公自动化即电子政务建设,是推进教育管理改革的突破口,是现阶段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程。首先是建成网上办公平台,使文件处理、公文流转、信息查询等主要业务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其次要建成政务信息平台,实现实时发布政务信息,及时受理公众需求,公开接受社会公众投诉等。三是要建成教育数据统计平台,逐步将学校信息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子系统整合为统一标准的动态教育基础数据库系统,为办公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