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个场景:
现在你手上有一个非常紧急的工作任务,并且已经为此加班了很多天。
明天是项目的最后一天,解决完这项工作,你就彻底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
在这宝贵的休息时间里,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
我猜有很多人都会回答——睡觉。
“睡觉可以缓解一切疲劳”,“有什么累是睡一觉缓解不了的”,如果你也这样认为,那么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这世上99%的人都缺乏对休息的想象力。
每当人们感觉到特别疲惫的时候,常识都会在心底提醒你:“去躺躺吧,去睡一觉吧”。
但,这其实是一个陷阱。
睡眠的确是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并不是对于所有人都适用。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生杨放如曾说:
生活中有三种人最容易感到疲劳: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过度思虑焦虑者。
而这些人各自需要的休息方式,则是不同的。
对于体力劳动者而言,他们的疲劳主要由体内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引起,应采取“静”的休息方式。
所以睡眠对他们而言很有效,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把失去的能量补充回来,还可以把体内堆积的废物代谢出去。
然而,睡觉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却不完全适用。
当你写了一上午文案,开了一下午的会后,你的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但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
有时我们忙碌一周后,即便周末两天狂睡不出门,周一还是无精打采。
而周五忙完工作,下班去跑半小时步,回到家却立马神采奕奕。
这是因为,脑力工作者一般需要的不是通过“静止来恢复体能”,而是找个事情放松神经。
简言之,给自己换个脑子。
心理生理学家谢切诺夫做过一个实验,为了消除右手的疲劳,他采取两种方式——
一种,是让两只手静止休息。另一种,是在右手静止的同时,又让左手适当活动。
而后,他在疲劳测量器上对右手的握力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在左手活动的情况下,右手的疲劳消除得更快。
也就是说,疲惫的时候,让自己换个脑子,或许才是更高效、更积极的休息方式。
其实,每个人身体的疲劳都是逐渐累积的。
日本心理咨询师曾将疲劳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身体觉得累,失眠、食欲差;
第二阶段,逃避负担,倦怠、烦躁、身心脆弱;
第三阶段,心情忧郁不安、易过度自责,身体无力。
这几年,处于二、三阶段的人明显增加了,大家普遍感觉到越来越疲劳。
所以,在有限的休息时间里,我们更要选对适合自己的休息方式。
正确且有效的休息方式,不仅能让人放松紧绷的神经或肌肉,还能让人拥有重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的精力。
那么,如何提升休息的质量呢?
首先,我们要更换自己活动的内容。
研究发现,人们在越多的媒介之间“切换工作”,比如一会儿用手机发信息,一会儿用电脑查邮件。
焦虑指数和抑郁指数,会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所以工作日很辛苦的时候,周末就不要盯很久屏幕了,你可以尝试给花浇浇水,出门散散步。
活动内容的更换,会让你大脑皮质100多亿神经细胞重新排列。以不同方式组合成联合功能区,这一区域活动时,另一区域就休息。
其次,学会以积极休息,代替消极放纵。
消极放纵虽然会带来短暂的快感,但对身体和精神却是另一种强烈的消耗。
你可以下班后不去跟朋友喝酒,以早睡早起、晨练开启一个完全不同的周末;
学一项新的技能,比如弹琴、打鼓、下棋;
还可以与工作圈子和亲戚外的人打交道,听听别人说他们的生活……
慢慢地,将自己从高压的环境下抽离出来,让精神和灵魂都得到纯粹的放松。
心,也会自然地舒展起来。
其实,很多人日常疲惫的主要来源,是对一成不变的工作或生活产生了厌倦。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以“做”解决“乏”,寻找一些能够让你重拾生活或工作热情的事。
如果你干完一件事,能够幸福地感叹“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那这件事对你来说,就是最好的恢复热情、调节情绪的方法。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分享3个日常容易做到的,帮助你“换脑子”活动。
1、正念呼吸。
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盘腿而坐,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身体保持正直,双肩放平、放松,掌心朝上,拇指相抵,置于丹田。
尽可能保持内心愉悦,呼吸尽可能缓慢,并让注意力和意志力专注于呼吸上。
像这样做正念呼吸,可以让人减少杂念、缓解焦虑,从而使内心清净、放松,促进睡眠。
2、学会放空。
每天抽出10分钟到半小时,放下肩负的所有社会角色,不去想工作和生活的事情,让自己成为一个“空杯”。
去户外晒太阳、在草坪上呆坐、坐在阳台旁画画填色、去学习乐器等等.......
在放空的同时,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正在做的那件事上,去感受和体会。
慢慢地,你在走路的时候能感受到手脚的动作,出门的时候可以闻到花香,就能拥有一种不被琐事缠绕的能力。
3、黑白分明法。
作者艾玛·塞帕拉在《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一书中说到:
“从心理上隔绝工作是最快的恢复方式,出乎意料的是,它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或许你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分成完全不相关联的两块,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白天无怨无悔、开心干活,晚上养精蓄锐、安心睡觉。
在睡前写下次日的计划,等到第二天太阳升起后,再不紧不慢,一件一件处理完成。
其实很多时候,所谓的休息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让自己瞬间停电。
而是慢下来,换一个方式,用积极休息取代消极放纵。
正如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所说:
休息并不是绝对什么事情都不做,人的休息其实是对身体上某些损失的弥补。
一个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应该更加珍视休息时间,提升休息的质量。
点个【在看】吧,愿我们都能在休息中,收获更加愉悦的身心。
学会善待自己,善待生活。
作者 | 田字格,按时结果子,叶子不枯干。
图片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