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ub办公家具】出走写字楼:去教堂 老厂房 酿酒厂 故宫去办公

Chapter 1

/

办公空间小史:从教堂到写字楼

没错!办公室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教堂中。在当时具有很高社会地位的修道士可以算得上办公环境的发明者。他们每日更随着教堂里的钟声上下班,钟声就相当于这些神职人员的“打卡器”。

工业发展伴随着商业繁荣,此时的公证人算的上是个人办公空间和办公家具的肇始者。在当时社会中,公证人扮演着多重的角色,检察官、税捐代收人、律师、生意人,甚至是银行家。他们以僧侣的阅览室作为模板,将阅览室转变为个人专属的办公室。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资本家看来,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成了最迫切的需要。因此,19世纪80年代,以效率先行监督并重,强调秩序的泰勒式管理模式诞生了。正如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中展现的那样,在这种模式下,员工就像生产线上的螺丝钉,跟机器一样毫无思考能力,时不时主管或者经理就会突然站在你身后,像地主一样监督你。

写字楼的出现,要比办公室的出现晚了好几百年。1904年落成的莱金大厦,是历史上第一栋天井高层办公楼——有完整的空调、防火系统、电梯,第一次配置空调系统,在办公历史上,堪称里程碑。办公空间,自此正式迈入了现代化。

办公间,伴随着教堂的阵阵钟声,带着一丝神圣,走进商贾之家,又扎根在了写字楼中,工作在一步步与生活割裂。

然而,工作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原始文明时代,我们可以说,整个大地都是“办公空间”,人们分工明确,打猎、纺织、耕种……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我们的祖先用极其有限的资源,发明了石斧、石锤、骨针等器具。

到了农耕文明,“办公空间”的范围缩小到了田间地头。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人们的一生与土地息息相关,就在这个“办公空间”里,人们尝试种植不同的作物,学习聆听自然的规律,创造出适用于不同作物的农耕器具。

而到了工业文明的时候,一个个家庭小作坊出现了,“办公空间”进一步缩小,成为了一个个单元,更分散,也更封闭。

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曾写道,假如我没有见过太阳 我也许会忍受黑暗。对于曾奔跑在广袤大地上工作的人们来说,基因又怎能允许他们屈于小小的格子间中呢?

——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

Chapter 2

/

出走写字楼:寻找“万花筒”

其实,不是因为有写字楼与办公室才产生工作,相反的,因为有工作才有办公空间。新的时代,出走写字楼,势在必行。

挣脱枷锁后,才发现办公空间如同万花筒,拥有那么多种可能。众多联合办公品牌,给出了足够的案例与创意。

去年年底的时候,去参观了WeWork在杭州开出的第一处办公空间。寸土寸金的西湖边上,名为“工联CC”的商业综合体内,楼下是热热闹闹的零售、美食商铺,而到了办公空间所在的楼层,似乎一切喧嚣便全摒弃在电梯之外。

很自然的,这里并没有格子间,而是一个个独立的类似于工作室的小房间,人们也可以在大厅移动办公,或者到户外露台寻找创意,放眼望去,便是西湖与群山。杭州人总说,晴西湖不如雨西湖,日西湖不如夜西湖,在这里工作的人们的眼中,不仅仅只有面前的一台电脑,也装下了西湖的风晴雨雪,工作与生活在远眺的瞬间交融。

而这,仅仅是联合办公的一个基础样本。离开写字楼后,处处皆是办公空间。

/新与旧,总能碰撞出独特潮流/

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是“回归教堂”。伦敦的一栋维多利亚教堂被改造成了联合办公空间,保留了彩色的菱形玻璃,讲述着这座建筑作为教堂的历史。木色与白色的家具与彩色玻璃形成柔和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教堂的钟声已然缄默,走在神职人员曾走过的道路上,仿佛历史走过了一个轮回。工作又回到了生活之中。

也有设计师,将捷克一座19世纪初的犹太人废旧酿酒厂改造成为了联合办公空间,保留了大部分原有建筑,老旧瓷砖与酒桶、带着岁月痕迹的墙皮,工作之余,这里也成为了往日寻踪的宝库。

“老厂房”作为一种特殊的时代产物,当喧嚣褪去后,它们固执地与杂草为伴,不愿倾颓。正是这一种带着旧时代气息的建筑,骨子里深埋着偏执的传统,却也接受着外界的新潮。北京的798、上海的1933老场坊,在碰撞中成为了“弄潮儿”们的挚爱之地。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大悦城北侧的无界空间,便是由老厂房改造而来,保留了厂房外形与红砖瓦,而内部的办公空间却又极其现代,旧与新,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对比鲜明,交相辉映。

/工作和玩,从来不冲突/

史蒂芬·金的恐怖电影《闪灵》中,男主角在精神失常前,反复打下一句话“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这是一句西方谚语,意思是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写字楼中的格子间,过于强调工作,“玩”似乎就是罪不可赦,没有休止的工作,最终只带来机械,抹杀的是创造力。

有一些联合办公空间,在一开始选址上,便给出工作和玩共存的可能。

泰国帕岸岛的BeacHub的办公空间就在海滩边上,有的不仅仅是WiFi,还有海风。人们工作累了,还可以到沙滩上放松甚至游泳,甚至还有吊床供休息。

与之类似的是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Dojo,同样非常靠近沙滩,还为那些希望在工作与生活中创造平衡的自由职业者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工作区,办公各区域被热带植物所环绕,还有一个公共泳池供人们放松。

大多数坐落在城市中的联合办公,也在鼓励创造并打破在办公室工作的常见单调。使用者可以自由的切换他们工作的模式,时而像是在酒吧,时而像在图书馆,亦或是像在家一样。

正如一位联合办公设计师所说,这里不光是可以谈生意的地方,这里其实是反工作的。这个空间不是要让人们更努力地工作,而是要点燃“创造力”。是为了让你享受灵感碰撞的快乐,和大家分享你的 ideas。

Chapter 3

/

工作,也要成为一种生活美学方式

也许是被压抑得太久,现代的人们总是试图把工作与生活对立起来,两者看上去甚至有点水火不相容。

《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那一年有一万多人应聘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工作,导演笑称“纪录片成最强招聘帖”。文物修复工作,可以想象得到的枯燥、重复、繁杂、侵占生活,可吸引人们的是却是办公空间——那可是故宫,皇帝居所,神秘宫殿。光是在里面工作,就已经是极其难得的生活经历。在这样的宝库面前,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也变得模糊。

在写字楼里工作的人们,脚下的是楼层而不是地面,抬头看到的不是天而是天花板,看辰光不是通过天色而是通过电脑上的时钟,过着仿佛“山中不知日月长”的日子,只有突然某一天提早下班,才发现这个城市的生活节奏与自己不尽相同,晒着下午三四点钟的太阳竟是这种滋味。

而当人们出走写字楼,变换了办公空间,才会发现工作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工作,从来不是要天天坐着面对电脑或电话,在工作间歇中,还可以去触碰办公空间的点滴,去尝试办公空间的各种可能——走到户外去触碰风声鸟啼阳光,或是追寻着空间中的故事,那些并不规矩的光影构成,藏着设计师小心思的空间设计……

人类的一次次进步,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靠的是创造力。格子间里的白领们,或许是合格的“工蜂”,满足了工作的基本要求。可当工作要更上一个台阶的时候,必须要有生活经验的辅助,看过、学过、经历过,才能有创造的机会——就像几百万年前,一道闪电劈进森林,从此火种延续。

工作,也要成为一种生活美学方式。让我们一起寻找那隐藏的呼吸。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