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5.12汶川地震10周年,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师生历时三个月完成了《汶川十年祭》烙画作品。该校艺术设计系主任彭代明教授是项目牵头人,他告诉成都晚报记者:“《汶川十年祭》是工作坊目前制作的所有备赛作品中难度最高的一个,它将烙画与雕塑相结合,开创了全国先例。”去年,该校“烙画与工艺制作工作坊”还完成了《羌族释比》、《羌山羌魂》、《河山》、《光的音符》、《春夏秋冬四屏画》等作品,在四川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展上,更是以傲人的成绩,斩获多项大奖。
《汶川十年祭》
《羌族释比》
《羌山羌魂》
“纪念,是为了更好的铭记”
历时三个月,完成《汶川十年祭》
在5.12汶川地震十年祭到来之际,彭代明带领工作坊的两名学生,历时三个月,完成了以“汶川十年祭”为主题的大型烙画作品,“这幅作品我们将烙画与雕塑融合在一起,最后的成品可供拆卸,从设计到制作一共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彭代明介绍说。
据了解,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彭代明正在阿坝师专校园内给孩子们上课。因为亲历过汶川地震,他便有了以“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祭”为题材作画的想法,“《汶川十年祭》是工作坊目前制作的所有备赛作品中难度最高的一个,它将烙画与雕塑相结合,开创了全国先例。”
将一块大的背景木板拆卸成几份不等的小块,通过木头骨架来添加其它其它背景元素,最后再利用拼图的形式将其进行组装,一幅可拆卸的雕塑式烙画就这样制作完成了。据彭代明透露,从作品的立意、选材到动笔作画、后期组装,以及喷漆保护、最后成品定型,《汶川十年祭》主要由工作坊两名学生成员担当主力,指导老师从旁协助,几个人前后花了三个月时间才最后完成,“烙画是平面艺术,雕塑是静态的再现艺术,它们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得作品活了起来,烙画也变得有了“灵性”。”
“纪念,是为了更好的铭记”谈及《汶川十年祭》作品的寓意,彭代明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五·一二国殇日,阿坝师专钟楼上的指针永远停留在了下午两点二十八分,钟楼时针记录下的历史一刻,深深印在了人们心中。废墟中的小手呈现着幼小生命对生的渴望与呼唤。将士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坚强决心挽救了许多濒危的生命。800多个日夜,人们从一片废墟中坚强屹立,铸就了可贵的“汶川精神”。”彭代明表示,创作《汶川十年祭》作品,也是为了告诉所有人,“汶川没有被灾难所打倒,经过灾后重建的美丽新汶川足以令世界瞩目。”
小屋子里的大惊喜
讲述中国故事,烙画工作坊在路上
“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是这间工作坊成立以来始终不变的初心。回想起两年前工作坊成立之初,烙废了的木材和半成品堆满角落的场景,工作坊学生成员小张感慨万千,“那会儿我们都还是菜鸟,对烙画也不怎么了解,工作坊内更是堆满了同学们报废的作品。为了能尽快上手,大家都特别拼命,除了睡觉,其余时间都耗在了工作坊里。”
如今的“烙画与工艺制作工作坊”内,同学们亲手制作的精美作品随处可见,一幅幅鲜活的烙画,成为了工作坊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小张介绍,《红军长征过阿坝》及《大熊猫系列摆件》是目前烙画工作坊最得意的两件作品,“去年是红军长征三过阿坝83周年纪念,工作坊的同学们在参考了众多红军战士的雕塑后,结合不同的面部结构特点,把人物的眉峰、眼角、鼻梁、颧骨等细节进行细致地刻画与雕琢,在经历描边、勾细节、整体渲染,喷乳胶保护、拼装等几个步骤后,这幅作品才得以完成。”完成后的作品,布局走势给人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战士们的眉宇间也透露出一种昂扬向上的斗志。
《红军长征过阿坝》
彭代明告诉记者,工作坊的另一件得意之作《大熊猫系列摆件》,则是“烙画与工艺制作坊”与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达成初步合作关系后所研发的新产品。“我们希望能够用原创烙画产品,来丰富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文创旅游纪念品,拓展大熊猫品牌文创产品线,共同助推旅游经济的发展。熊猫系列作品的完成,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优质的课堂实践与学习成果展示的平台。”
“大熊猫“系列烙画摆件
“大熊猫“系列烙画摆件
“大熊猫“系列烙画摆件
“大熊猫“系列烙画摆件
谈到“烙画与工艺制作工作坊”的未来,彭代明更是信心满满,“今后的作品,我们会在创新、创意与精雕细琢上下功夫。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在发扬传统技艺的道路上“烙画与工艺制作工作坊”将会一直坚持走下去。”
通讯员:唐寅 马均燕
成都晚报新媒体记者:万天月
编辑:邓文博
图片由校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