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他是在中国诗歌史上一位非常特殊的词人。我想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词人像李煜一样具有这么高的地位,他既是一朝之国君,同时又是在词史上留下了千古声名的杰出的词家,以皇帝而身兼最著名的词人的名号,我想李煜也是千古第一人了!只可惜他这个皇帝是叫做亡国之君。
至于他所写的词,亡国之前写的大量的词,主要是在描写那种宫廷的富贵的生活,而在亡国之后的词却写出了他内心真实的世界,为我们展示出了一代帝王的心路的历程:他的国家由盛而最后走向彻底的破灭,而他自己也成为一个阶下囚。真可以说是字字是血,句句是泪。这首词毫无疑问就是李煜在国家破灭之后,不得不投降于北宋王朝成为阶下囚之后的一段心理的描写。
“帘外雨潺潺”,门帘窗帘,不管是什么帘,总之是词人在房间内,听着外面潺潺不断的雨声。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春意阑珊”,春意已残,那春天已经过去了,下起这潺潺不断的雨的时候,已经是暮春时节了。大家可能会问,既然是暮春的雨,为什么又说“罗衾不耐五更寒”呢?按理说春天过去之后,就到了夏天,应该是天气越来越热,就算是半夜三更下点雨,那应该是感到凉快,而不应该是感到冷。
然而对此时此刻的李煜来讲,恐怕无论是春天还是夏天,只要天气阴郁、下上一点雨,都会让他感觉到无比的寒冷,所以他说“春意阑珊”。这本来的意思是说春天慢慢就要过去了,但在这首词中是说美好的春天就要过去了,温暖不在了,(就如同故国不再了)。“罗衾不酎五更寒”,身上穿的衣服、身上盖的锦被受不住这深更半夜时候的寒冷。怎么办呢?就只有是做着梦,在梦里头在那一瞬间,好像还是暖的。
为什么在梦里还是暖的呢?因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那只有在梦里,他又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南唐王朝,只有在梦里,他还是南唐的那个李后主、南唐的皇帝。可是等到醒来周身一看,原来已是成为了北宋王朝的阶下囚,所以只有在梦里他才能够“一晌贪欢”,才能够贪那点欢乐、那点欢愉。可这终究都是美梦,都是空梦。在现实当中,李煜无论是春夏秋还是冬,都感觉到寒冷,更不用说下了这点雨,所以他更就耐不住了。
既然睡不着醒来了,怎么办呢?只好"独自莫凭阑”,其实这话是个反话,他可不愿意“独自莫凭阑”,(一说“莫”通“暮”,意味傍晚独自倚栏),因为只要凭阑就会想起他的无限江山。现在在这样一个五更的天里,屋子外面是淅淅沥沥潺潺不断的雨声,是阑珊的春意。作者从那过去的美梦中忽然的惊醒,在栏杆上独倚着,脑海里想起自己那江南的无限的江山国土,那可真是"别时容易,见时难哪!
这句话本来是当时常用的一句俗语,与《颜氏家训》当中说:“别易会难”,曹丕在他著名的七言诗《燕歌行》当中也:"别日何易会日难",告别的时候当然很容易,可是再要相见可就难了。李煜这里肯定说的不是和朋友作别,而是和自己家国的作别!一朝和自己的故国分离,再要相见此生,不能够了。作者曾经写过一首《虞美人》其一,词中说:"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对,只能是似当年,可是当年的故人、当年的故土,都永远不会再见。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那刚才已经说了“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那春天就要走了,没错,你看花也落了,雨也来了,水也流走了,春天走了,故国也从此远离了自己,一去难返,不能再相见,从此之后便是“天上人间”,什么叫“天上人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永远不可能相合,那可真是天上人间,再难相见。
李煜的这首词写的是分外的沉痛,为什么这么沉痛?主要是因为他的家国之痛,囚徒之悲,是常人所很难体验,也很难经历的。自古而来,亡国之君很多,但亡国之君善于如此细微地刻画自己的内心世界者,那可真是少而又少,甚至我们可以说也许只有李煜这样一个人!
李煜当时主政的南唐,那可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在这里时间的概念要给大家界定一下,这是在唐王朝灭亡之后,在北宋王朝建立之前,有过一段历史时期,叫五代十国。当时涌现出了很多小的国家,这些小的国家和政权彼此争斗,在当时的版图上划出了一块又一块的分割的政权。其中十国时期的李昇在江南建立了一个政权,定都江宁,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传了三世,享国三十九年,这就是南唐。这南唐是十国当中版图最大的一国,在它发展到鼎盛时期的时候,地跨今天江西的全省,包括现在安徽、江苏、福建、湖南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
五代十国总的来讲,算是个乱世,但是在十国时期的南唐,经济文化比较繁荣,甚至对外开放程度还比较高,他们打的旗号其实就是延续了大唐帝国。只不过到了公元974,北宋派兵攻打南唐,并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975年的11月,攻破了他的首都南京,南唐从此宣告破灭。李煜曾在自己的词中说:“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说得真是非常的精准。他本人其实轮不到做皇帝,只不过他前面的几个哥哥全都早亡,所以才轮到他登上了这个皇亲的宝座。
只可惜,李后主此人其实并不坏,可是他真是一个很特别的君王,他的诗词写的好,又非常擅长音乐和绘画,这样一个生长在温柔乡里的诗人,却偏偏的让他做了一个皇帝。据史书的记载,他这个人的个性其实还是非常的善良,不喜欢用武和用兵,却喜欢读文章,喜欢研究六经,喜欢研究百家,而且酷好文词,喜欢写作,通晓音律。应该说,如果是作为一个文人,李煜绝对非常标准,甚至很出色。
但是他这个人作为一个帝王,在很多性格方面那实在是不合格的。譬如说他不大理朝政,比如说他不喜欢大臣在朝廷之上争论、议论朝政,比方说他对于老百姓的疾苦不是那么关心。假设李后主生活在太平的年代,做个所谓的太平的君主,那倒也可以敷衍一世,也就罢了,只可惜他担任帝王的时期正是南唐处在生死危亡之际,那以他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怎么可以保得社稷、保得身家性命、保得一国之安全呢?
据史书记载,当初宋军围困金陵,而我们这位李后主却还在听僧人们高谈阔论《楞言经》、《圆觉经》,甚至还要那些文馆的学士们为他讲解周易和诗经。大家都说国家危在旦夕了,可是他却听信了那些奸佞之臣的谗言,认为宋朝的军队立刻就会撤退,所以并不感到担优!等到宋军真的兵临城下,而他自己大梦方醒,方知为左右所蒙蔽,虽然盛怒之下诛杀了近臣,可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国运已衰,已经难以挽转了。
所以我们说像李煜这样一个君主,他的成功之处只在于他的诗文词的创作,也很巧,正是因为他有着非常杰出的艺术的才华,才使得他能够将自己亡国之后的这一段心路的历程揭示得如此的细致入微,如丝如缕。没错,无限的江山就这样从他的手中滑落而去,他的家国在他的手中就像流水落花一般的流去了,也就像他现在所经历的这个寒冷的春天一样,悄然而去。而他只能在人间作这一番梦,梦见他的故国。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又有哪样一个君王曾经经历过这样惨痛的内心的争斗,而又把它如此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了艺术的作品当中呢?恐怕只有李煜自己了。所以我们一方面感慨李煜这样一个不称职的皇帝,丢掉了他的家国,另外一方面又不由得惊叹,这样一个杰出的艺术天才用了这样的杰出的笔触,给我们刻画出了他内心充满血泪的惨痛世界。我想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和词史上的一段竒观。我们也借此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特殊的君王,他内心世界的一段独白。读这样的词,内心是痛苦的,但毫无疑问,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难让后人企及的一个高度。我想这正是李煜的词所给予我们的特殊的艺术的感受。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拓展知识点】
一、诗人介绍及创作背景
李煜(937年8月15日一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二、诗文解析
潺:形容雨声。
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罗衾:绸被子。
不耐:受不了。
—晌:—会儿,片刻。—作"饷”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凭栏:靠着栏杆。
江山:指南唐河山。
三、引用诗句
《燕歌行》曹丕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优独不叹。
展诗清歌仰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农出户步东西。
仰看星月观云间,飞鸽晨鸣声可怜,
留连顾怀不能存。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
风回小院庭羌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