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指标、数据是未来的趋势潮流,作为一个基层的造价员,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改变固有的定额思维,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成本、指标、数据能力尤为重要。
这是一个简单、常见的塔吊护圈(图1),如果问:它有哪几个常规的技术经济指标数据?影响它成本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相信会难倒一大批年轻的造价员。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分析讨论。
护圈的常规技术经济指标
1、护圈的常规直径
塔吊标准节加上标准节上的零件,外围尺寸约1.9m左右(见图2,当然也有约2.1m左右的),留足四周人员操作的工作面,护圈一般的常规内径约在4.0m左右。
2、一周圈用砖块数
理论上一周圈的砖用量为109块(4.000m×3.140÷0.115≈109块),由于砌筑时圈的内侧可能会有小小的缝隙(见图3),所以,实际的砖用量一般是108块。但现在市场砖的规格有所缩小,标准的115mm宽的砖已经很少,一般在113mm~114mm之间,故一周圈的用砖量可能会增加一块,约在109块(±1块)。当然,这与砌筑时内侧有没有缝或缝的大小有关(瓦工砌筑的手法习惯。见图3,内侧缝隙)。
3、1m高的护圈是几皮砖
同上,由于现在市场的砖规格大幅缩小,标准53mm厚的砖几乎绝迹。各地砖的厚度乱象纷呈,厚度在45mm~50mm之间不等,超过50mm厚的砖已很难见到。由于砖厚度的差异,1m高的砖墙有一皮砖的上下。一般来说,现在的砖的厚度通常为48.0mm±1.0mm,故,1m高的砖墙一般在17皮左右(+17皮或-17皮)。
按此计算,每1m高的墙用砖量为:17皮×109块/皮≈1853块,每1m高的墙立方量为:4.24周长×3.14×0.24 ×1.00m高 = 3.19m³,折合每立方米用砖量:1853块÷3.19 m³≈580块/m³。约超定额用量530块/m³的9%(580:530)。当然,这是按灰缝10mm考虑的,现在商品砂浆砂子细和易性好,灰缝可能变小,所以,砖的用量还可能略大(但砂浆用量变小)。故需注意按当地市场的实际规格确定砖的立方米含量,可通过砖用量计算式计算验证:砖净用量=1÷【墙厚×(砖长+灰缝)×(砖厚+灰缝)】× KK-墙厚的砖数×2;墙厚的砖数指:0.5、1.0、1.5、2.0、2.5、3.0。
如:240 × 115 × 53标准砖的砌体立方米用量约为:
灰缝10mm:砖净用量=1.000÷(0.240×0.250×0.063)×2 = 529.1块(0.9mm灰缝:539.8块)
则:48mm厚非标准砖的砌体立方米用量约为:
灰缝10mm:砖净用量=1.000÷(0.240×0.250×0.058)×2 ≈ 575块(0.9mm灰缝:≈ 587块)
影响塔吊护圈成本的主要因素
除了砖的不标准直接影响到了护圈的材料成本外,影响成本的因素还有:
1、施工环境
1.1 施工的环境直接影响着成本,现场条件不同,用工量也不同。
因场地限制,很多情况下,砖、水泥、黄砂进入不到砌筑位置,商品砂浆罐也不在塔吊附近,需人工倒运至砌筑所在地,于是出现二次运输。施工条件、现场环境是影响成本最不确定的动态因素。
1.2 由于高差较大(负二层的落差可在6m以上),砖进入基坑很成问题,大部用溜槽溜下基坑,再搬到瓦工手中。
随着护圈高度的上升,需搭设临时脚手、加高脚手、抽换脚手板。溜下基坑的砖,还需搬上脚手架,如是两个瓦工砌筑,下面至少需要2个小工。加上地上搅拌砂浆、运输砖、砂浆、递砂浆的小工,至少需要3个小工。砌筑中段时,4个小工服伺2个大工,也不为过。小工的用工量很大,大小工的比例远远超出正常的楼层砌筑的用工比例。用工量大,是成本不确定的最大因素。
很多地方,砌筑楼层的砖,包给班组的人工费大约在0.45元~0.50元/块,而这样的护圈,如现场条件差,至少在0.60元/块,甚至是0.65元/块。
2、材料的质量与管理
现在的免烧砖的质量远不及烧结的粘土砖,强度低、容易断。溜槽溜下基坑的砖,如保护措施不力,溜下的砖损坏严重。
免烧砖与烧结砖不同,烧结砖断掉的半截断砖可以利用,而溜槽溜下的半截免烧砖,因其特性使然,很多的完全破碎,不能使用。所以,砌筑下半截护圈时,溜槽溜下的砖损耗量很大,大大超出正常的砌筑损耗水平。
故,影响成本的不仅仅是材料的质量,还有管理因素。所谓向管理要效益。
“大隐隐市,小隐隐野”的成本、数据
1、护圈的直径看似与预算无关,但却是预算员工地概念模糊、现场知识薄弱、预算脱离施工的一种体现,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预算员与施工的结合深度。一个具有此类现场施工常识的预算员,他的综合技能必不会差到那里。
预算员计算砌体本是按立方米计算的,根本用不着用点块数的方式去确认。周圈用砖块数,每米高度的皮数,压根不用去关心。然而它却是了解市场、判断市场的一种辅助方法,也是掌握实际成本的有效来源。
通过十皮灰缝或一米高砖墙皮数的判断,从中可找出一些规律:是灰缝大了,还是砖薄了?前者的立方米砂浆用量大,后者砖的用量大。从而可得到最实际的砖、砂浆立方米用量的指标、数据,再通过其他辅助的分析统计,就能得到最实际的材料成本,同时也掌握了当地的市场,所谓“小隐隐野”。因为成本、指标、数据不是死套定额来的。
2、项目的属性是影响工程成本最直接的因素,如:护圈的高低对成本的影响很大,砌筑3m高与砌筑5m高,同样一立方米的砌体,其小工的用量明显不同,立方米的人工单价也不同。
在众多的因素中,最不确定的就是外部环境对成本的影响。同样的图纸、同样的砌筑高度、同样的工程量、同一组人砌筑,工地不同,施工环境不同,发生的成本也不同。如:砂浆到砌筑点,砖能送到砌筑点,现场条件好的,送砖的车辆还能直接进入基坑砌筑点等。影响成本的因素具有很强的化学性,所谓“大隐隐市”。它不仅需要造价员精通预算,更要精通施工,只有知道了怎么做,才有预判识别能力,懂施工,预算才会更精,这也是造价员综合能力、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说在最后
砌筑4.0m高的护圈,人、材、机的成本也就在八九千元,对工程的总价影响不大。今天讨论的不是该不该算、如何算的问题。主要是通过本话题和大家一起拓展思路,培养自己的成本、指标、数据意识能力和系统的大局观,成本、指标、数据不是书本上的概念和理论,更不是口号。它就在身边,需要去用心发现。
*本文系黄燕翔原创,独家来稿
转载务必申请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违者必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供参考,如有异议,烦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