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加氢总量累计超过20万公斤,应用规模全国领先、西部第一。全省已聚集100余家企业和科研院所,掌握了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核心技术,形成覆盖氢气制备、储运、应用等完整产业链,基础优势明显。
如何进一步加大示范应用,从而带动市场发展,将成为四川抢滩万亿级大市场先机的关键。
12月10日上午,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现代工业港的四川金星清洁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对氢气压缩机进行测试。“11月底,我们拿下了湖南岳阳一家加氢站建设的单子,目前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近期就能完成安装建设。”四川金星清洁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吴涛告诉记者。
金星公司参与了位于郫都区的西南首个加氢站的建设。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汽车产业处负责人刘珂介绍,目前四川省加氢总量已累计超过20万公斤,应用规模全国领先、西部第一。
燃料电池是当前氢能高效利用的核心方向。一周前,在郫都区举行的2020年中国(四川)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专家指出:全国氢能产业将是万亿级的大市场。
面对这一万亿级大市场,四川如何“氢”装上阵?
A十年磨一剑
主攻自主技术研发四川省氢能产业走在前列
一辆辆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公交车穿行于大街小巷,看不到排气管的“黑尾巴”,因为排出的是水汽;汽车“饿”了,路边的加氢站能方便地给予“养料”……这样的场景,对于已有100多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郫都区市民来说,已见怪不怪。
四川是西部第一个开通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和建成加氢站的省份。2018年2月,四川省自主研发的首批2辆氢燃料公交车在郫都区亮相,由省能投负责承建的加氢站也投入使用。
“我们的安全数据,是‘跑’出来的。”刘珂回忆,当年首批两台氢燃料公交车投放时,并没有急于载人运行,而是先装着沙袋在路上跑,对电池电堆采取了一些“极端”的试验,比如撞击、水淹、高坠等。验证安全性后,当年10月再增加8辆公交车,开始载人运行。截至目前,四川已累计投入氢燃料电池汽车220辆,其中公交车120辆、物流车100辆,安全运行超过650万公里,配套建成5座加氢站。
刘珂介绍,2017年四川省启动了氢能产业培育工作,2018年至今已投入省、市、区三级财政资金约3亿元,支持燃料电池研发、车辆购置和加氢站建设运营等。今年9月29日,省政府又印发《四川省支持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多条政策涉及对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
自主技术的研发,是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起来的关键。
压缩机和电堆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两大核心技术——前者是加氢站建设的核心,后者是把氢能转化成电能的关键。早在2010年,东方电气就开始立项启动燃料电池核心技术自主化研发。“我们将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开发出高性能膜电极系统电堆等产品和制氢、加氢关键设备,已申请170余项专利。”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培根说。
2015年,金星公司将氢能源作为二次创业的重要板块,依托20多年压缩机研发制造经验,开始进行隔膜式氢气压缩机的研发,目前已经取得2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有7项。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刘少敏介绍,目前全省已出台相关政策20余项,聚集100余家企业和科研院所,掌握了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核心技术,形成覆盖氢气制备、储运、应用等完整产业链。成都已逐步聚集形成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生态的基础,氢能创新主体、市场主体超过60户,其中21个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亿元。
B敢于吃螃蟹
有基础优势力争在万亿级市场中抢先机
近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车用氢能产业蓝皮书(2020)》(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我国车用氢能产业,正在完成从技术研发为主向示范和产业化推进的转变,逐步进入关键时期。
“对于代表新能源发展方向的氢能产业来说,我们既然有一系列的基础优势,总要做敢于吃螃蟹的人,先行先试,抢得先机。”刘珂表示。
今年8月31日,由东方电气总投资15亿元的东方氢能产业园落户郫都区,将构建燃料电池核心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企业集群,覆盖制氢、储运氢、加氢、氢能综合利用全产业链;仅仅一个月后,9月30日,由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的亿华通西南基地项目在龙泉驿区开工,将建设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为1万套……
刘珂介绍,四川发展氢能产业的优势明显:作为全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基地,截至去年底,全省水电装机容量7696万千瓦,还有大量风电、光伏资源待开发,电解水制氢潜力巨大。还拥有炼化、合成氨、电解食盐水、焦化、钢铁等领域规模以上企业45家,工业副产氢丰富。天然气资源储量超7万亿立方米,页岩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约1.2万亿立方米,可发展等离子体裂解制氢。
然而,抢占氢能市场,其他地区“来势汹汹”。《蓝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9月,上海共有1455辆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北京有氢能源汽车370辆;广东佛山市已开通29条新能源公交线路,共投入氢能源公交车926辆、氢能源城市物流车448辆。
2020年中国(四川)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马林聪就表示,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40多个城市都已开始布局氢能产业,有100多项配套的地方政策出台。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也感到压力颇大:四川氢能产业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全产业链应用成本较高、推广应用范围相对有限、基础设施发展较为滞后,产业支持政策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有一些是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普遍性问题。“比如,氢能产品的界定,现在归属于危化品,加氢站的审批和建设存在一定的限制和障碍。”上述负责人表示,期待政策进一步调整。
C闯出大市场
拓展应用范围打造知名氢能产业基地
示范带动,是2020年中国(四川)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高峰论坛的重要话题。
俞培根介绍,东方电气正在自贡市、雅安市、德阳市等地开展综合能源站示范建设,构建“1+N”氢能基础设施网络,目前已完成多个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我们将根据成都市三年行动方案和氢能及示范应用推广的工作要点要求,加快推动在郫都区、龙泉驿区实施150辆的示范试点,积极推动300辆一汽丰田生产的燃料(电池)客车在冬奥会亮相。”成都市经信局汽车产业处处长文彬表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给四川氢能产业发展带来更宽广视角。
今年6月,川渝两地经信部门签订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包含了“打造成渝氢走廊”的子协议。刘珂介绍,目前四川与重庆正积极推动“氢走廊”建设,整合两地氢能资源。
在刘珂看来,以示范带动市场,是当前氢能源产业发展的着力方向。
对此,吴涛也充满信心。“10多年前,国内一台氢燃料电池车要600多万元、一个加氢站要1000多万元,而现在一辆车100多万元,一个500公斤的加氢站只需要500万元左右,这就是技术迭代和市场运用扩大带来的成本下降。”他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研发的隔膜式氢气压缩机已经通过省经信厅、省科技厅新技术认定,正申报工信部相关认定。
吴涛坦言也有苦恼,“国内很多加氢站项目将国产产品拒之门外。我们的技术、服务都不差,希望能有更多与国外同行同台竞争的机会。”
公交车只是氢能运用的一个方面。文彬介绍,成都将在应用场景上覆盖客车、物流车、环卫车、重型货车等,逐步拓展到无人机、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氢储能系统的示范应用,打造特色鲜明的氢能示范城市。
刘珂表示,四川和重庆正考虑在两地间开通城际客车、物流车、中重型卡车等氢燃料电池示范线。
今年9月21日,省经信厅印发《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将打造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氢能产业基地、示范应用特色区域和绿氢输出基地。到2025年,四川省将实现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氢气制储运加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燃料电池汽车(含重卡、中轻型物流、客车)应用规模达6000辆,建成多种类型加氢站60座,培育国内领先企业25家。(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明海张彧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