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点兵堂
话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遭遇同盟国东西两线猛烈夹击的德意志第三帝国,于隆隆的炮声中迎来了末日。
在疯狂和绝望的双重驱使下,德国的科学家们孤注一掷,提出了大量想象力突破天际、与现实严重脱节的新式武器设计,例如重达一千多吨的“巨鼠”超重型坦克、航程两万公里的“银鸟”空天飞机等。这些脱离了理性和常识的武器,被日后的军事爱好者戏谑地称为“纳粹黑科技”。
在这之中,有一款“黑科技”的威力最强、工程量最大——同时也最不可能实现,这便是本文主角:太阳炮。
太阳炮的狂想,起源于1929年。在这一年,德国著名的火箭科学家赫尔曼·奥伯特在日常研究的过程中,意外开启了一个惊天的脑洞:将一面直径为100米的巨大反射镜发射到太空,它可以在夜间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上。这样一来,普通农作物就等于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能享受到太阳光照,生长速度就可以大大加速,迅速提升田地的粮食产量。另外,大型城市也可以得到充足的光照,从此节约下消耗在照明系统上的大量电力。
奥伯特回忆说:“我设想的太阳反射镜就像顽皮的学生用镜子反射到教室的天花板上,要是这道光芒划过教师的脸庞,很有可能会引起他的不快。而我就是一位已经收集了足够数据来制造这面镜子的学校老师。”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奥伯特和他的得意门生、著名的德国火箭科学家沃纳·冯·布劳恩一同被招进了德军的火箭研发部门,为军队研制著名的V-2火箭。在这过程中,奥伯特向德国军队透露了这个轨道太阳反射镜的设想。在了解了具体工作原理之后,德国军队组织了一批专家,将奥伯特的想法加以改进。最终,原本设想用于和平用途的轨道太阳反射镜摇身一变,成了德国军队的末日武器计划:太阳炮!
实际上,反射太阳光作为武器,并不是什么全新设计。早在两千多年前,希腊就流传着先贤阿基米德利用反射镜聚焦太阳光、烧毁入侵的罗马舰队的传说。只不过,纳粹这一次把这个概念的威力放大到前所未有的数量级。根据德军的设想,只要把一面巨型凹面镜发射到太空,聚集起足够多的阳光,它就可以产生任何防御设施都无法抵挡的超高温度,焚毁地面上的敌军战舰,甚至摧毁敌方的城市!
在当时看来,太阳炮这种轨道武器的设想,无疑是非常超前的。一旦得以实现,绝对是毁天灭地的大杀器。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火箭科技仍处于萌芽阶段,纳粹德国耗费大量资源,也仅仅只开发出载弹量1吨的V-2弹道导弹,靠它来发射必须部署至高层太空轨道的太阳炮,无疑是痴人说梦。战争结束后,奥伯特和布劳恩一同被美军擒获。在审问中,奥伯特竹筒倒豆子,把太阳炮计划的细节一五一十地交代给了美国审问官。
消息传到美国《生活》杂志,嗅觉敏感的编辑马上被“纳粹试图用太阳反射镜烤焦地球”这个主题吸引住了。他们立刻全速开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完全结束的1945年7月,《生活》杂志将纳粹德国的这个惊人的秘密武器公之于众。
根据《生活》杂志的报道,纳粹德国的太阳炮是一款规模空前的巨型武器,也是有史以来人类设计的最庞大的人工物体。为了聚焦足够的太阳光,造成毁灭性的杀伤效果,这款武器将高悬在8200公里高的太空轨道上,反射镜面积将超过9平方公里,重量将以百万吨为级别。一旦完工,它的威力将比当年阿基米德的反射镜强十万倍以上,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任何一个大城市,堪称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按照纳粹科学家的设想,建造空间站的工作始于发射一枚无人火箭。当这枚火箭进入8200公里高的轨道之后,它就会展开6条长长的金属缆绳,它们的直径大概只有0.5-1.5英寸,在火箭的旋转带动下自行延伸部署到位,作为太阳炮工程的起始骨架。
接下来,后续发射的火箭将会把一副副太阳镜组件从地球运输到太空。这些太阳镜组件本质上是一个个空心的金属框架,由钠制成。在地球上,高纯度的金属钠会迅速被氧化,失去光泽。不过,在太空中就没有这个问题了,金属钠的反射效果好、密度小,是德国人心目中非常理想的太阳镜原材料。沿着骨架,太阳镜组件逐一拼合,彼此间的安装角度稍有区别,最后能够拼成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太阳炮便大功告成了。
在太阳炮完工之后,这个巨大的镜面上将留下一个直径30英尺宽的圆孔,作为接驳通道。从地球发射的货运火箭将严丝合缝地插在这个圆孔上,为太阳炮输送建材和补给。其实,只要对比一下现代的太空站,我们就能发现当年德国人的这个设计过于复杂了,只要操作稍有不慎,运载火箭极有可能对接驳通道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直接影响到太阳炮的安全。不过,在20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能够有这样的设计,也堪称不易。
太阳炮实际上是一个巨型空间站,需要容纳大量人员进行日常的维护工作。为此,德国科学家们处心积虑地展开各种设计。
首先,要解决的是太阳炮的能源问题。在这个面积9平方公里、上百万吨重的空间站里,任何设备的运转,都需要能源的推动。能源从哪里来?读者们的第一反应也许是直接把阳光转化成电能,不过,在20世纪40年代,太阳能电池的技术仍远未成熟,所以德国人选择了蒸汽轮机的原理——在太阳镜的外侧放置透明的全封闭水槽,利用太阳光加热水,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推动涡轮驱动发电机,冷却后的水重新输送到水槽中,由此产生源源不断的电能。
其次,在8200公里高的轨道上,空间站内部是近乎失重状态。为了让工作人员能够相对自如地活动,科学家们设计了特殊的“太空鞋”,在鞋底安设有磁铁,可稳稳地吸附在金属地板上,营造与地面类似的环境。
然而接下来的问题相当重要。在太空中生活,工作人员呼吸的氧气从哪里来?食物怎么获得?
德国人的解决方案,让后人倍感匪夷所思——南瓜!
以纳粹科学家的眼光来看,南瓜能有效地消耗工作人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提供充足的氧气,而且更重要的是,南瓜是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至于整天吃南瓜会不会导致工作人员士气下降呢?德国人似乎没有考虑太多,也许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多准备些调料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结果,空间站内部安置了数以千计的水耕农场,全部用来种植南瓜。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南瓜不能直接受到太阳光暴晒,因为外太空缺乏空气,无法过滤掉若干对植物生长不利的宇宙射线。因而,空间站发电机输出的电能中,有一部分用于荧光灯,代替太阳光照射南瓜,帮助其进行光合作用。
提供适当的生活环境之后,接下来就是太阳炮的控制问题了。如何瞄准一个目标,把太阳光聚焦在一个点上,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在面积达9平方公里的反射镜背后,安置有多个微型的火箭发动机。工作人员调整发动机的推力,便能推动太阳炮缓慢转动。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即便背对太阳,反射镜的另一面同样打磨得锃亮,以最大程度地所减少太阳光辐射。
在惊叹于工程量的浩大之外,《生活》杂志认为太阳炮的高度偏低,最佳部署位置应该是距离地球36000公里远的地球同步轨道。在这里,太阳炮可以和地球保持相对静止的态势,工作人员有充足的时间调整反射镜的角度,瞄准地球上的目标。另外,美国人的计算表明,太阳炮反射到地球上的光斑直径可能有40英里,这意味着聚焦的效果不足以产生任何破坏力。
对于这一点,奥伯特则不以为然,“这个光束的确不会比赤道上的太阳更炙热,但是如果将镜子的直径提升一倍,那照射强度将会是4倍,照射到地面上的光束温度将会高达200度。这个光束也许无法直接烧毁城市或者炸毁战舰,但是它绝对能够烤熟在地面上的人类!”
当战争结束之后,奥伯特致力于研究“不明飞行物”现象,坚信人类终将有一天能建成他所设想的太阳反射镜,并且投入到和平利用之中。1989年12月28日,冷战铁幕将要落下之时,奥伯特悄然去世。此时,他的梦想——在地球轨道上制造太阳反射镜的目标,依然没有实现。
奥伯特不知道的是,战争结束后,铁幕的另一端,一位苏联火箭科学家正在努力实现他的理想。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著名的苏联航天科学家、苏联/国际空间站航天器对接机械装置的发明者弗拉基米尔·谢尔盖维奇·瑟罗米亚特尼科夫(下文简称特尼科夫)为了解决苏联极地地区在极夜的照明问题,而想到了太阳反射镜方案。他设计的太阳反射镜虽然没有纳粹德国的太阳炮那么疯狂,但足以为地面上方圆5公里的地区提供如同满月般的照明效果。按照特尼科夫的设想,这个设计完全可以确保夜间照明,使路灯和手电筒沦为摆设。
不久之后,强大的红色帝国轰然倒塌,但是特尼科夫的太阳反射镜计划却意外地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在1992年10月27日,“进步M-15号”货运飞船搭载着特尼科夫设计的“旗帜2号”太阳反射镜顺利升空。为和平号空间站完成补给任务后,“进步M-15号”于1993年2月4日离开和平号空间站,然后在空间站附近的轨道上展开了20米宽的“旗帜2号”太阳反射镜,进行初步的理论实验。这一次实验相当成功,“旗帜2号”太阳反射镜成功照亮了一个5公里宽的区域,并且亮度几乎可以和满月相媲美!最终,这面太阳反射镜跟随“进步M-15号”坠入大气层,燃烧殆尽。
特尼科夫大受鼓舞,再次设计了“旗帜2.5号”。根据他的预计,这面25米宽的改进型太阳反射镜,在启动的时候可以产生与5-10个满月相等的亮度,照亮一片直径为7公里的圆形区域。不幸的是,在发射升空后,“旗帜2.5号”太阳反射镜的部署过程发生事故。当时,一片镜片夹在了和平号空间站的通信天线中,坚固的通信天线迅速扯破了镜片,导致太阳镜失去控制。最终,这次尝试宣告失败,这面太阳反射镜连同“进步号”货船一起,在再入大气层的时候烧毁。特尼科夫所设想的太阳反射镜计划,则因为花销过高,而被财力不济的俄罗斯航天局撤销。
不过,特尼科夫没有轻言放弃,他四处活动,试图物色新投资者,希望能将自己的太阳反射镜计划进行下去。为了筹集资金,特尼科夫几乎把他的心血倾注在这个项目上。遗憾的是,直到2006年去世的时候,特尼科夫仍未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继续他的“旗帜”计划。
纵观太阳炮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缺点,限制了这种设备的发展。
首先,建造太阳炮所要耗费的资金非常惊人!根据奥伯特的最初设想,他的太阳炮将要耗资30亿美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天文数字级别的巨款,就算是同时期美国开发核武器的“曼哈顿计划”,其总耗资也不过20亿美元!相比起能够瞬间摧毁一座大城市的原子弹,奥伯特的太阳炮耗费惊人,却连地面上的人员都难以杀死,这显然是不值得的。
与此同时,要在太空轨道上建造一座巨大的太阳炮,其工程量和装配难度是非常惊人的。尽管奥伯特曾经设想,这个百万吨级的太阳炮能够在15-20年时间内建造完成。但是直至今日,人类在地球轨道上组装过的最大人造物体,也就只是全重为500吨的“国际空间站”——这还是包括美俄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在20年时间里通力合作的结果!而且,对比通过对接舱段建造的国际空间站,太阳炮的工程复杂程度还要难上好几倍:由于每一块镜面都要精确安装到位,负责组装太阳炮的工人必须身穿着厚重的宇航服,操纵扳手工具一个接着一个地安装镜面,其作业难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即便是用修建国际空间站的时间标准来看,重量达到百万吨级的太阳炮,至少需要十几代人的努力,投入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
除此之外,太阳炮的易损性也是人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尽管在轨道上的太阳炮可以通过反射阳光,拦截来袭的反卫星导弹。但在战时,敌国很可能会使用大量导弹对这面轨道大镜发起饱和攻击,只要有一枚导弹突破拦截防线命中太阳炮,就可以摧毁大量的镜面,让这个耗资惊人的超级武器沦为废品。而且,即使是在和平时期,太阳炮也要面临一项重大威胁——在空间轨道上随处可见的太空垃圾。由于太阳炮体积极为巨大,使得它成了那些高速飞行的太空垃圾的绝佳目标。只要太空垃圾摧毁了其中一片反射镜,整个太阳炮系统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尽管太阳炮的实际应用遭遇了重重困难,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人会把轨道反射镜的这个概念发扬光大。在1983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通过电视讲话,对外宣布了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也就是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在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中,美军也使用了一种轨道光反射镜。不过,这些光反射镜的光源不再是普通的阳光,而是自地面发射的高能激光!根据美军的设想,这种武器可以直接反射地面准分子激光发射器发射的高能激光束,击毁正处于上升阶段的敌军弹道导弹。一旦核战爆发,美国可以使用这项武器将来袭的苏联的弹道导弹迅速消灭,然后高枕无忧地发起报复性核打击,完全不用担心核弹会落在自己的头上。
当然,如此强大的武器还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由于激光束必须射穿大气层,然后通过中继卫星传递给攻击卫星再折射到目标上,使得处于地面的激光发射器必须非常强大,才能胜任这项工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美国人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地面激光器研制工作中去。直至“星球大战”计划在1993年被克林顿总统裁减之时,用于提供光源的地面激光站依然没有研制出来。最终,轨道反射镜方案被美国军方抛弃,与项目相关的研制经验,则被应用到了美军的其他激光武器研究项目中。
尽管太阳炮以及它的衍生产物,并没有在现实中取得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能成为各种动漫、游戏、电影中的热门武器。在经典科幻动漫作品《机动战士0079》的故事中,吉翁军便拥有一门由殖民卫星改造而来的太阳能聚能炮。在后续的剧情发展中,这门太阳炮直接横扫了联邦军的舰队,摧毁了对方三分之一的主力舰艇。这导致地球联邦军不得不强行进攻,摧毁这门威胁巨大的太阳能聚能炮。不过,这个太阳能聚能炮是通过周边的太阳能板提供能量,这与奥伯特设想的太阳能炮工作原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而除了在《机动战士》系列中现身之外,太阳炮的身影还出现在了《生化危机》系列游戏中。在游戏《生化危机:启示录》的剧情背景中,一座坐落在地中海的海上城市特拉格里加,便是通过轨道上的太阳反射镜聚集阳光,以提供充足的太阳能用于照明。当“猎犬”组织在城市中发动生化恐怖袭击,让整座城市变成充满怪物的地狱时,联邦生化恐怖委员会的高层决定,将太阳反射镜转变为太阳炮,发射高能光束彻底摧毁这座城市。随着特拉格里加被高能光束彻底化为灰烬,游戏的铺垫故事——浮岛恐慌迎来了结束。
但最为还原奥伯特太阳炮设计的作品,则是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的最后一部007电影《择日再死》。在这部电影里面,詹姆斯·邦德的敌人拥有了一座与奥伯特设想一模一样的太空轨道太阳炮。这座太阳炮在影片中摧毁了邦德驾驶的火箭车、巨大的冰雕建筑建筑、袭击太阳炮的导弹,乃至是反派所乘坐的运输机!也许是电影的导演想向轨道太阳反射镜的设想者奥伯特致敬,片中的反派在公布太阳炮存在的时候,刻意地宣扬这座轨道炮仅仅是用于“民用照明”。
虽然奥伯特所设想的太阳炮,以及因此衍生的轨道反射镜设想,至今依然没有成为现实。不过,他的太阳炮依然活跃在众多科幻作品中,并且被人们视为经典的科幻技术设定,这让人感到十分的欣慰。随着太空科技不断发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有人会追随着奥伯特的遗志,解决限制太阳炮发展的技术问题,最终发展出用于和平利用太阳能的轨道反射镜,造福人类!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