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之声
徐玉平:天涯咫尺音讯牵
1949年10月,徐玉平出生在四川广元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那个月,毛泽东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主席、副主席宣布就职;那个月,海关总署成立,中国海关从此完全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11月,邮电部诞生,新中国有了统一管理全国邮政和电信事业的国家机构;12月,第一次全国邮政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邮政电信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四川广元通信博物馆,有个A4纸大小、长方形的绿色匣子,从里面接出两根线在电缆上,就能测试电话是否通畅。几十年前徐玉平当电缆维护工的时候,这可是他形影不离的“老伙计”,一起走遍了广元有电缆铺就的每一个角落。虽然忍痛捐给了博物馆,但有时间徐玉平还会再来看看。
徐玉平:“摸一摸或者拿出听筒听一下,好像又回到了当年。”
“摇把子电话可是稀罕物”
新中国成立初期,邮电网络残缺不全,全国长途电缆只有1635皮长公里,平均每两千人才有一部电话。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摇把子电话可是稀罕物。长途电话需要一级一级转接,打个电话要等半天。
当时身为电缆组班长的徐玉平给老百姓打电话难度系数打出了9.5的高分。
徐玉平:“线路非常紧张,通信不畅,很不容易打通。隔音间门关上,都能听见里面在大声吼,电话质量很差,还有杂音。”
六七十年代的话务员
六七十年代的邮电局
通信保障人员工作更是辛苦。1972年,广元至江油地埋长途对称电缆不能正常通信,徐玉平和同事组成攻关小组,全班六人来回奋力拼搏在一百多公里缆途上,一米一米排查,最终排除故障,并因此获得了原邮电部全面质量管理金奖。
徐玉平获得的部分奖状
“一问电话二问路,第三才是谈项目”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掠过华夏大地,80年代,人们对通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万门程控交换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通信领域的核心装备,信息不灵,经济不行,1982年,福州引进了中国第一台万门程控机……”
一问电话二问路,第三才是谈项目。有了通讯工具,外商才敢来投资兴业。万门程控电话交换系统打消了来福建投资者的顾虑,也标志着中国通信业进入了大规模采用世界先进技术飞跃发展的新时期。
90年代初,电信改革开始。徐玉平带着全家来到广元邮电局宝轮支局工作。国家对普通家庭安装电话实施了开放政策,电话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可能。不过,安装电话要申请、要排队,不仅需要五六千元的初装费,通话资费也很高。
市民排队申请安装电话
徐玉平:“电话费的收取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遇到矛盾还会闹架。所以,当初还设了一个委屈奖。”
这个委屈奖可并不好得。徐玉平回忆,他就曾经给一位老人解释过整整一上午,为什么要交电话月租费,这就好像租房子需要交租金,老人才明白。
徐玉平:“她不理解,年纪也大了,跟她讲话也听不到。从上午10点到12点、1点都讲不清楚,我打了一个比方,就是租房子,需要交租金,她就想通了。所以说,你业务要熟悉,给大家认真做好思想工作,应该大家都很理解。”
徐玉平的技师证
安装电话的群众越来越多,徐玉平更忙了。眼看着身边的人都“下海”挣钱,懂技术有能力的他也曾一度动摇。一次接到广州的电话,邀请他参与设计三千万的工程,他兴冲冲回家和母亲商量,却被母亲数落了一顿。
徐玉平:“我母亲就骂我,忘本了!要感恩,你是个共产党员!”
1996年,广元市邮电局宝轮邮电支局
荣获全国邮电先进集体荣誉
就这样,踏实肯干的徐玉平捧回了全国邮电系统先进个人奖章,并让乡镇一级的广元宝轮邮电支局荣获了全国邮电先进集体的称号。
广元宝轮邮电支局荣获全国邮电先进集体
“有事call我”成为流行语
固定电话推广的同时,第一代即时通讯工具BP机也进入了公众视野,通过人工台传送文字信息的寻呼装置一时风靡全国,“有事call我”成为时代流行语。几乎和BP机同时兴起的,还有更昂贵的移动通讯设备——大哥大。
徐玉平:“当时大哥大挺贵的,一两万的,都是个体户这些发财的人才买得起,到处把它拿在手里,觉得这是一种身份象征。”
通信技术不断更新,通信行业也在悄然变化。“中国邮电电信总局”1995年进行企业法人登记,从此逐步实行政企分开。国家一方面推进体制改革,实施“邮电分营”,另一方面成立了更多的运营商,引入了竞争赛马。1999年,轰轰烈烈的第一次电信重组拉开大幕。昔日的巨无霸中国电信被拆分,卫星业务成为中国卫通的雏形,移动业务成为中国移动的雏形,寻呼业务最终给了中国联通。当时邮电局还是铁饭碗,没有员工愿意被分出去,徐玉平第一个动员的就是当电信营业员的女儿徐蓉。
徐玉平:“谁也不愿意出去,谁去啊?只有找我自己的女儿做工作,你去吧,带头,所以第一次就把她分出去了。”
做话务员时的徐蓉
从3G到5G,通信发展日新月异
2009年,工信部为三家运营商发放3G牌照,我国步入3G时代,智能手机迅速崛起。短短四年之后,4G时代又扑面而来。到去年末,全国电话用户规模达17.5亿户,居世界第一。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1.8亿户,是1949年的836倍;移动电话用户数15.7亿户,是1988年的52.2万倍。徐玉平感慨,从电杆铜缆再到光纤,最直观的变化,就是通信设施的轻便。
徐玉平:“原来一盘电缆800米,需要好几十个人来抬,抬长龙一样,当中就经常人仰马翻,那是挺笨重的。现在的光纤不一样了。现在的光纤也就筷子那么粗,一个人搭在肩上,就可以铺一公里。”
从网速每秒几k到现在变成每秒几十兆、上百兆,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交换机,到自主研发、令世界叹服的4G技术、光纤技术,在徐玉平眼中,新中国70年的通信发展犹如一部壮丽的史诗,而他作为其中的书写者、奋斗者,虽默默无闻,却无上荣光。
“电信是服务行业,能有今天的成绩应该归功于国家的政策,也代表着百姓的认可和信任,只有把百姓装在心里,才能在未来走的更远,脚步更加扎实。要以诚相待,用心换心,这也是我最希望能留给子孙的家国情怀。”
——徐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