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当大部分深圳人还睡眼惺忪时,麦琪准时起床了。她给自己煮了些蔬菜和鸡肉当早饭,同时准备好今天中午的便当。如果离九点半的上班时间还早,她会读一会书。
到公司后,她第一件事是抓一把小青柑或玫瑰花,泡一壶热茶。小青柑疏肝解郁,花草茶降火,麦琪说。不一定每次都会用养生壶煮,但雷打不动的是给保温杯满上,走哪带哪。
如果不加班,麦琪会在傍晚6点半下班,回家后或是简单娱乐,或是跑步、做瑜伽,最后在11点左右睡觉。尽管手机很容易上瘾,但因为觉得睡觉实在重要,她几乎从不晚睡。为了缓解久坐办公室的疲劳,麦琪每周去养生馆做推拿,偶尔也去医院做针灸。
听上去过着中年人生活的麦琪,其实是1992年出生的,工作刚满5年。和同龄人一样,她也喜欢在朋友圈里晒晒闺蜜合照、烘焙的糕点,画风不同的是,其中偶尔会混入几句类似“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养生记录。麦琪的朋友们叫她“养生麦”,她偶尔会猜测,“他们会不会觉得我就是个老人家。”
麦琪的一位朋友正是因为受到她的影响,也迷恋上了养生,买起养生壶天天煮红豆薏米水,“但她还是继续熬夜到两三点。”有了养生的念头,还没有养生的习惯,大概是不少年轻人的常态,这正是所谓啤酒泡枸杞、蹦迪戴护膝的“朋克养生”,一个从2017年年末走红的网络流行语。
养生的概念很宽泛,泛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中国流传已久的传统方法来强身健体,包括服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火罐,以及练习太极等传统运动。当这个老派的词汇和年轻人结合在一起,和大众对于他们喜爱玩乐的刻板印象形成了强烈反差。
但作为流行语,或多或少反映出趋势化的社会现象。在《第一财经》杂志和佰草集联合发起的《新世代中药养生美容大调查》中,有48%调查对象认可用传统方式养生保健。即便一时半会还适应不了,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和麦琪一样行动起来了。
因为朋克,所以养生,是这一代年轻人最直接的理由。黎瑞在大三时,忙于对付课业和学生工作,几乎天天熬夜到两点。作为在北京念书的四川人,她改不了嗜辣的习惯,也不管干燥的天气适不适合。
很快,她的身体出现了反应。黎瑞开始频繁痛经,还一并出现了肠胃炎。她把自己的身体状况一五一十地告诉爸爸,一位从业20年的中医内科医师。爸爸提醒黎瑞必须规律作息,同时配了几味治疗宫寒的中药,为方便女儿服用,制成绿豆大小的药丸。每次来例假前,黎瑞会服用一瓶盖的中药丸,慢慢把身体调养正常。
今年9月,黎瑞在毕业后前往香港念研究生。经过本科时期的教训,她保持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每日自己做早饭,每周去海边跑步,或是自己跟着Keep锻炼。
不仅是父亲,黎瑞的爷爷也是中医内科医生,她的家庭沉浸在讲究健康的氛围中。爸爸一直向黎瑞强调食疗理念,他给家里的每餐制定营养配比,几乎天天都煲汤,偶尔在里面放几味滋补的药材。不仅如此,黎瑞的爸爸每天坚持跑步3公里,心态也很乐观。“所以他没有发福,头发也没有白。”她的爸爸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
“我爸会跟我说,你要保持一个很健康的生活方式。”黎瑞说,她觉得对于年轻人来说,与其用养生这样戏谑的说法,不如说是在培养一个严于律己、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这本就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和现在的健身、素食潮流是一致的。
除了中医这样的专业人士,中国的中药文化深深根植于民间传统。在翟倩小时候,父母习惯给爷爷奶奶配制中药或者膏方,用来调理身体。“其实我也不是很喜欢吃中药,但我潜移默化地觉得吃膏方后,身体确实得到了改善。”今年刚刚本科毕业的翟倩并不排斥中医养生,她也会学着样子,根据每个季节的需求,上淘宝买一些材料自己做着吃,“咳嗽吃川贝,祛湿泡红豆薏米粉。”
麦琪成长的广东地区,本就饮食清淡,食疗与中医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前每隔两三天,父母会去菜市场买些可食用的草药,泡成凉茶给她喝。凉茶的味道很苦,麦琪每次喝都不情不愿,离家读书后就不再喝得那么频繁。而麦琪真正“入坑”,还是刚工作时,在音频平台收听了《国学堂》节目。
信息时代里,中医养生文化不再局限于老一代人的口耳相传。和其他小众兴趣一样,也通过互联网各类新渠道的传播,聚集起一批“圈地自萌”(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自顾自沉浸于某个兴趣或生活方式)的年轻爱好者们。
《国学堂》以对谈的方式,通俗易懂地解读《黄帝内经》,从此这本中医经典成为麦琪最熟悉的读物之一,其中的不少理念内化到她的日常中,比如按照季节食疗,“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吃发芽的东西,夏天可以吃姜这样温调散发的。”
麦琪关注了两个中医养生公众号,一个是《国学堂》的衍生公众号“正安聚友会”,另一个是“72物候元气生活”。后者是一位年轻医生开办的自媒体,在积累一定粉丝量后开通电商业务,售卖中医保健产品。麦琪零零散散买过拨筋棒、艾草精油等十多件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两三百元不等,迄今差不多花费3000元。
吸引麦琪购买的是产品在中医理论中的疗效和药材产地,但至于是否有肉眼可见的效果,麦琪并没抱有多高的期待。和长辈不同,她清楚中医的不可证伪性,更倾向于把握中医的精髓,理性保养。“中医讲究太极阴阳平衡,你上火了,就是体内阴阳失调,就需要借助方法或者食材、药材来达到平衡。”除了身体上,麦琪也在情绪上训练太极阴阳平衡,在生活中也不会大喜大怒。
“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其中单个的器官功能强弱并不能代表其整体面貌,因此,中医学具有”整体—平衡“的研究方式。检查和化验反映的是人体各脏腑器官、各物质成分在当时的一种状态。”佰草集研发人员对《第一财经》杂志说。
即使生长在中医家庭,黎瑞也很少服药,只是偶尔用来调理。“我还是觉得中医的受限会大于西医,所以它为什么主攻慢性疾病,因为这是中医的优势。”黎瑞的父亲也会采取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式,而不是单纯的中医。
当麦琪的家人患病时,他们第一反应还是寻求中医,这时她会劝说他们先去做医院做全面检查,再科学治疗。对于身边的朋友,她不会像父母强迫自己喝凉茶那样,刻意输出自己的理念,也不会因为他人非议而动摇自己的生活方式。
盲目的时候也曾存在。大一时,麦琪网购过白芪、白芷、白茯苓等中草药磨成的粉末,掺水糊在脸上敷面膜,据说有美白养颜的功效。后来她才知道皮肤根本吸收不了,效果一般,于是换成含有类似成分的佰草集新七白系列,之后,一度疯狂肆虐的痘痘慢慢平息下去了。
如今仍在频繁使用的中草药,来自于古人经验的凝结,每种药材的功效依赖千百年来的反复验证。“《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美容保健功效药物有160余种;《外台秘要》列举了大量美容方药,像面膏面脂方一十三首、洗面方二首、面色光悦方五首、令面色白方四首等。”佰草集研发人员说。古代本草文献中“好颜色”“悦泽人面”“白丽”“灭黑斑”等描述,等于现代所说的滋润保湿、美白祛斑等作用。
实际上,起效的是这些中草药中的核心成分,比如包括白术、白茯苓、白芍、白芨等七种中草药的佰草集“七白方”,便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来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如果希望中草药实现美容功效,关键在于运用科技提取中草药内的核心成分,把握成分之间的配比,讲究原料质量,换句话说,本质仍然遵循护肤品研发的流程,而中草药则是灵感来源。
根据问卷数据,当像中草药或太极这样的传统文化,和国货品牌的产品或服务结合,消费者往往会产生民族特色和复古情怀这样的好感,而65%的调查对象对国货本身就感兴趣。
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国货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来自过硬的产品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广州大学城生活时,麦琪第一次在还未商业化的村落中看到岭南风格建筑,被这些小桥流水人家所触动,“莫名喜欢,跟高楼大厦对比,它们有一种历史感,不一样的感觉。”她买来介绍古建筑的书籍杂志,订阅起相关公众号,虽然还算不上专业爱好者,但她正在慢慢了解这个从未想到会感兴趣的领域。
传统文化仍然对年轻人有强大魅力,只是它们正在远离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分别有38.2%和31.56%的调查对象认为,科普宣传的缺乏和老套的表现形式,是阻挡中药等传统文化在当代存续的两大问题。但与此同时,消费者越来越聪明,交过的“智商税”越来越多,仅仅打起纯天然+国货的大旗,他们并不会全然信服。
黎瑞挑选护肤品时,首先会看一眼配方适不适合自己的皮肤,还会向同济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的同学咨询专业意见。她正在使用一款已经回购过三四瓶的玫瑰水,成分就很温和,不过,最初吸引她的是产品和品牌的视觉设计。麦琪则迷恋气味,尤其是香茅和橙花精油的味道,她曾经就因为单纯喜欢气味而买下某国货品牌的润肤乳。
翟倩觉得,一个突出的卖点会很重要,“你只跟我说补水保湿是不行的,比如奇特的使用方法、独特的外形会让我留下更深的印象。”年轻人希望以更新潮、轻快的方式感知到国货在产品力和文化力上的能量。
比如国货化妆品品牌佰草集,今年从太极阴阳平衡的理念出发,研发了昼夜分时护理的太极日月精华。要推广常被认为是“老年养生”的太极文化,佰草集在包装上设计了可以拼成太极符号的“逗号”造型瓶身;在代言人选择上,一边是杨氏太极传人叶泳湘代表经典,另一边是从热门街舞综艺中出圈的人气选手Franklin余衍林,让双方展开一场太极街舞battle赛,以双微、抖音挑战赛、线下快闪等多种方式触达年轻消费者。
所谓消费者在哪里,产品和品牌就要去哪里。随着年轻人对健康生活和传统文化的爱好渐趋普遍,国货们要把握好时机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麦琪、黎瑞、翟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