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国家、任何时代,刺王杀驾都是重大的历史事件。
此事一出,标志着国内的社会矛盾,已激化至不可调和的程度。
所以,此系列与其说是在探究赞普之死,不如说是在揭示当时吐蕃的社会背景。
恰恰是吐蕃社会的阶层矛盾和利益纠葛,才导致各方势力用刺杀赞普的方式来破局。
权力结构和经济利益的失衡,才是各位赞普被杀的真正原因!
一、吐蕃名词释义
“吐蕃”作为一个历史名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拥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按目前藏史学界公认的划分方式,“吐蕃”在松赞干布之前,其所指代的是蜗居于山南雅隆河谷的吐蕃王国(野牦牛部落)。
这时的“吐蕃”是当地以农业为主族裔自称,演变而来的一个邦国名称。
吐蕃在小邦国兼并的过程中不断壮大,在南日伦赞(松赞干布的父亲)时期,吐蕃跨越雅鲁藏布江吞并了苏毗女国(孙波),一跃而成前藏地区,当仁不让的霸主。
松赞干布继位后,吐蕃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随着位于阿里地区的象雄被征服。
吐蕃完成了统一西藏高原的伟业,随后松赞干布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改革。吐蕃从之前的邦国联盟(部落联盟)制度,演进为中央集权的王朝帝国体制。
至此,吐蕃正式成为一个王朝,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的缔造者和奠基人。
因此,自松赞干布至末代赞普朗达玛间的200余年,“吐蕃”一词特指吐蕃王朝。
(藏史学界对吐蕃王国和吐蕃王朝的划分界定,与藏族民间的说法有明显的区别。)
吐蕃王朝崩溃至蒙元帝国崛起期间,“吐蕃”一词用以指代,包含今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处的广大地域(有吐蕃人生活的区域)及这片区域上生活的族群(吐蕃人)。
此时的吐蕃,处于各种割据政权纷杂的状态。
因此,在北宋的地图上,对这一地区标注为吐蕃诸部。
在吐蕃由初代赞普聂赤开始,至末代赞普朗达玛为止,一共出现了42代赞普。
其中,吐蕃王国时期共32代赞普,吐蕃王朝时期10代赞普(也有9代和11代之说)。
换言之,作为吐蕃王国和吐蕃王朝的分界点,松赞干布位于吐蕃所有赞谱序列中的第33位。
在所有吐蕃赞普中,有明确史料记载死于非命的共有6位。
吐蕃王国时期有2位,分别是止贡赞普和南日伦赞。
吐蕃王朝的10位赞普中,有4位死于谋杀,分别是赤德祖赞、牟尼赞普、赤祖德赞和末代赞普朗达玛。
二、止贡赞普被杀的两种记载
在吐蕃赞普序列中,止贡赞普位列第八,是第一位死于非命的赞普。
关于止贡赞普之死的原因,藏史记载可以分为两大类。
其一为止贡赞普出生时,因受到占卜师误导,取了一个不吉祥的名字(“止贡”意为死于刀下)。
因此,“止贡赞普心中非常不悦,耿耿于怀”,经常强迫大臣与其比武,并在与大臣罗昂达孜的比武过程中被杀。
其二是止贡赞普时期,他推行了灭苯政策,并因此被杀。
关于止贡赞普,因名字取的不好与大臣决斗被杀的记载,虽源于史料价值极高的敦煌藏经洞藏文文献。
但该记载因神话传说风格浓烈,甚至存在止贡赞普拥有“自动穿刺之戈矛,自动挥舞之长剑,自动穿着之甲胃,自动着戴之兜盔”的描述,故多不被史学家采信。
但从这些记载也可看出,止贡赞普之死并非因于偶发事件,而更像两国征战,或一个蓄谋已久的阴谋。
因为,杀死止贡赞普的大臣,并非他的属臣或奴隶,而是娘若香波部落(或小邦)的首领。
罗昂达孜作为当时十二小邦的首领,当止贡赞普提出比武时,他回答说:“我与你没必要战斗,我在我的地方伟大,你在你的地方伟大。”《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
很显然,罗昂达孜与止贡赞普分属于不同的部落邦国,二人比武的地点也非止贡赞普的城堡雍布拉康,而是在娘若香波。
另外,止贡赞普被杀后,他的儿子逃散四方,而登上吐蕃王国宝座的,恰恰是杀死他的罗昂达孜。
苯教典籍《苯续日光灯》:“灭苯七年后,国王被洛昂杀死。洛昂将国王止贡杀死后,将其尸体装入铜钵中抛入娘曲河,还将止贡的儿子布德等流放到贡布地方,把诸妃子谪为平民去牧羊,而自己却登上国王宝座,历时十三年。”
上述记载似乎可以说明,在这一时期,两个部落间爆发了战争,或是部落联盟中两支势力矛盾激化,止贡赞普在攻打娘若香波时被杀。
止贡赞普
止贡赞普因推行“灭苯政策”被杀的记载,均来源于苯教的教法典籍。
《雍仲苯教史》对此记载为,当时社会上形成“王辛同治”的局面。
“王辛同治”,“王”指赞普的王权,“辛”自然是以“古辛”为代表的苯教势力,甚至有“辛始置于王者之上”的说法。
大臣乐赞协向止贡赞普进谏:“头上的帽子过大,会累得汗流浃背;美食吃得太多,也会引起反胃;听任别人的虱子爬到自己腿上,最后它会爬到你的头顶。
现在赞普与法师的权势相当,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到了赞普子孙之时,权力肯定将被苯教夺去。
赞普如果不忍下令杀死法师们,就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吧。”
感到王权受到教权挑战的止贡赞普,将诸辛苯召来,说道:“此地域,无法容纳我的国政和你们的苯政,故将苯神、四苯门以及辛布格考铁盘和角解布兰察二人等留下来守护我。
其余诸辛苯,要么离开吐蕃地区,要么在我的国度里不许行苯之仪轨,你们可以自己选择,此两路的任何一条!”
应该说,止贡赞普逐苯教的手法还算温和,至少他在雅砻地区保存了苯神和一定数量的苯教法师,估计是考虑到民间对于苯教依旧存在信仰需求。
真正令他厌恶的,是那些上层的苯教法师(苯辛)。
对于止贡赞普的“灭苯”举动,苯教经典中的评价,还算比较客观。
它们首先承认,之前七代赞普对苯教的优待政策,确实导致辛苯的权利过大。
当苯教教权达到,“没有辛苯发话,王不敢降旨,大臣不议事;没有辛苯起头歌舞,君臣就不吟歌起舞”的程度,任何一个君主恐怕都难以忍受。
《雍仲苯教史》对此总结为,止贡灭苯的原因有三大因和三小因:
第一大因——国王本人至高无上、傲慢无理、权势显赫,故燃起不可遏止的嗔愤之火;
第二大因——辛苯指引众生,非常自傲,故燃起骄傲之火;
第三大因——大臣高居要位,自视甚高,故燃起嫉忿之火;
三小因——辛苯、大臣及妃子们之间,相互离间明争暗斗。
三、被杀原因的分析
从社会结构上看,止贡赞普时期,吐蕃的奴隶制经济关系已基本确立,但尚处于集体公有制向私有经济关系的转轨期。
此时,吐蕃的手工业,已逐渐演进为独立的生产分支。
这意味着,吐蕃国内的阶层划分和贫富分化,已相当明显。
《汉藏史集》记载:“在止贡赞普时期,在叫做普森都的恶地,有木司同母兄弟九人打造了刀剑,称为吐蕃古司刀剑。”
手工业和金属加工走向专业化,必然伴随着商品交换的日趋活跃,部落间的初级易货贸易,可能已经出现。
但产品及财富意识的出现,必然造成对活着的生产工具——奴隶,需求的大幅增加。
当部落内部,因贫穷或犯罪等原因,沦为奴隶的来源不足时,发动战争对外掠夺,便成了扩大了奴隶的来源最佳选择。
这种为满足自身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对外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固有的联盟盟主与联盟成员的平等关系。
吐蕃与娘若香波间的兵戎相见,可能就基于社会结构转型期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其次,止贡赞普时期的苯教,并非现在流传的苯教(雍仲苯教)。
两者间差异,甚至大于雍仲苯教与藏传佛教间的差异。
当时的原始苯教(“魔本”、“赞本”),更接近于萨满的原始崇拜,相当于部落时期的“巫”。
这种缺乏系统教义的原始崇拜,在小部落时期具有存在的必然性,但当小部落演进到王国阶段,便不能适应更森严的等级统治需求。
止贡赞普时期,吐蕃社会制度的变化,要求宗教思想与之相适应,但原始苯教已无法适应社会的改变。
因此,止贡赞普才会摒弃原始苯教崇拜,寻求引进阿夏苯教和象雄的辛吉都苯教法。
但这种做法招致本土苯教势力的激烈反对,娘若香波的领袖,可能就是在本土苯教势力的帮助下,杀死止贡赞普,并夺其王权。
这可能就是史书记载的,“止贡赞普因灭苯而被杀”的真相。
如果上述两种推论正确的话,那止贡赞普就是——首位死于政教权力斗争的赞普,同时也是——首位死于吐蕃社会转型期的赞普。
本文为《吐蕃赞普被杀之谜》系列的第一篇,下一篇将解析松赞干布的父亲南日伦赞被杀的原因和社会背景,敬请各位关注!
参考书目:
《吐蕃史稿》_才让;
《浅谈止贡赞普》_尕藏卓玛;
《唐代吐蕃史论集》_林冠群;
《吐蕃几位赞普的死因探析》_索南才让;
《直贡赞普死亡之隐喻及意义》_加央丹增
《吐蕃时期佛教与苯教的交锋与融合》_阿旺平措;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内容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欢迎关注“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