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首要原因就是机动性问题。
就以明清年间,应用最普及的长枪来说,普通士兵的长枪,枪杆最短也要一丈长,枪头也要在三寸到七寸间。倘若全改成用铁制,重量少说也几十斤。一队队长枪兵,每个人扛着这么重的家伙冲锋,跑得慢不说,恐怕还没和敌人死磕,就要累的气喘。
放在武将身上,“纯铁长枪”就更成了累赘。脑补一下古代武将纵马持长枪冲锋的画面就知道,基本是一只手端长枪,一只手抓着缰绳。倘若手里的家伙,是几十斤的铁长枪,就算这武将天生神力能端住,战马恐怕也扛不住。特别是古代的骑兵战,往往要来来回回反复冲锋,扛着这样的重武器,没几下就要把战马累趴。
所以,冷兵器时代,倘若把木枪杆换成铁枪杆,遇上大小战争,基本就是没开打就先缴械的节奏,万万打不得。
更重要一个原因,就要纠正一个误解:谁说古代的木制枪杆容易折断?
放在中国古代的战场上,能拿来制造长枪的木材,本身就是优中选优。以战神戚继光的看法,坚硬的稠木是最适合做枪杆的,然后合木属于其次。这一类木材,稍了解下就知道,就算不做任何加工技术,单纯用来做木棍,也是十分坚硬,轻易都劈不断。
而古代中国代代精益求精的武器打造技术,更叫长枪的制作工艺,在明清年间就已十分成熟。一根用来做枪杆的木头,其实只是枪杆的芯,外面还包裹上竹片,然后缠上藤丝涂上油漆,反复晾晒后就可制成长枪。
这种古代版的“复合材料”技术,令坚硬的长枪柔韧性更强,白刃战中的杀伤效果更强大。武术表演中那些如银蛇缠动般飞舞的长枪,就是以这技术造就。
所以说,古代冷兵器搏杀里,真正能给部队带来胜利的靠谱长枪,正是那种轻便柔韧性好,更具有坚硬质地的长枪。古代中国军队多少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扬威异域的荣光,也有这些打造长枪的中国工匠们,代代传承的智慧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