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舞蹈室用什么铺地好】从“棕地”到“绿肺”,桃浦中央绿地有何玄机?

优秀的市中心公园,对一个城市意味着什么?如果在纽约的中央公园,答案就会浮现在眼前。

在这片被誉为“纽约后花园”的土地上,庭院、运动场、露天剧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浅绿色的草地配合以小森林,美不胜收。这里不仅是供人休憩的公园,更是城市文明与生态建设的重要标志。

不必惭凫企鹤,只需将目光聚焦回上海,城市中心公园与生态之城建设的美好蓝图就会在人们眼前展开。在这其中,作为上海市中心最大的开放式绿地项目之一,桃浦中央绿地以行云流水的艺术设计、别具匠心的细节打造给予了市民更多的体验。漫步桃浦中央绿地,人们在体验城市“绿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生态理念。

桃浦中央公园一期: 古浪路隧道山体航拍 方三伟摄

棕地转型:让桃浦“绿”起来

在老上海的印象里,一提起桃浦,就会想起化学医药工业。这些企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桃浦地区带来了污染。桃浦,成为了一块名副其实的“棕地”。

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企业搬迁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整体区域规划的调整。2017年,桃浦智创城的诞生为桃浦地区的综合治理,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坐落于智创城的桃浦中央绿地,则成为了其中的“颜值担当”。

桃浦地区以前是工业区,有很多地方土壤被污染,土地营养流失严重,于是,土壤治理便是桃浦中央绿地建设首当其冲的任务。根据场地现状污染土布局以及整个设计地形,桃浦中央绿地采用了“南土北调”、“被污染的土壤经专业治理后就地封存”等策略,将公园范围内治理好的污染土运至中央绿地北三块,并采用二次安全措施,确保场地安全。“南土北调”为桃浦中央绿地打造“山谷”空间提供了基础,通过堆山造景,用钢板进行固定,并在上方覆盖了种植土,形成了使得桃浦中央绿地形成了丰富的地形,满足了上海市民“登高望远”的需求,也能够让土壤满足植被生长的要求。

不过,生态不能仅仅停留在种植上,往前考虑一小步,往往就能为环保助力一大步。倘若仔细观察桃浦中央绿地的植被,便可以发现它们均属于“近自然植物群落”。这些植物通常具有多样性、低成本、种植便捷性等特点,无需人工精心打理,就可以自然存活。同时,由于靠近新开河,水生植物便派上了用场。将景观水系与周边“活水”连通,不仅保证了水系的流动循环和绿地整体的水安全,还能通过植物净化水质,再加上海绵城市技术与高科技浇灌、净化等手段的应用,桃浦中央绿地实实在在地将生态环保理念落到了实处。

桃浦中央公园一期:垂柳岛 李锐摄

“新自然”:返璞归真,和谐共处

桃浦中央绿地讲究的是“新自然”。

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公园,桃浦中央绿地没有许多精致的休闲器械,许多人初来乍到,甚至会觉得这里有些“粗放”。但桃浦中央绿地深知,自己所追求的,是“返璞归真”,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正因如此,这片绿地的设计拥有大量留白,不去限制人们的活动,而是期望激发起市民和周边企业活力与想象力,达到自然、自由的状态,切切实实地让所有人都能够体验到生态之美,都能够参与到生态建设之中。

对于细节的把握,远不止于此。景观设计需要抓住城市的特质与市民的心理,为了更加适应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桃浦中央绿地的功能区往往更加靠近绿地外围街道,在免去不少“舟车劳顿”的同时吸引着更多人来到绿地。走进功能区,匠心独到的设计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自然的美好。以儿童活动区“毛毛虫隧道”为例,这条隧道的竹竿原材料源自安吉,在落地的过程中,还特地邀请了安吉当地中国主编工艺的匠人进行手工编制,并反复试验调整了孔隙大小和结构,确保其中的光影效果达到最优。

桃浦中央公园一期:儿童活动场地李锐摄

融合,是桃浦中央绿地所坚持的,这也就意味着生态打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要与创新、人文所结合的。创新,体现在高科技的使用,如3D打印桥的使用,彰显桃浦智创城的科技含量;人文,则体现在人们的移步换景之中。“行云流水”是桃浦中央绿地的设计理念,以中国传统书法与舞蹈作为灵感的源泉,桃浦中央绿地没有明显的主园路贯穿,而是采用三级流动曲线路网,整个交通关系通过“一张四通八达的网”来组织,引导游人在一连串变化的景致中穿行。

路面的铺装设计同样具有特色。作为重要的专项之一,桃浦中央绿地的铺地纹样设计的灵感来自于书法中笔触的变化,在总体灰色调的基础上,通过6种不用灰度的组合搭配,形成富有变化、独具特色的渐变铺装,成功捕捉书法中笔画的动势,创造出一种空间的流动感。

绿化布局上,桃浦中央绿地强调顺应地势及道路流线的组团式规模种植,打造“行云”般的成簇效果,形成复合的生态系统。春天的百花,夏天的碧绿,秋天的落叶树,冬天的暖阳,四时之景不同,乐亦无穷。当年的棕地摇身一变,变成了如今山峦起伏、鸟语鹭飞的城市生态绿洲,不仅完成了“绿化”,更是实现了“彩化”。

“创新、人文与生态的融合不能是刻意的,而应该是自然的。雕塑、假山固然精美,但却蕴含太多人为的痕迹。桃浦中央绿地想要传达的,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状态。”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规划所副所长李锐说。

桃浦中央公园一期: 滨水步道李锐摄

生态之城:尊重自然,亲近自然

桃浦中央绿地是上海生态之城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7年12月,国务院批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提出了要将上海打造为生态之城,锚固城市生态基底,加强生态空间的保育、修复和拓展,从城乡一体和区域协同的角度,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联控。在此背景下,桃浦中央绿地应运而生。

目前,上海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垃圾分类,激活更多市民的生态“主人翁”意识,而绿化建设也有序推进,逐步从中心城区开始向四周扩散,打造更大的生态空间。根据李锐的观察,在尊重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上海近年来正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生态模式。

“从绿地的发展而言,更加关注绿地与周边城市功能的联动和融合,并从区域视角建设绿色开放空间,绿地与城市融为一体,从而带动生态和活力的迸发。与此同时,对已建的绿地,则结合城市更新、功能完善等做好提升工作,一些原先是封闭式管理的公园也逐渐变为开放式绿地,比如襄阳公园,拆除了围墙,还给了市民一个更加开放、更活力的公共休闲空间。

从绿地的管理来说,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的创新,鼓励绿地更好的发挥生态和休闲功能。如通过置换等方式,将附属绿地变为公共绿地,供广大市民使用,这一点在东湖宾馆附属绿地中得到了很好实践。另外,绿地更加注重生态技术、生态措施的推广和鼓励,强调生态效益。

从整个城市的生态建设来讲,上海更加关注市域,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生态空间的建构。从最初的“环、楔、廊、园、林”的空间结构,不断提升和完善,形成了市域的生态网络空间,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上海未来生态空间的总体布局。当然,生态环境建设,也不再局限于对上海自身的研究和关注,而是进一步扩展到长三角,形成了更大区域的生态建设。”李锐说。

对于景观设计者而言,这就意味着设计思路必须与时俱进。在从前,景观设计追求的更多是景观效果,但现在,随着公共空间的扩大和对于生态的追求,景观效果便不能成为唯一的目标,景观的功能要更加贴近自然,景观后期的养护、运维也要有更多的考量。换言之,今日生态之城,更需要工匠精神。

栏目主编:董齐兴 文字编辑:陈敏 题图来源:方三伟摄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