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滦平租房】离承德避暑山庄最近的这个县为何如此清廉,30年时间一直租房办公!

来源:双连沙连河的洪水把岸边的一个泫雅洗干净了。

此后有30年时间,县里的官员们一直租房办公。

为什么不修建办公大楼呢?是因为清廉吗?

1.

从承德避暑山庄西去二十里,是双滦区的滦河镇,那里至今还保留着一片古城。

古城里有康熙四十二年(1703)修建的穹览寺,街道两旁,还有一排排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居、商铺、客栈。

每天清晨,摊贩们排列在街道两旁,生炉子点火,制作各种传统小吃、贩卖新鲜果蔬、日常用品。这里的煎碗坨、老豆腐很有特点,来这里买东西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纪连海在CCTV百家讲坛讲《历史上的多尔衮》,说到多尔衮之死时,专门讲到了这个古城:

“离开了北京城的多尔衮,就在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这一天是公历的1650年12月31号晚8时左右,戌时,就在这个时间,一代枭雄多尔衮死在了外边的喀喇城,再过几个小时,他就可以到了公历的1651年了,这个喀喇城在哪儿呢?我还特意找了一下,喀喇城就在今天的河北省的滦平县,属于今天承德市管辖,风景秀丽的避暑山庄旁边”。

其实,纪连海说错了,多尔衮死掉的喀喇城所在的位置,不是今天的河北省的滦平县,而是1940年以前的滦平县。

喀喇河屯所在地是现在的承德市双滦区的滦河镇,曾经做过滦平县城。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乾隆皇帝在北京发出御令,设立承德府,把喀喇河屯厅改为县。

二月,直隶总督周元理上奏:

热河地方更定事宜,热河同知奉旨改为承德府;其余六厅,拟改州县名目,如喀喇河屯厅,拟名滦平县;八沟厅,拟名平泉州,四旗厅,拟名丰宁县;塔子沟厅,拟名建昌县;乌兰哈达厅,拟名赤峰县;三座塔厅,拟名朝阳县。

这是有滦平县的开始。

2.

在中国,县这一级的历史最为悠久,也最重要。

古称邦幾千里之地为县,春秋时,秦、晋、楚等大国把新兼并得来的土地置县,战国时,边远的郡下置县。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为后代因袭。

有县,就要有县官,有县官,就得有县衙,对于一个县来说,县衙非常重要。

所谓“官非政不治,政非官不举,官非署不立”,乾隆皇帝对官员的办公场所的重要意义也有过如下阐述:

乾隆元年,上谕云:

“各省州县,与民最亲。凡大小案件,无不始终于州县衙门。是以旧制钱粮刑名等项,分委承办,设有六房。即附于州县公堂之左右,使经制胥吏居处其中,既专一其心志,亦慎重其防闲,立法最善。

乃闻近年以来,多有六房倾圮,不加修葺。胥吏栖身无所,往往挟其卷牍,收藏于家。每遇急需检阅之案,无以存贮,悉以胥吏之口为凭。而隐匿抽换之弊,不可枚举。前后印官虽心知其弊,而因循苟且,或修理无资,遂沿习而不知整理。此亦有关吏治之一端也。

从上面这段话来看,乾隆皇帝是搞过基层调研的,他知道县衙是接待老百姓的窗口,老百姓有关钱粮刑名,都要来这里办理。窗口单位的好坏,直接影响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的稳定。

县衙对县这一级官员的作用也很重要,没有合适规范的办公场所,官员们都会把文件拿回家中,还会出现“隐匿抽换”。大家在一起办公,还有互相监督的作用,防止各种腐败发生。

可就是这么重要的办公场所,滦平县衙居然被洪水冲走了。

承德博物馆里的承德府署还原模型

3.

《承德市双滦区志》记载:

咸丰九年(1859)五月十四日,城内降特大暴雨,洪水从药王庙、雄虎沟两路涌进喀喇河屯街,冲毁80多家店铺和民房。县衙吏房、户房、刑房、工房、典吏房屋全被冲塌,班房、神庙、旁院马圈也大半倾塌。衙内100多年的文书档案,被大水卷走。铺户居民田舍被水冲者40余家,淹死3人。

县衙门的各级官吏暂且租用民房办公。

而且,这一租就是29年。

区志记载:29年以后,光绪十四年(1888),滦平知县裘履谦亲请养廉银523两,在县城东南部买房37间,作为县衙署。

按照大清县官正常的更替规律,此时,已经有十任县领导过去了。

近三十年的时间,十任领导,他们为什么没有人张罗盖县衙呢?

是没钱?还是国家限制楼堂馆所建设呢?

清朝时的承德西大街(模型)

4.

中国历史上有“官不修衙、客不修店”的说法。

事实上,相对于“衙”和“店”来说,“官”和“客”都是过客。既然都是过客,又不能带走一丝云彩,谁还认真的做这些受累的事呢?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陕甘总督李侍尧在分析“官不修衙”的原因时指出:

官员之所以将衙署视同传舍,甚至朽坏不堪,也不愿动支修葺,就是因为人情各顾其私,恐将来坐扣竭蹷(通蹶)。

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每位官员的津补贴都是固定的,自己花还对付,一旦张罗盖衙署,都怕出亏空。想办法筹集资金盖衙门,也容易犯错误。

所谓的“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为了修建公家的“传舍”而犯错误,得不偿失。

河南内乡县衙

因为盖县衙筹集资金而犯错误被处罚的官员不是没有。

就在滦平县衙被洪水冲毁的两年前,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十七日,捻军由湖北奔袭河南内乡,县衙遭焚毁;其后35年,历12任知县都未修复县衙,一直借察院办公。

直到光绪十八年(1892年)钦加同知衔(正五品)章炳焘知内乡县事,这是高官低配,而且在任九年,得以专心修筑,经过两年筹备,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全面展开了对内乡县衙的修建,历时3年得以恢复重建,并得以保存。

章炳焘为了修建内乡县衙,筹集资金时采取了各种办法,其中有“赢捐输罚”的办法:

凡是到县衙打官司的人,赢了官司就要捐出一点钱,输了官司则须承担罚款。

这个办法实在是有点儿损,真的苦主赢了官司还要捐款,会使民间黑法庭出现。

章炳焘后来丢了官,其中的罪行就有一条是“大兴土木,穷奢极糜”。

不过,现在的内乡县衙是中国第一座衙门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

县衙内三省堂前的一幅对联,写出了官道人情: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勿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为官一任,心里一定要装着百姓,因为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质量,官员的品质太重要了!

有时想要做成一件事,主要领导就是要担一些风险的。

5.

1912年,熊希龄任热河都统,这是对承德避暑山庄保护作出贡献的官员,他在筹集资金修缮避暑山庄时,曾经把一些不上册的宫内东西送过人,期间,北京的文物市场上出现过大批的承德文物。

1914年,袁世凯策动新闻界重提热河行宫盗宝案,熊希龄以涉嫌被迫辞职。

胡适与熊希龄交好,他在说到“官不修衙”时说:

是时,作为清官,整天忙于政务,无暇顾及修衙之事,也不忍心因此而加重了百姓的赋税徭役;而作为贪官,与其修衙,既操心,又费力,何如白花花的银子装了自己的腰包舒服。此外,州县官职务一般只是官员仕途上的一级台阶,把台阶擦得太亮在州县官们看来并无必要,普遍感觉犯不上为修衙而大兴土木,甚至认为热心修衙的官员会被钉在这个职位上,殊非不利“指日高升”的吉兆。

此外,受到风水理论的影响,官员们普遍认为,衙门建筑讲风水,前人既是请了堪舆家“相地”之后建造的,后人不能随意改动,改动则不利于官。

在古代,各级衙署规格皆有序差格局的定制,什么级别的官员,能使用多大面积的办公室,都是有要求的,如果把衙门修得很大,修得与官位不相称,超面积就是违规。

修建衙门需要钱财,轻则官声不好,重则容易造成亏空。所以,官箴书中常常提醒官员们对衙署不可过于修饰,但取门户牢固、墙壁坚完而已。

所以,在明清之际,官员们从主观上就不愿意大兴土木,在办公场所方面,过得去就行。

另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咸丰年间,朝廷真的没钱!

太平天国运动

6.

咸丰九年(1859),滦平县城被冲毁的时候,国家正是破烂不堪的时候。

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乱了大半个中国。

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最终攻入北京,掠夺并焚毁圆明园,清帝逃往承德,清政府被迫与列强议和。

内忧外患,国家千疮百孔,皇帝就在20里以外的避暑山庄,滦平县官也没有机会去和皇帝要点儿钱,把县衙修完。

皇帝也没钱。

康熙皇帝“永不加赋”,雍正朝开始耗羡归公,清朝官员工资很低。

根据史书记载:清朝官员的薪俸非常微薄,一品官的俸银每年不过一百八十两,每月只到十几两银子(京官有所谓“恩俸”,即照原俸饷另给一份;另外给一点有限的俸米),小一点七品官知县之类,每年俸银只有四、五十两。

为了防止“穷官”滋生腐败,雍正朝就又推出了一个养廉银制度:高薪养廉,养廉银高出薪俸10——100倍不等。

养廉银实际包含了薪金补贴及地方杂项支出两部分,清政府不希望在养廉银之外另拨款项修缮衙署,只允许州县衙门动用闲款,但必须在三年之内从其养廉银中坐扣。

所以说,对于县一级政府来说,用养廉银修建县衙,就如同县官自己掏腰包修县衙一样。

1888年的滦平知县裘履谦,自掏白银523两,相当于他一年全部的养廉银,一次性买了37间房,做为滦平县衙署,这才结束了县衙租房的历史。

7.

后来,

民国元年(1912),袭清制。

1922年,滦平县修建公署、监狱、关帝庙,共拆毁喀喇河屯行宫宫殿25间,砍伐大小古松330棵。

1933年3月5日上午11时,日军占领。6月,设伪滦平县公署。

1938年9月16日,伪滦平县公署从城内迁出至鞍匠屯,也就是现在的滦平县城。

原滦平县城的喀喇河屯后来改称过“红星人民公社”,在1958年前后,划归了承德市区。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