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茶叶行业,除了大公司、大品牌以外。实际上是由无数小茶叶店组成的网络,是一个自然的江湖。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小老板选择开店的思维模式,从表面的选品、选店看背后的思维逻辑以及挣钱的模式,希望能够从中发现一些成功思维的端倪,从而帮助中小创业者找到一些正确的思维和启发。大企业犹如社会的心脏,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大型企业。微小企业犹如人体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不健康,也会拖垮身体。
在大多数城市,最常见的是茶楼。茶楼一般卖茶是以泡数计算,主要打造商务和娱乐平台。由于茶客来要么谈事,要么打牌娱乐,关注点不在茶叶本身,所以老板一般也不会把重点放在茶叶上,往往就近批发一些常规的茶叶就行了。我们把这种茶楼归为商务茶楼,商务茶楼赚钱的逻辑在于商务而不在茶。商务茶楼最关键的一环就是选址,选址正确基本就成功一半,比如中央商务区,或者某些政务中心附近,中高档小区密集点等。总之,就是要商务需求较高的人群聚集点。当然,万事都有例外,我们也见过一些非常独特的操作模式,就是老板本身人脉很广,开茶楼只是顺便,自带强大人流,往往一呼百应,因为别人在其他领域有求于他,或者必须给面子,所以开业搞个活动就收回成本,这种属于资源变现,无法模仿。
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和茶叶市场,更为常见的是几十平米的小型茶叶店。主要零售各种茶叶,犹如一个茶叶杂货铺。不管你要买什么茶叶基本都能满足。这种茶叶店生存的秘诀完全取决于老板的敏锐度。因为茶叶的流行趋势也是在不断变化,老板必须随时关注市场动向,花茶好卖就要立刻多进花茶,黑茶流行就要立刻上新品,不去做无谓的思想工作,客户喜欢什么,市场流行什么就卖什么,永远跟着风向走。风险最小化,基本无库存,变现能力非常强。这样的小店我们把它称为茶叶小超市,主要靠老板的个人能力撑起一片天,很难复制,也很难树立自己的品牌。由于没有对茶叶进行系统、细分管理,也很难吃到特殊茶叶复利的回报。
自从“定位”理论在中国的流行,很多细分的专业茶叶店开始兴起。比如专业的绿茶店,专业的普洱茶店,专业的黑茶店,专业的岩茶店等等。我们也比较赞同专门店的做法,虽然一开始就会损失掉很多不对口味的客户,但“少便是多”,我们不可能得到所有客户的认可,同等价值观的客户更具有忠诚度,而且更能带动客户转介绍。如果是经营普洱、黑茶类等不过期的产品,不但能最大程度减少损耗,还能享受每年溢价的复利。一般有保质期的茶叶一旦过期就作废,而无保质期的茶叶,就算卖不出去,经过时间的陈化,反而口感更加,利润也就更高了,这些都是老字号茶庄生存的秘诀,新茶养客,老茶赚钱。
最近几年,各种大师的神奇模式在所有领域疯传,在各种自媒体封神。大师的话基本无法反驳,比如“模式才是一切,再好的产品卖不出去等于零,再普通的产品都能通过合理的模式卖出去,你有好的产品,不懂模式被比你差的产品打败是不是非常冤。”所以,大师的代言人就会告诉你,只要你学习了大师的商业模式,那么就没有你卖不出去的产品,而且这个课程基础版只要几千元,学习一次,改变一生。其实我也学了几次,还是没有改变,大师说我天资太愚笨了。大师的精髓基本就是在开店之前做一个完美的PPT,俗称商业计划书,把投资回报率做到完美,把商业逻辑写到无懈可击,在请律师写一份完美的投资协议书。然后就不断开商业推介会,假如开一个茶叶店需要100万,那我们找100个人,每人投资1万,给1%的分红股,还给一些消费代金劵,但没有任何股东权益,我们是不是已经无本启动,根本没有任何风险,而且还绑定了100个有实力的消费性股东,完美闭环。这一招我们是一直不敢用,聪明的同学可以试一试,我们还是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我们认为实体店也会逐步使用高科技为茶叶店赋能。最基本的就是客户的数据化管理,后来还要更深度的细分客户,比如针对不同的客户会有不同的配茶建议,胃不好的建议喝熟茶,有糖尿病的建议喝古树生茶;年轻女性建议喝红茶等等。这些建议一定是基于对客户的长期了解,通过充分的沟通,根据客户的口感和身体情况尽可能配置最合理的产品,帮助客户达到最好的体验。这些都需要医学的进步,对茶叶做更精细的研究,帮助茶叶作出专业的结论,让饮茶更加科学。
我们常说选择大于努力,从开一个小小的茶叶店就有很多种选择,如果把这些选择结合一下,又会产生更多的组合式选择。而且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观念、资源、经济实力都不同,所做的选择也会不同。但作为创业者,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在奔跑中调整姿态,一开始的选择不一定是最正确的,但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找到最适合我们的经营方式,对于新的模式我们也不排斥,创业就是把1+1大于2证实的过程。只有我们创造了对别人有用的价值,我们才会有价值,否则就是闭门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