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开发利用“德克萨斯模式”在业界获得了高度认可。
“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是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大气污染来源治理力的迫切需要。
”8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暨2019第六届中国国际地热能技术与装备展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中国工程院院士曹耀峰等国内外四十余名地热权威专家对如何做好我国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助力中国能源转型、打赢蓝天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进行了研讨。为了更好地交流地热尾水回灌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受大会主办方邀请,山东省地矿局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以下简称鲁北院)承办了地热尾水回灌技术分论坛,并布设了以展示该院深部资源勘探和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成果的展厅。鲁北院副院长王成明在分论坛主旨报告中介绍了鲁北院在地热勘查与回灌方面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强调了地热尾水回灌的重要意义,呼吁地热资源需遵循“以灌定采,取热不取水”的原则进行开发利用,以保证地热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开发,避免尾水排放造成水、热资源的浪费,及对周边环境造成热污染、化学污染。“以回灌为前提、持证开采为根本,采灌结合、以灌定采”的地热开发利用与管理“德州模式”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同和关注。
地勘先行 查清家底
鲁北院自1975年成立以来,在鲁西北地区开展了大量地热资源勘查工作,为德州市乃至山东省地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详实的地质依据。1998年,在德州市实施完成了山东省首个地热资源勘查项目,建成山东省首眼馆陶组热储地热井,查明了鲁西北地热资源总量。2017年,对山东全省地热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项目成果“山东省地热田成矿模式、采灌均衡资源评价与找矿突破”获自然资源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9年,在对山东省地热清洁能源供暖与回灌技术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德州市地热清洁能源供暖关键技术”获德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推动地热清洁能源有效开发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勘探保障 品牌服务
鲁北院在深部清洁能源勘查与施工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17个省份完成了500余眼液体、固体以及非常规矿产勘探孔。先后完成了 “山东地热第一井”、“华北地热第一井”、全国首个干热岩勘查项目、全国最深干热岩勘探孔、全国温度最高干热岩体、青海锂资源勘探第一深井、雄安新区地热勘探孔等,目前全国已完成的7个大口径干热岩实验钻孔有6个是该院承担实施的。在不断实践总结中研制的仿生钻头、封堵剂、钻井液等成果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为地热清洁能源“拨土见日”打造了“趁手兵器”。
工程示范 推广应用
鲁北院自2006年始致力于地热供暖尾水的回灌研究工作,逐步探索实现了回灌由试验阶段步入生产阶段。2016年,在德州建立了山东省首个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示范工程,被冰岛国家能源局局长约翰内松称之为“砂岩热储地热水可持续开发的伟大贡献”。该院建立了砂岩热储钻探—成井—回灌工艺等回灌技术体系,形成了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规程,解决了砂岩热储层易堵塞、回灌量衰减快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大规模生产性回灌;建立了地热利用标准化示范工程,连续3个供暖季实现地热供暖尾水回灌率100%,有效缓解了地热水位持续下降以及尾水排放引发的水土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目前,依托该回灌技术在禹城、陵城等地已成功实施40多个地热采灌工程,供暖面积约1400万平方米,估算每年节约标准煤近28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70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0.5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有效解决了当地居民冬季清洁供暖难题,形成稳定的清洁能源供暖网络体系。
科技引领 标准规范
鲁北院建立了山东省首个地热院士工作站,并获批筹建地热清洁能源探测开发与回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院在回灌实践取得不断突破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并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校开展地热回灌课题攻关。建成的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示范工程被国家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授予“地热能开发利用标准化示范项目”认证铜牌,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地热资源开持续开发利用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主持编制了自然资源部《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规程》、国家行业标准和山东省《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规程》《干热岩钻探技术规程》《地热资源勘查技术规程》等10余项系列地方标准,为规范地热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标准保障,为千家万户冬季清洁供暖与保卫蓝天共赢献出了“制胜法宝”。
“通过本次高层论坛,我院将进一步借鉴和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全力保障地热能的清洁开发和永续利用,为造福千家万户而努力奋斗。”山东地矿局鲁北院院长秦耀军坚定的说,“我们将奋力谱写新时代地质服务新篇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奋力拼搏,为全国的地热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贡献山东地矿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