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色
原指赤红色的土地,《说文解字》说:“黄土,赤土道。”
”红土是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最普遍及最早利用的土壤,赭土色相(hue,即各类色彩的样貌称谓)红中带赫,在古代中国仍被归纳在红色系列之内。赭土又名赭石、岱赭、赤铁矿(Fe2O3),因这种矿土广步全球各地,是原始先民在生活环境中随手可得的赭色材料;赭土是一种稳定性较强的自然矿物色材料,因而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时期的岩画,即以牛血混入赭土中当颜色绘画。据中国美术史料记载,在秦始皇(西元前二五九—前二一零)所兴建的阿房宫内的彩壁画用色中,亦包含了矿物色料赭色;另在古时的墓穴装饰、敦煌石窟的壁画上都有大量使用。因为赭色近血色,所以古人又以赭色涂面以作祭祀之用,在古代中国称之为“赭面”。
中国自周代(约西元前十一世纪—前七七一)开始,上自皇帝官员,下至士庶的服饰,均以颜色来区分身份与阶级地位;赭色曾经是象征低贱的颜色,是囚衫的颜色,因而在古时赭衣即代表犯罪。但到了五代时期(九零七—九六零),赭色的含义已有所改变,褐红色的赭袍成了将士所选用的战袍色泽;但赭红袍则是比喻血溅红袍、战斗激烈之意。而服色制度随着朝代的更迭与替而易色,赭色到了唐高宗(在位时间:六五零—六八三)时,曾经被选为皇帝的服用专色。
赭又可指脸色:“赫如渥赭,公言锡爵”(《诗经·国风·邶风·简兮》),诗中的赫指火赤貌,渥是厚之意,锡通赐,爵是酒器;意思是说:他脸红如赭色,公说赐他一杯酒。赭色另用在诗词上又多了一份唯美与浪漫的气息,譬如:“独鸟冲波去意闲,瑰霞如赭水如笺。”(清·朱孝臧<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