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人口不到600万的北欧小国,制造了全世界人民喜欢的诺基亚手机和愤怒的小鸟,也是圣诞老人的故乡、桑拿的诞生地。可以说与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和平,宁静,富裕是形容这个国家最恰当的词语了。可是谁能料到这样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曾在七十多年前(1939年11月到1940年3月)抵抗过当时最大的国家----苏联的侵略,那场震惊世界的战争----苏芬战争(也叫冬日战争)为芬兰军队打出了威风,也暴露出了苏军作战缺陷,以至于希特勒看出破绽对苏联发动战争。
芬兰莫辛 纳甘(Finnish Mosin Nagant )M-39
芬兰军队当时使用的是M28:著名的“白色死神”芬兰狙击手(Simo Häyhä)用的步枪。是以苏联莫幸纳甘91/30步枪的基础翻版生产的,使用7.62x54R,但是精度,质量都不如人意,苏芬战争打响时除M28,芬兰士兵大多使用缴获来的91/30步枪,而M39到冬日战争结束才造了十支,1940年双方停战以后二战期间VKT,SAKO陆续制造了96800把直至1970年总数约十万两千把M39步枪。所有莫辛 纳甘里面,无论从材料,锻造加工,表面处理,还是精准度,耐用美观上来讲,第一名的桂冠非M—39莫属了。
芬兰造莫辛-纳甘m/28-30步枪则是人民自卫SAKO工厂生产的一种耐用可靠的轻武器。
口径:7.62X54R
长度:128.7厘米
重量:4.3公斤
M1931“索米”冲锋枪
全长:87厘米
空重:4.6公斤
弹药类型:9 x 19毫米鲁格手枪弹
供弹方式:20、50发弹匣;或71发弹鼓
射速:900发/min
有效射程:200 - 300米
二十年代初,芬兰著名设计师拉赫迪(Aimo Johannes Lahti)研制成功一款冲锋枪,被芬兰军队定型为索米1931冲锋枪。
索米冲锋枪的自动方式是传统的自由枪机、开膛待击,比较特殊的地方当属枪栓。传统冲锋枪的枪栓跟随枪机来回运动,而索米的枪栓拉上以后就固定不动,使得枪膛封闭,就避免了杂物进入枪膛造成故障。拉赫迪的另一项发明是容弹71发的弹鼓,非常可靠耐用,士兵绝无卡壳的担忧。后来德国的MP38和苏联的波波沙41冲锋枪都借鉴了索米的设计。而索米的70发弹鼓,后来被苏联照搬到波波沙冲锋枪上。
索米冲锋枪是芬兰和瑞典军队的标准装备,并大量出口到其他波罗的海国家。索米冲锋枪在1940年苏芬战争中声名远扬,虽然此时芬兰军队只装备了大约1千支。面对40万入侵苏军,芬兰官兵依靠灵活的战术多次挫败苏军攻势,造成可怕的伤亡,最终迫使斯大林放弃了吞并芬兰的打算。
芬兰人苛刻的选材和精益求精的加工标准带来的优异的可靠性和射击准确性。
造价过高,工序过于复杂,并不适合大量生产。索米因此在二战中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1944年芬兰仿制了PPS冲锋枪(M44式9mm冲锋枪),将口径改为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在精度稍微下降的前提下,获得了一把轻得多、易于生产得多的冲锋枪,仅1945年就生产了1万支。索米的问题主要是限于时代的局限,设计有点落伍了,没能迎合战场的需求。
LS267.62毫米轻机枪(又称M26轻机枪)
口径 : 7.62 x 53mm R
净重 : 9.30kg
枪长 : 1,109mm
管长 : 500mm
动力 : 后座式
射击 : 全自动或半自动
射速 : 450 ~ 550 发 / 分钟
初速 : 800m / s
射程 : 400m
装弹 : 20 发弹夹 / 75 发弹鼓
直到1930年初,首批200挺M26型轻机枪才彻底完工。此后生产速度明显加快,至1939年冬季战争爆发前,该枪又生产了4000余挺。1942年夏,最后一批500挺M26型轻机枪完工并交付芬军。
1942年6月,芬军装备清单上列有4760挺M26型轻机枪。该枪成为在冬季战争和持续战争中芬兰陆军装备数量最多的轻机枪。1945年芬兰退出二战时,芬军中仍剩余3377挺。直至1985年,作为储备武器的M26型轻机枪仍被保存在芬兰陆军仓库。1990年起,这些毫无用处的老式轻机枪被出售给国外枪械收藏协会。
M26型轻机枪在实战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重量过大、采用20发弹匣供弹致使火力持续性下降等。最严重的问题是经常在战斗中卡壳,因此该枪被芬军士兵戏称为“卡壳26型”。但暇不遮壁,M-26型的射击精度远远胜过同时代的其他轻机枪,并应用了众多前卫设计,在机枪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作为莱迪设计成功的第一种枪管后坐式轻机枪,为其后来的自动枪械设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