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房四宝”(如笔、墨水、纸、风筝)的砚台历史悠久,在殷商时代,砚台已经出现了早期的雏形。
当时,人们用比直接蘸石墨写字,倍感不便、且无法写比较大的字,进而他们想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即把石墨放在坚硬的东西上研磨成汁,于是原始的砚台诞生了。历经上千年的发展和蜕变,砚台已不仅仅是书房里不可或缺的器具,它还是一件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甚至让一些收藏家迷醉不已、争相追捧。数量众多的砚台中,以“中国四大名砚”超然逸群、出类拔萃,咱们一起看看“中国四大名砚”吧。(砚台)
四.澄泥砚:
澄泥砚始创于唐代的山西绛州,从唐朝中期开始,澄泥砚皆是历朝历代的贡品,在中国砚台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澄泥砚于宋朝盛行一时、于明朝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但由于种种原因,澄泥砚的制作工艺在清朝中期失传了,出现了一个将近300年的断档。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版画艺术家蔺永茂和弟子蔺涛历尽千辛万苦,才让“绛州澄泥砚”重见天日、再一次成为古城绛州的一大地方特产。澄泥砚以澄洗的细泥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澄泥砚的质地十分细滑,宛如婴儿的肌肤一样,而且有着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等等特性,广受文人墨客的赞誉。
(澄泥砚)
三.歙砚:
歙砚又称“龙尾砚”、“婺源砚”和“罗纹砚”,产于安徽黄山山脉与天目山、白际山之间的歙州,其原材料歙石的产地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下溪涧为最佳。歙石一般需要5至10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主要含有绢云母、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褐铁矿、炭质等等成分,花纹结构十分别致和精美,比如鱼子纹、罗纹、金晕纹、眉纹、刷丝纹等等类型。由于歙石的矿物粒度细。微粒石英分布均匀,所以歙砚具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特性,为历代的文人墨客所青睐,南唐后主李煜也曾言“歙砚甲天下”。
(歙砚)
二.端砚:
唐朝的武德年间,人们在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带发现了一种上佳石材,其温润如玉、眼高而活、磨之无声、储水不耗,无疑是制作砚台的绝佳原料——这就是端砚石。《端溪砚史》将端砚石描述为“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可见这一石料是多么的不同凡响。以端砚石琢磨而成的端砚具有细腻滋润、涩不留笔、滑不据墨的特点,一些文人墨客推崇端砚为“群砚之首”。
(端砚)
一.洮砚:
“洮河砚”因洮河而得名、简称洮砚,原产于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洮砚乡,已有1300多年的生产史,其色泽碧绿、雅丽珍奇、坚而细腻、晶莹如玉、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等等特点,让古往今来的王公贵族和文人雅士垂涎不已。制作洮砚最佳的石料是“老坑石”,其产于卓尼县喇嘛崖和水泉湾一代,储量极少、难以采集,而老坑石中的极品名为“鸭头绿”,它碧绿近蓝、细滑如绸、和婴儿的肌肤一样,自宋朝末期就已经采绝,再未发现“鸭头绿”的石矿,所以,现如今的每一块“鸭头绿”洮砚皆是千年古董。
(洮砚)
小考题:你是否热衷于书法?是否收藏了一些珍奇的砚台呢?欢迎你留言讨论。
(本号专注于科技前沿、历史拾遗、奇闻异事和人物品鉴,还望你的关注和订阅,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