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北京风幕机】北京站新增凉棚为旅客遮阳降温

昨天北京站,雨伞下躲避阳光的游客。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昨日,北京南站的室外温度达39.2℃。

新京报记者 王瑞文 摄

昨日,西便门内大街,工作人员在烈日酷暑中抢修设备。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昨日,前门大街,游客在喷水缸边戏水。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昨日,国瑞城,送餐小哥“全副武装”。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昨日,午门附近,东城环卫工冒着高温工作。新京报记者 吴宁 摄

地铁、商场大多较凉爽,有公交线路空调降温不明显;执勤武警、快递小哥、环卫工人仍坚守工作岗位

面对高温,北京市民是怎么防暑的?北京的商场、火车站又采取了哪些防暑降温措施?昨日,新京报记者分几路进行了探访。记者发现,出租车及部分公交车内空调制冷效果不佳。为方便旅客,北京站进站口外自7月1日新增10余个遮阳棚。北京南站还使用了风幕机、隔绝紫外线的新型纳米材料遮阳散热。

天气再热,该坚守的岗位还是要坚守。尤其是一些特殊岗位,气温越高越是忙碌,而且没有空调房、没有“冷饮歇”。正是因为烈日下他们的辛苦作业,保证了城市安全有序地“战高温”。

高温探访

【地铁商场】

室内场所开足空调气温多在30℃以下

昨日探访中,记者发现地铁、商场等室内场所比较凉快,气温多在30℃以下。

上午10时许,新京报记者乘坐出租车时发现,即使开了空调,车内依然十分闷热。强烈的阳光可透过窗户直射在乘客身上,几分钟后靠着车窗的衣服便被晒得发烫。记者用手触摸车顶,温度高到烫手。“的哥”张师傅介绍,出于安全考虑,出租车车窗不能贴窗纸,受阳光直射影响,车内气温过高,“空调也开了,没什么用。”

14时许,记者在崇文门附近一工地实测发现,地面温度已超过50℃。多名工人告诉记者,工地只有烧开水的机器,天气炎热等不及水凉。工人们大多自备约2升的水壶,从生活区带水以解暑热。至于防暑措施,这些工人表示,食堂曾准备过绿豆汤,工地也曾发放过矿泉水。工地门口的门卫向记者展示了日前发放的盐汽水,但其表示,至于是否发放水等具体防暑措施由工头负责,得看工头怎么处理。

离开工地,记者实测地铁2号线崇文门站内气温为28℃,且有凉风阵阵。崇文门商圈国瑞购物中心内空调开得更足,气温低至24℃,来此逛街的顾客都感觉很凉爽、舒适。

记者候车时,有居民反映,乘坐34路公交车时,车内乘客众多,感受不到空调的凉意。但司机明确表示,已开空调。

除了空调,居民还自发调整作息以避暑。7月3日23时许,朝阳区农光东里小区的几处活动区,三四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他们告诉新京报记者,之前都是傍晚七八点饭后遛狗,一入7月,天气炎热,一出门一身汗,遛狗往后推迟了,“十一二点,虽然晚了点,但是凉快,风也大。”

【火车站】

遮阳棚、纳米玻璃为旅客降温散热

作为北京主要交通枢纽之一,北京站、南站如何防暑?

北京站进站口外有10余个遮阳棚,长、宽各约2米,以钢钉加固。据北京站党委办公室宣传干事柴宇介绍,上述遮阳棚系7月1日暑运开始时设立,以供旅客排队、身体不适或是短时间等候他人时使用。

昨日15时许,记者在北京站广场上实测地表温度超过40℃,凉棚下约为35℃。北京站共有31个进站口,使用自动闸机,平均2秒可通过一名旅客。因此,进站口并未排起长队,平均每队在5人以内。站内则有空调。16时许,记者实测候车室内温度为28℃,有乘客直言“比较舒服”。

北京南站则使用风幕机、隔绝紫外线的新型纳米材料遮阳散热。东停车场的出租车候车区前后共有两组风幕机,西停车场也有两组,一共四组。14时40分,在这一通道的墙壁上,记者看到一处温度表,显示温度为27℃。“风幕机就像一堵风墙,把热气和候车区域隔离开。”一位工作人员说。

在北京南站一楼候车大厅,顶层的拱桥状玻璃也做了防暑处理。据北京南站设备和信息科工作人员杨文龙介绍,在服务台正上方,做了216块共700平米左右的玻璃改造试点,“玻璃上用的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主要作用是隔绝紫外线、红外线,透过玻璃的可见光大概有60%,其他的则是起到隔热作用。”杨文龙称,玻璃涂层的“蓝色玻璃正下方是服务台周边的区域,和其他区域的温度会差5℃左右,在顶层上面测应该会差到9℃左右。”

高温人物

【送餐小哥】

订单增多“一路上净喝水了”

热浪把不少人“吓”得不愿意走出空调房,这可忙坏了送餐小哥。昨日9时30分开完早会,美团外卖送餐员小武“全副武装”,除了以往的工作服和头盔,他还戴了长套袖,“晒黑不怕,主要怕晒伤。”说完,他还从电动自行车踏板处的一个小包里掏出一副墨镜。

今年25岁的小武做送餐员刚刚一年半时间,对崇文门附近的写字楼、居民小区基本了如指掌,也能穿胡同、绕近道节约不少时间。他告诉新京报记者,平时一般一天接30多单是正常数,但高温这几天,下午点冷饮的人明显增多,“所以这几天我吃饭的时间比原来晚了,正好也不太饿,一路上净喝水了。”

小武顶着骄阳骑着车,却舍不得给自己也买一杯冷饮降降温,“十多块钱,哪舍得。”送餐箱里一桶两升装冰镇矿泉水,是他一天的饮用水,“实在热得不行喝点,也不能老呼呼灌,上厕所耽误事儿。”

除了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毛巾,一应俱全,小武称这是公司配发的,多数时候用不着,但背着心里踏实。“我还没有中暑感冒过,但就算有点不舒服,能坚持也尽量坚持。”

上午不到10时,美团送餐员小武接到了第一单,顾客从一家奶茶店定了两杯冷饮,需要送到4公里外的一个写字楼,他熟练地骑车从崇文门往南去。

记者从美团外卖了解到,针对高温天气,美团敦促配送商制定了对外卖小哥们的高温补贴政策,通过不同发放形式,确保各区域高温补贴落实到位,切实提高骑手额外补贴收入。与此同时,在各区域结合站点骑手情况准备了冰袖、魔术汗巾、清凉油、龙虎人丹等防暑物资,为骑手尽力提供贴心保障。

【武警战士】

39℃执勤“还没到最热的时候”

昨日13时,北京站站前广场南侧的武警执勤岗,刘兴望和他的战友站在一米多高的执勤台上,分别朝两个方向望去,整个广场的情况尽收眼底。今年24岁的刘兴望是武警北京市总队执勤第二支队十一中队一名老兵,已在北京站执勤站岗4年。

刘兴望和其他三名战友每天执勤站岗8小时,每隔一小时岗位轮换后可以有短暂的调整休息。执勤回到中队,他们要照常进行体能训练和政治教育。高温天里出汗不止,往往衣服都要湿透,“外面的衣服太阳一晒能干,但贴身的衣服往往一湿就一整天。”

13时,北京站广场气温高达39℃,但刘兴望告诉记者,这并不算什么,“毕竟才刚进7月,下午来一股小风,就没那么闷热了。最严重的是每年7月中旬往后的一个月时间里,热浪扑面,要是没有墨镜,眼睛也睁不开。”

刘兴望指着广场向记者描述,“天最热的时候,地面上冒热气,往远看去都模糊了。”

战士们所站的半开放岗哨里,左右两侧一边一个立式小空调,这让刘兴望感觉到幸福不少,“去年新装的,特别管用。以前没有这空调的时候站上一个小时感觉鞋都要化了,烫脚。”

不管天气多热,刘兴望和战友们都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状态,“北京站人员流动大,而且密集,尤其这暑运春运的时候,一旦出事儿可就是大事儿,必须保持警惕。”执勤久了,刘兴望笑称自己“人脸识别”的能力特强,“人群里一下就能看出来谁是普通旅客在赶路,谁有图谋不轨需要多盯着。”

【环卫工人】

上晒下蒸 “冲洗步道最辛苦”

昨日8时,太阳高照,记者来到月坛南桥下的北京市西城环丽中心站点。此时,环卫工人臧伟坐上清扫车,准备出发。他上午的任务是清扫金融街片区的几条街道。

记者跟随臧伟坐上清扫车。车子四面都是玻璃,只有头顶上有一排出风口,缓缓出着温热的风。车速很慢,车内空调虽然开着,仍酷热难耐。

臧伟沿着马路牙子,仔细地一趟趟清扫着。他穿着长衣长裤,下车捡拾垃圾的时候还戴上帽子。遇到没有阴凉的地方,他用一条毛巾裹住脖子。“长袖长裤热一些,但不至于晒伤。”臧伟撸起来袖子,把胳膊露出来有一层白皮。“前两天的晒伤还没有恢复。”他说。

11时30分,臧伟回到休息站。他脱下橘色的工作服,后背已经浸湿。他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冰水,喝了一罐藿香正气水。他说,为了保证大家的身体健康,单位发了防暑药品,冰箱里备足了矿泉水和饮料,每天中午食堂准备好绿豆汤和冰镇西瓜。

“中午休息休息,下午再去冲洗步道。”13时左右,臧伟拿上两瓶冻冰的矿泉水,又开着水车出发了。

“步道只能靠人工冲洗,一般我们会把水车停在马路边上,用水管冲洗。”阜成门内大街,整条街上没有阴凉,汗从臧伟的脖子额头往下滴,连手上都布满汗珠。他拿着毛巾擦了擦脸,“汗流进眼睛里了”。他说,高温天气冲洗步道和倒垃圾桶是最辛苦的,“头上晒着太阳,热气又从脚下往上冒,蒸得慌。”

每到坚持不了的时候,臧伟就会到车上把从站里带出来的冰水在额头上敷敷。

■ 声音

有旅客提来一袋子冰镇饮料放在我们执勤岗外面,也不多说话,说给我们喝,就走了。还有的人干脆订了外卖送过来,我们也不知道是谁。还有一次一位老人家说自己儿子就是当兵的,给我们买了冰镇饮料,说给孩子们喝。 ——北京站执勤武警刘兴望

我们中队今天收到五十多支雪糕,是热心市民网上下单,由送餐员送来的,没有留姓名。这已经是我们最近第三次收到雪糕了。之前,我们还好几次收到奶茶,订单备注处写着“训练时候要注意防暑呀,这么热的天,辛苦啦!” ——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望京特勤中队长王震宇

新京报记者 王洪春 张静姝 张静雅 王瑞文 实习生 李晓晨 张祁锴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