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千年前,中华先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选择和认识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建筑中风水理论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在古代,风水学的基础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与元气之说上,简而言之,风水理论在建筑上的应用就是围绕如何寻找生气的凝聚点,如何迎气、纳气、聚气,改善居住环境,保证人类的身心健康以及后世的昌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中国最大的私人民宅——甘家大院的风水之气。· 金陵胜景 甘熙宅第 ·
宋代《宅经》中说到:“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门族衰微”。建宅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选址和择向,其中朝向的安排非常重要。
在中国南方,房屋朝向一般采取坐北朝南。因为我国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处于北温带,太阳多从东偏南升起,从西边落下。坐北朝南的民居,可以使更多阳光照进屋内,明亮又通风,并且符合中国人“负阴抱阳”的居宅理念。但是甘熙宅第的朝向却悖异于此,四组建筑中位于南捕厅的三组是坐南朝北。这源于两个传说:一说是甘家到金陵经商,据《图宅木》的风水说法,坐南朝北可逢凶化吉;二是甘氏祖先从北方南迁,建筑商坐南,是为感念祖先。
甘熙宅第的建造者是甘福,他勤于读书和学习,专心于地学研究长达四十多年。他在搜集津逮楼藏书的过程中,就十分注重堪舆地理类书籍的收藏和整理,受他的影响,他的次子甘熙,秉承家学,在京为官时,曾奉旨为道光帝后选择陵地,并因此升迁。可见,甘福父子均是精于风水堪舆之人。当年,甘国栋、甘福父子选择在南捕厅另开基业,为了家族的兴旺,在营建家宅之时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 坐南朝北 防祝融之灾 ·
中国传统的风水学以“天地合一”、“阴阳相克”、“五行相生相克”为原则。其中运用最多的就是“阴阳五行“之法。甘熙宅第的朝向设置符合五行相生相克的风水理论,其主要目的是防火。“五行”是指金(代表聚敛)、木(代表生长)、水(代表浸润)、火(代表破灭)、土(代表融合),五行学说是古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五行又和方位、八卦等相配,在风水理论中,北方属水,对应八卦中的坎卦;南方属火,对应八卦中的离卦。大板巷42号大门朝西,在先天八卦方位中,仍为坎卦,因此这样的朝向设置可以生水、避火,以防祝融之灾。不知是否是巧合,甘熙宅第建于道光12年,在经历了两百多年的风雨过后依旧安然无恙,而津逮楼、三十六宋砖室等建筑却在太平天国时期毁于战火之中。
甘熙故居的建筑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风俗习惯,也反映了金陵侍绅阶层的文化品位。从宅院的任何一个大门往后走,就会发现,越往后,地面越高,至大厅为最高,后宅房屋和大厅地面高度相同,东南部的花园有小土山,为全宅最高。这样的设计除了雨天不会淹水的功能外,还体现风水中“前高后低,长幼昏迷”的讳忌,因此“前低后高”成为建宅的原则,同时还有“步步高升”的寓意。此外,甘家宅院中的35个院落有32口井,除了防火、饮用外,还是“四水归流堂、肥水不流外人田”思想的体现。
· 聚气生运 福泽后世 ·
甘熙宅第属于江南多进穿堂式建筑,每进房屋的大门都应在同一轴线上,可是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门的设置有些特别。南捕厅17号第二进轿厅照墙的墙门偏东近一米;南捕厅19号前三进的门都不在一条线上,一进大门偏东,二进轿厅后墙门偏西40厘米,三进大厅后墙门偏西20厘米;大板巷42号二进轿厅大门偏西。这些特意的安排正是风水中“气”的体现。
“气”是风水学中风水理论的支撑点。《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庄子也曾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因此,风水聚气一说中,大门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否则气会太盛而漏,从而影响屋主的运气。所以南捕厅15号的主落建筑前后六进大门虽然开在一条线上,但在中间设了三道屏门阻挡“生气”。在建筑装饰上,也多以雕刻题材为主,三国故事、五蝠捧寿、葡萄结子图案皆体现吉祥的寓意。
甘家大院,在悲欢离合中春萌秋萎,在风雨洗礼下钩沉史海。它是南京老城的一张名片,亦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走进这座宅院,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家族,走进了一本地方志,这本无字巨著见证了一座千古名城和一个千年家族的兴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