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腊时期众神的雕像中,
到一千多年前在当代建设的大理崇圣寺三塔为止。
韩白玉一直是东西方非常珍贵的石材。
仅仅是这三个字的奇妙组合,
就产生了灵动优雅的第一印象。
但是鲜为人知的是,
汉白玉其实并不是“玉”,
而是由遍布山河大地的石灰岩转化而来。
它背后蕴藏的故事,
足以道出数千年来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趋向。
星河湾半岛全新景观长廊,汉白玉基座平添了一丝温柔
是“汗”不是“汉”
想要真正鉴定汉白玉,其秘诀就深藏在它的命名里。很少有人能想到,优美的“汉白玉”三个字,竟然是流变的结果。汉白玉实为汗白玉,究其原因,是因为“汗”字代表了汉白玉最隐秘的一个特征:真正的汉白玉,并不是洁白无瑕的,而是隐含着浅浅的纹路,就像是出汗的印记一样。从汗白玉到汉白玉的演变,使得真正符合汉白玉标准的石材愈发稀少,即使漫步在故宫中,所见的汉白玉雕栏、金水桥,都极少能达到真正的标准。
不论在什么角度,景观长廊都各具风采
真正的白,会发光
汉白玉之白,不仅是在颜色上给予它直观的定义,更在于在与光线的变幻、四季的风物的联接与互相作用之中。汉白玉的白必须要够耀眼,够闪亮,对着阳光一转,能达到满眼金星的效果。这亦是只有高品质的汉白玉才能达到的境界,不论是1000多年前唐代的大理崇圣寺三塔,还是历经了近600年的紫禁城宫殿基座、雕栏,都由色泽与质感上,生发出生生不息的魅力。
洁白晶莹的汉白玉,经过匠人的打磨而愈发动人
玉,是对石的最大褒奖
汉白玉不是玉,它的诞生,却是由寻常到惊艳的一次涅槃。当岩浆涌到大片的石灰岩岩层里时,在岩浆的挤压、烘烤下,组成石灰岩的碳酸钙颗粒,变成了结晶的方解石,不起眼的石灰岩也就变成光洁美丽、花纹清晰的大理石。大理石有各种各样的色调和纹理,洁白无瑕的大理石就是汉白玉,其晶莹洁白,内含闪光晶体,熠熠生辉,成为古代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石中珍品。以玉之名,为石材命名,是对这种异常美丽的大理石最大的褒奖,也是对汉白玉的天赋之美的又一次注解。
唯有在现场雕刻、打磨,才能做到分毫不差
“完美假货”的故事反转
谁能想到,汉白玉的一大缺陷是竟然成为打假的有利武器。观察古代汉白玉的雕刻,就会发现,不论是狮子、还是望柱,无论多么精美,都从来不会出现镂空的纹饰。这并非汉白玉的雕刻师傅技不如人,而是由于其自身缺陷造成的。原来汉白玉虽质地较为坚硬,但却脆弱易碎,所以汉白玉的雕刻,有一个学名叫“棒槌形”。比如,要雕一个举着青龙偃月刀的关公像,如果是木雕或泥塑,这刀和身体肯定是分开的。要是用汉白玉来雕,刀柄一定要和身体紧贴,不让雕刻薄了的汉白玉吃劲。由此,整个人像个棒槌一样,中间就没有缝隙了。
而如今,市场上不少商家做出的汉白玉雕像用的都是石粉压制而成的材料,或者是用偏软的石头雕成的,冒充汉白玉。这类材质的石料没有了汉白玉的致命弱点,因此能做出各种复杂的镂空造型。但就是这些画蛇添足的把戏,恰恰成了最为明显的破绽。
映照在池水中的汉白玉,就像对镜梳妆的美人一般
当汉白玉南下岭南
古代只用于宫廷、皇室的汉白玉,是仅限于少数人享有的奢侈。而如今市场上假货泛滥,真正高品质的汉白玉更是珍贵。星河湾半岛在建造新长廊之时,严格按照最高标准,甄选上好的汉白玉石料,现场雕刻铺设,与御窑金砖、万木之王柚木一起,为星河湾半岛这座人文居所,增添一缕古色古香的韵味。从京城到岭南的路途遥远,但中国传统古建筑的用材精髓却因此巧妙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