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王力什么字】中国当代有两个王力,都很有名气,有一个在广西

在中国当代,王力很有名。韩王历是“文化大革命”前中联部副部长,在“文化大革命”中担任中央文革赵源,曾是“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戏剧大戏人物。

这个王力原名王光宾,1921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县。但诸位别搞错,笔者讲的这个王力,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原籍广西,大名鼎鼎的王力。

博白

王力,字了一,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和诗人。中国现代文学史家把他和梁实秋、钱钟书推崇为抗战时期三大学者散文家。 1900年8月10日生于广西博白县岐山坡,在他只有十四岁的时候,仅念完初小的王力就因贫寒辍学。但他没有放弃在家自学。1924年到上海,先后入南方大学、国民大学学习,1926年考进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28年赴法国留学,1931年以《博白方音》获得法国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教授,并曾担任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语言学系主任。1946年任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创办语言学系。1954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同时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1957年,王力在北京大学培养出我国第一批汉语史研究生。在五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王力撰写了1000多万字的学术论著,其中专著40多部,论文200多篇,是语言学领域里,乾嘉以来著作最多的一个人。被誉为语言学泰斗、语言学一代宗师、文化巨擘、语言大师。王力学越南语时,已经72岁,这是他熟练操纵的第七种语言。美国人把他的《汉语诗律学》列入汉语研究生必读书,苏联把他的《汉语语法纲要》作为大学汉语教材,欧、美、亚不少国家把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作为学汉语的基础教科书。1985年8月,以《王力文集》十余万元稿费设立“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金”,从1986年开始,开始一年一度的评比发放。

博白特产桂圆

(一)自幼勤奋:吃粽吃得满嘴墨

王力自幼读书勤奋。有一年端午节,王力母亲把几个小凉粽和小半碗蜜糖送到书房,见他正在看书,便将东西放在书桌上,叮嘱道:“碗里有蜜糖,你吃粽子蘸着吃吧。”他应了一声,哪知用粽子蘸蜜糖时,只顾看书,蘸到砚台里的墨汁也浑然不知,直吃得满嘴是墨。他做事全神贯注,参加工作后也是如此。

(二)奇迹,让英语老师吃惊

1924年到上海后,他看中上海私立南方大学招生广告,这学校免试外语和数理化。他10年自觉,国学功底非常好,一考即中。但全班学生只有他没上过中学。老师上英语课时,他全听不懂,每次测验,成绩总是在0分到10分之间,让教英语的女教授颇为不满。有一次,女教授终于忍不住抱怨道:“王力,你英语真是糟透啦!”王力听,羞愧不已,便发狠心要攻下英语。经过日夜努力,期末考试,让英语老师大为震惊,王力竟然考了一个100分。

(三)玩巧计:考上清华国学院

1926年夏,清华国学研究院发布在全国招收32名研究生的简章。王力很兴奋,准备报考,但一年三个条件:一、大学毕业生;二、曾在中学任教5年;三、从名师研究有心得者。他只教过小学,只读了两年大学,还未毕业。这些条件他一个也不具备,他顿时凉了半截。一位同乡提醒他:“你不是在国民大学上过学吗?你忘了那里的校长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吗?要是以曾从名师章太炎去报名,说不定可获准报考。”王力一喜,但随即又皱起了眉头,章太炎虽然在开学典礼上出现过,但并没给他讲过课。同乡看出了王力的心思,说:“别管那么多,报名再说。”

王力听从了老乡的劝告,没想到竟然获准报名。参加考试,中了第26名。他从一个只有高小学历的乡下青年,只3年功夫,相继考进大学,又考取全国著名学府的研究生,这不能说不一个奇迹!这一步,也成了他人生关键的一步!

(四)名师评语:评出了他的座右铭

给王力这一届学生教课的4位教授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格,都是赫赫有名的学界大师。其中,梁启超、赵元任是王力读研究生的指导老师。他的毕业论文是《中国古文法》。梁启超看了非常赞赏,不时加注“卓识”、“开拓千古,推倒一时”等眉批。总评有“精思妙语,可为斯学辟一新途径”。这让王力欣喜若狂。但他把论文送给赵元任看时,赵元任的评语却如同往他的头上泼了一盆冷水。“未熟通某文,断不可定其无某文法。言有易,言无难!”并在“有”、“无”二字下加了着重号。王力猛然醒悟:治学必须严谨认真,切忌粗率下结论!

后来,他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赵先生这句话,我一辈子受用不尽。”“言有易,言无难”成了他的座右铭。

两位名师,一褒一贬,着眼点虽然不同,但其实都是对王力的鼓励和鞭策。

(五) 严于律已:认真给三个学生上课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学生少,学语言的。一天,妻子夏蔚霞路过一座教室,忽然听到王力在教室里用洪亮的声音讲课,便悄悄走过去观看,待她看到讲台下面时,不由吃了一惊。原来那么大的教室,竟然是空荡荡的,只有区区的三个学生在听他的课(就是后来成为有名教授的许世英、张清常、董同龢)。

王力回家后,夏蔚霞不解地问:“只有3个学生,你何必费那么大的劲?”王力严肃地回答道:“不论学生多少,都应该一样讲,就是只有一个学生,也一样要认真讲,把课讲好。声音小了,自己无精打采,学生也就提不起精神来了!”

1981年,我国正式恢复了学位制度。王力也被批准成为北京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但一年下来,他没招一位博士生。夏蔚霞问:“你为什么不带博士生?”“招不到啊!”“不是有那么多人来信说想到你这儿报考吗?”“关键是我要考两门外语,就没人考上了!”停了一下,他解释说:“考语言学二十,不懂两门以上外语怎么行呢?”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对他人严,实际是对自己严。

(六)遗嘱闪光:人为什么而活着

1983年夏,中华书局约请王力教授编写一部《古代汉语字典》。这年他已83岁,每天依然要趴在书桌上七八个小时,执握毛笔在他喜用的八开大格子稿纸上字斟句酌。开始他每天能写上两三千字,后来他患了白内障,视力锐减,只能借助一个高倍数的放大镜继续工作。但每天他从写千字陆续减少到五六百字、三四百字。1985年9月的一天,王力步行去开会,快到会议室门口时,忽然两腿发软,倒在地上。学生将他搀扶起来,进入会场后,他按约发言。第二天,确诊为脑动脉硬化。这时《古代汉语字典》只完成不到三分之一。王力意识到自己不能独立完成这部巨著了,便把唐作藩、郭锡良、何九盈、蒋绍愚等几位教授请来商量,希望他们分担编写工作。学生高兴地接受了老师的委托,王力这才放下心来。1980年10月1日他在给儿女的遗嘱中写道:“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并不是为了穿衣吃饭。穿衣吃饭是为了生活,而生活本身还有崇高的目的,那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

1986年5月3日,一代语言大师王力逝世于北京。许多人送来了花圈和换联。由北大中文系袁行霈教授撰文,商务印书馆李思敬书写的挽联很是引人注目:“大笔淋漓,茹古涵今,生前一代雕龙手;绛帐肃穆,滋兰树蕙,身后三千倚马材。”汉学家杨托布等九人发来长达三四百字的唁电,称他为:“当代著名学者,为世界各国汉学研究之先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称他为:“爱国、爱民、爱真理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风范”。

蒋廷松原创

将湘江战役的阻击战脚山写成觉山,是元帅的笔误还是有意为之?

有朋友建议给湘江战役改名,不知你认为如何

小孩子说实话(300字妙品)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王力什么字”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