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43年(1615年),努尔哈赤首先统一调整了各牛录,大体平均人数后,在乌鲁克镇下增设了两所骑马学校(也称为“分法舒库”或“大子”)。
又将每个牛录一分为四,作为“达旦(嘎山、村庄)”,每达旦设章京一名、嘎山拔库什一名,负责管理经营各方具体事宜(如生产生活、军事、行政、教育、司法等)。牛录制至此已发展为军民合一的系统,重新焕发生机,走向完全成熟阶段。
之后,努尔哈赤将原来的“四旗”称为“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又新建“镶黄旗”、 “镶蓝旗”、“镶白旗”、 “镶红旗”,“八旗”编制始现。
也就是说,四“正旗”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而四“镶旗”皆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必须指出,正黄旗与镶黄旗、正白旗同为“上三旗”,皆由皇帝亲自统领,军兵也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要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正黄旗是八旗满洲中人口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100—300人为一单位)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 正黄旗
镶黄旗清末时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总人口13万人。镶黄旗中多为清皇室成员。如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哲悯皇贵妃,嘉庆帝的孝和睿皇后,朝廷高官中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
▲ 镶黄旗
▲ 正、镶黄旗甲胄
顺治之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而有正蓝旗,顺治初年,多尔衮将其所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多尔衮病逝后,顺治即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清末正白旗辖86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总人口约13万人。曹雪芹和清末代皇后婉容(达斡尔族)都是正白旗人。
▲ 正白旗
镶白旗与其他四旗称为“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镶白旗为84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总人口约13万人。
▲ 镶白旗
▲ 正、镶白旗甲胄
至清末,正红旗为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原隶正红旗,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也是正红旗人。
▲ 正红旗
镶红旗清末时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总人口约13万人。光绪的宠妃珍妃即镶红旗人。
▲ 镶红旗
正蓝旗清末时下辖83个整佐领又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总人口约13万人。
▲ 正蓝旗
镶蓝旗清末时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佐领,兵丁2.7万,总人口约13.5万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慈安皇太后(东太后)都是镶蓝旗人,而慈禧太后原为镶蓝旗,后抬旗入镶黄旗。
▲ 镶蓝旗
需要指出的是,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尊,主要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而下五旗则驻守京师及各地。雍正时期,为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俗称外佐领)和府属佐领(俗称内佐领)的隶属关系。下五旗中的主要旗分佐领实际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诸王及贝勒仅能控制其府属佐领。又因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故称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亦称右翼。
八旗旗帜的样式也是几经变化才最终定形,其规格如下:
形状: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这些正四旗为长方形,左右长度七尺五寸,上下宽度六尺许。而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这四旗的旗帜,是将与正四旗的同尺寸长方形旗剪去外上下角而得来五边形旗帜。
▲ 满洲八旗
图案:八旗旗帜均用龙为主要图案,龙的形象差别不大,大体相同,龙头都向内,即朝向旗杆方向,只是镶四旗的龙形较正四旗的龙型稍小一些。此外还有祥云等作为点缀。
颜色搭配:镶黄旗:原黄旗镶红边;镶白旗:原白旗镶红边;镶红旗:原红旗镶白边;镶蓝旗:原蓝旗镶红边。
龙的颜色为:黄旗——蓝龙、白旗——蓝龙、红旗——黄龙、蓝旗——红龙。
旗杆规格:长度一丈五尺,朱红色,顶端为银枪头。
满洲八旗建成时,各旗的固山厄真之下又设左右梅鹿厄真作为副手。从明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建立,直到清崇德七年(皇太极年号之一,1642年)才完成八旗组织三个部分二十四旗的组织建设,八旗每一旗下都包括满洲、蒙古、汉军三个部分。
重编八旗时已经有400多个牛录,平均每旗有50多个牛录,每牛录的兵丁增至300多人,但每旗仍是5个甲喇,每甲喇有10多个牛录。而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时,治下人口已达140多万,每旗平均有18万人左右。
▲ 满洲八旗狩猎图
至于建州八旗建成之时,两个黄旗由努尔哈赤亲率,代善统领两红旗,正蓝旗和正白旗则分属莽古尔泰和皇太极,镶蓝旗和镶白旗则由杜度(努尔哈赤长孙)统领。所有治下军民均隶属八旗,他们也是八旗领主的私产。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四贝勒(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史称清太宗,以次年(1627年)为天聪元年。
▲ 皇太极
至皇太极继位之时,各旗的领主又有了新的变化。皇太极亲领两黄旗,多尔衮领正白旗,代善仍领正红旗,莽古尔泰领正蓝旗(天聪六年获罪后由其弟德格类领正蓝旗,在德格类也获罪后,太宗将正蓝旗一分为二,划入两黄旗中),多铎领镶白旗,阿济格领镶红旗,阿敏领镶蓝旗(天聪四年阿敏因“十六条罪状”获罪后由济尔哈朗统领)。
▲ 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极)玉册
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1635年11月22日),皇太极诏谕:“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拉)、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这道诏书正式确立了满洲的称谓,至此,八旗始称“满洲八旗”。入关后又称为“八旗满洲”,而此前加入八旗之人则被统称为“陈(旧、佛、老)满洲”。
到了多尔衮执政时,又将正蓝旗恢复并由自己统领,加上正白旗,多尔衮亲率正蓝、正白两旗。顺治七年,多尔衮死,其所领正白旗改由皇帝亲领,这样皇帝亲领的就有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三旗,由此开始有“上三旗”即“皇帝三旗”之说。而其余的五旗领主和固山厄真也是不时发生变化。
▲ 顺治前期摄政的权臣多尔衮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主编原廓,作者郭廷春。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lbqy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