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银自古以来就是苗族地区重要的第一件饰品和结婚用品,银匠也一度是非常受人尊敬的行业。他的名字叫马武定,湖南凤凰县三江镇黄毛坪村人,苗族人,是陕西苗族银世家马家族的最后一个后代,马武定高中毕业后正式成为银匠,到今天已经有43年了。
以前,银饰是苗族居家旅行必备神器,苗族订亲,头饰,披肩再穷也先送半套,另半套过门时必须付清。上世纪90年代,麻茂庭所在的山江镇汉化的苗族开始拒绝银饰做彩礼:“我们已经汉化,不兴戴银了,直接送钱好了。”图为麻茂庭打制的苗族盛装。
麻茂庭说汉化的进程,直接导致了大批银匠失业,麻茂庭五兄弟,四个改行。教徒弟十五人,十四个不沾银了。剩下手艺精湛的麻茂庭,靠着山沟里苗风稍存,一年还能接几单生意。
在麻茂庭扛不住也准备放弃这个传承了五代的手艺时,旅游业兴起了,非遗评选也来锦上添花,他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苗银传承人(湖南第一个,全国仅有的两个)。名气大了,订单也多了起来。“别家可以用白铜做银器,但我只用纯银,我不能坏了自家的招牌。”
每天早上十点,麻茂庭做完一些琐碎的事情后,吃个早中饭,就开始打银,直到晚上结束打银,才吃第二顿饭。因为打银有很强的连续性,为了不耽误工作,麻家三百年来就没有吃午饭的传统。
麻茂庭打制的银器,使用的是最传统的工艺,从融银、去杂、锻银、拉丝、吹烧、錾刻、擦洗和抛光等几十道工序,全部都是手工制作。图为麻茂庭用一只空心的铁棍,对着融化的银浆用力吹,目的是把银浆中的杂质吹走。
麻茂庭虽然是苗银国家级工艺大师,但他打制的银器仍然卖得和市场上的银器价格差不多,每次有人慕名而来拜访他时,他的银器就会被抢购一空。图为麻茂庭打制的银饰品。
麻茂庭打银时,就只有这只猫陪伴着他,他说他打了43年银饰,现在陪伴他的这只猫已经是第5只了。
麻茂庭正在用苗银制作最重要的工序——“吹烧”来打制银戒指。这样两个戒指,差不多要花费2-3个小时才能打好,每个也就几十元。
麻茂庭的妻子在山江镇中学食堂上班,她身上穿的这套苗族盛装,就是麻茂庭給打制的。这样一整套苗银饰品即使像麻茂庭这样的老银匠每天打制的话,也要花费超过半年时间,售价在10多万元。(更多手艺人的故事,请关注公众号/头条号:侣行记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