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被称为中华科学、思想文化的源泉,是诸子百家学说的滥觞。
在国人的心目中,《易经》无疑是神圣的,是天地自然法则的反映,是宇宙真理的体现,是能够预知未来、把握世界的法宝,是包容万物、蕴含万理的智慧钥匙。《易经》小知识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一般说上古三大奇书包括《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但它们成书都较晚。《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简易、变易、不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的交替变化描述世间万物。《易经》最初用于占卜,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等各方面。自从17世纪开始,《易经》也被介绍到西方。在四库全书中为经部,十三经中未经秦始皇焚书之害,它是最早哲学书。
《易》原有三种版本:《连山》、《归藏》和《周易》,《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一般所称《易经》即源于《周易》发展而来,不过1993年湖北江陵荆州镇(现荆州市郢城镇)出土的王家台秦简《易占》与辑本《归藏》相符,被认为《归藏》古文再现。从甲骨卜辞来看,《易》的核心部分来源一定很古老,商代的数字卦多为六位一组,与《易经》卦象六爻同构,甲骨卜辞有“贞我旅吉”、“利;不利”;西周甲骨卜辞有“保贞,宫,吉”、“此由亦此亡,用由逋妾”,在《易》的爻辞中都有类似文字,但甲骨文中尚未发现"卦"、"筮"、"蓍"、"或"、"国"等易占应出现的字(比如“蓍”,起卦的方法从系辞起才见到)。
《易经》包括狭义的《周易》与《易传》。《周易》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相传是依循周文王主编《易》的著述而来,成书大约在西周时期。由于随时代演变,《周易》文字含义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不便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物撰写了《彖传》(上下两篇)、《象传》(上下两篇)、《系辞传》(上下两篇)、《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等篇章用以阐述、解释《周易》,统称“十翼”,后世又称为《易传》列入《易经》。《易传》相传为孔子所作[5],但也有学者认为是集体创作。马王堆帛书本《周易》与此不同,附的是六篇。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
我们首先可以从“易”字的构造看起。《易经》以易命名, “易”字的造字思路本身就是一条极有研究价值的线索。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形声、会意等。一个字的字形往往能反映出这个字因何而生,作何含义,有何用处。因此可以为我们研究《易经》提供一定的依据和路径。
易字上为日,下为山河地理的意象,意思是根据太阳照耀在山河地理上的情况变化来判断时间、气候与方向。
也有的学者认为易字上为日,下为月,意思是日月变化交替,寓示着时事变迁的趋向。
不管是以上的哪一种观点,其实质上都认同:
“易”是根据某些现象的变化来判断事物发展趋向的道具和方法。
第一节 伏羲画卦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起因、发展和衰亡的过程,都有一定的规律和法则左右着它的发展变化,所以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一些可以追循的形迹,就看你是否善于发现,能否抓住,《易经》也不例外。
《易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伏羲“一画开天”的传说。
传说太古时期,伏羲常常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苦苦思索着天地的奥秘。有一天,黄河里出了一匹神马,马背上画着一幅图。伏羲看着这幅图,忽然悟通了天地至理。于是,伏羲就照着此图,画出了八卦。从此,一画开天,文明肇启。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易经》的起源,除了“河出图”的传说,还有另一个“洛出书”的传说。刘尧汉《中国文明源头新探》中说:“传说伏羲于公元前7709年获白龟,观河洛交汇悟太极原理,作太极图。视龟甲中五环形,背甲十三、腹甲九,裙边甲二十四,背圆腹方,四足撑天地,遂明大道,推衍出八卦,重复为六十四卦。用以观天、计数、卜筮”。
(图片来自网络)
不管“河图”传说还是“洛书”传说,都肯定了是伏羲画卦,而不是别人画卦这个事情。为了区别于后来周文王所画的八卦,后人把伏羲所画的八卦称为伏羲八卦或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由乾、坤、坎、离、巽、震、兑、艮这八个基本卦象构成,分别代表了天、地、水、火、风、雷、泽、山等自然现象。
卦象的基本构成单位是阳爻和阴爻,代表阳与阴、天与地、实与虚、男与女、强与弱、生与死、正与反、高与下、尊与卑、……,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人事的辩证认识与理解。
古人认为,事物都是对立而统一存在的。混沌统一即太极,两极对立即两仪,两仪相生出四象,四象衍变生八卦,八卦再复变出六十四卦。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和这个衍变是一致的。
八卦是古人智慧的结晶,确切的说,是我们中华祖先在长期、艰难的生存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知识传承到伏羲时代,经由伏羲的智慧提炼,孕生而出的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
八卦经过后来的衍化发展,不断完善,形成了《易经》。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曾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中华民族的融合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第二节 八卦是个方向盘
《易经》博大精深是不假,但它真的如传说中的那样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具有勘破世事、预测未来的神效吗?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八卦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伏羲为什么要发明八卦?伏羲究竟是依据什么画出了八卦?难道真的如传说所言,是上天显了神迹,出了“河图”或“洛书”,伏羲才依此画出了八卦?
有位学者说,把神话当作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历史的民族。这话说的有道理,但我们却不能武断地将神话和历史之间的聅系就此一刀斩断。有很多神话传说很可能就是脱胎于历史真实的,比如《荷马史诗》中的许多神话传说。河图、洛书、伏羲八卦都是古老的历史文化遗产,虽然我们不能把“河出图画八卦”或“洛出书画八卦”的传说当作史实,但却不能否认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联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溯早期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以搞清楚八卦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探循《易经》的真正起源。
一、早期人类社会的进阶过程
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散居在深山老林或洞穴荒原等原始环境之中,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形式上和很多群居动物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一定的地域内,往往不止生活着一个家庭。这些家庭之间相对独立,他们构成了社会结构较为松散的人类群落。
这个时期,人类家庭由于能力有限,活动半径并不大。当这些家庭发展到一定规模,生产生活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活动半径必然有所增大,于是与群落内更远、更多的家庭有了交集。
当来自不同家庭的古人在大自然里相遇,他们或者互相协作,围猎捕鱼;或者交换物品,互通有无;亦或为了族群繁衍,走婚野合;当然也有可能会因为争夺猎物、资源或异性而发生惨烈的血案。
在尝到一次次合作的丰收甜头和经历了被兽群及外敌的侵掠洗劫,遭受惨痛的损失之后,为了生存发展和抵御外敌,群落内那些生产、生活方式非常相似的家庭有了更高的联合需求,他们聚居在一起,逐渐形成了结构较为紧密的大型社会群体--部落。
当部落形成,人类的生产力有了更大的提高,活动半径有了更大的扩张,部落间的生存斗争也开始变得激烈起来。为了争夺生存资源,部落与部落之间频繁地发生战争,最终导致了兼并或联盟,于是形成了规模更大、更高层级的社会形态--部落联盟。
随着生产工具及生产技术的改进,劳动分工日益明细,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剩余成果积累,私有制暗暗滋生,于是社会成分日趋复杂化的人类社会发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一部分成为统治阶层,另一部分沦为被统治阶层。统治阶层为了管理数量日益庞大、关系也日益复杂的人口,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建立了国家机器。
二、方向技术对于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从个体、家庭、群落到部落、部落联盟、国家的进阶,经历了一段非常漫长的岁月。在早期人类由家庭形态向部落、部落联盟形态进阶的这段过程中,方向技术对于推动文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引导人类突破原来的活动半径,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并能够顺利回归原住地的方向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形态进阶和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人类最早、最简单的方向技术来自于对地面参照物的记忆,后来学会了通过观看天上的日月星辰、测定风向等方法来辨别方向。有了对方向技术的掌握,古人才能走出蜗居的洞穴,走出生息的林莽,翻过横亘的山岭,跨过流淌的河川,去到更远的地方,取得更大的收获,结交更多的同类,形成更大的联盟。
(图片来自网络)
走不出去,或走出去而不能回归,文明就失去了传播、吸收和交融、发酵、升华的完整过程,就无从谈起进阶和发展。走得出去,还要能回得来,这样才能实现文化的交流,共同发展,促进族群的融合,才能缔结出规模更大、形式更复杂的社会形态,凝炼出更高级的文明。举例来说,如果没有古代东亚那许许多多的部落族群的交融与发展,就不可能形成伟大的中华文明,就难以构建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这是文明共建与认同的结果。如果没有地中海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交融打下的基础,就不可能孕育出当今的西方科技文明。同样,如果没有对外开放、拿来主义,中国也不可能在短短的五六十年间迅速跃升为世界第二经济体。
三、母系氏族社会和方向技术的关系
现代历史学认为母系氏族社会形成是因为社会生产力主要是女性为主导造成的,比如因为女性采摘果实的贡献超过了男性,所以女性社会地位比男性要高。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准确。
母系氏族社会的形成,并不是因为女人干的活比男人多,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而更有社会地位。事实上即使是在母系氏族社会里,男性劳动力常常也是社会生产力的主导。母系氏族社会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是因为女性的生育能力。一个族群里的女性多,意味着这个族群将来会有更多的人口,更强的实力,更长久的传承。从这个角度来说,女性是比男性更重要,更有未来。
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女性的社会地位确实比男性要高得多。在一些现在仍保持着母系氏族社会形态的少数民族部落里,我们可以发现部落中的男性不但没有组成独立家庭的权利,对部落中的事务也没有什么发言权。这种情况显然是延续了数百数千年的遗俗造成的,可是当初这些部落里的男性为什么甘心接受这样的安排,让这样的习俗得以形成呢?
这有两个原因:
(一)对“天谴”的恐惧。
(二)方向技术的落后。
人类经过漫长的繁衍历程,已经领教了近亲结合的严重后果,或者说近亲结合造成的高畸形儿率如同一道天谴让人们产生了敬畏之心,因而逐渐形成了禁止族内成员交媾的伦理规定。现在民间仍有“同姓不能结婚”的说法,实际上就是这种伦理规定的遗存。为了避免乱伦,氏族内性成熟的男人和女人,被严禁与本族异性交媾,他们只能远离本族,和外族异性野合。为了繁衍后代,有些氏族之间还定期举办野合大会,这在后来逐渐衍变成了一种民俗活动,比如南方少数民族的节日“三月三”就是这样发展来的。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这些少数民族的青年男女会通过对山歌、抛绣球等方式,来找到自己中意的对象。
没有过硬的方向技术,远离本族的男女很容易迷失在路上。女人由于承载着氏族的未来与希望,为了保证族群血脉繁衍不息,往往被规定不能离开本族驻地太远。而男人,则被要求到较远或者陌生的地方去解决生理需要,这增加了男人迷失的几率。另外,由于男人本就担负着打猎觅食的责任,常常需要到较远、陌生的地方才能打到猎物,他们除了可能会在战斗中伤亡,也很可能会因为迷失方向而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这些都造成了男性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在这样的背景下,氏族内出生的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就不足为奇了。久而久之,氏族内有权威的大都是一些女性长者,于是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母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内的本族成年男子,他们因为在族内没有自己的后代,一般是没有多少话语权的。虽然族内也可能有一些外来入赘并留下了后代的男子,但他们在族内的社会关系相对单薄,影响力远远不如那些血脉关系交织如网的老祖母们。
正是由于对近亲结合的避忌和当时方向技术落后的原因,造成了大量男性劳动力流失,因而导致了母系氏族社会的形成。这本是人类生存繁衍过程中的一种选择,有的少数民族在悠长的岁月中把这一选择固化了,至今仍保留着走婚、野合的习俗,一直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形态之中。
四、八卦是个方向盘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已经懂得了利用天上的日月星辰来辨别方向和计算时间。在伏羲发明八卦之前,我们的祖先可能已经发明了度量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圭表。只是当时制作还比较粗陋,较为大型,是在山顶的平地上立一根大木柱做成的,主要用于计时。由于没有规范的圭表制作标准,技术还只是掌握在富有经验、德高望重的长者手中,并不普及,使用起来也不怎么方便。
圭表是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的。在平地上直立的木柱或石柱叫“表”,地上用来测定日影长度的标尺叫“圭”。太阳照在“表”上投下影子,正午时的表影总是投向正北。每年最热的时候,有一天中午的日影最短,古人把这一天定为夏至。每年最冷的时候,有一天中午的日影最长,古人把这一天定为冬至。古人就是这样推算节气,编制历法的。
八卦的“卦”字,左边是圭,是圭尺,右边是卜,是表杆。伏羲的八卦,正是在圭表的基础之上发明出来的,实际上还是一个圭表。和原来的圭表不同的是:原来的圭表是“大山榑木”而成,是天文台的雏形,需要掌握比较复杂的天文知识才能使用好,是个大型仪器,侧重于计时;而伏羲的八卦却是一个小型圭表,能够粗略地计算时间,更侧重于辨别方向,是一个便携式的方向盘兼计时仪,操作简单易学。
八卦圭表的操作很简便。只需要把表杆垂直悬挂起来,下面水平摆上一个刻有八卦图的圭盘,然后根据表杆的投影来计算时间和辨别方向。更简便的方法是折根树枝挂起来,再在地上画个八卦图,然后看投影就可以了。“卦”与“挂”这两个字读音相同,字形相近,看来并非偶然。
伏羲
伏羲的最大功劳就在于他创造出八卦图将圭表的功能方向盘化,把圭表的制作标准化、便携化,并且将圭表技术普及化。他是伟大的文化传播者,是中华文明的点亮者。
作者:一艸(cǎo)
承载15万玉友订阅量的玉满斋,欢迎大家关注玉满斋微信订阅号,了解和学习最新玉器知识、玉的辨别、玉的文化。微信 号:ymanz_756652938或者搜索“玉满斋”直接关注即可噢!大家也可以直接在搜索引擎里搜索“玉满斋”来关注玉满斋官方网站噢,第一个搜索结果就是的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