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作人员巡逻地下电缆隧道的受访者
河南商报大河客户高级记者高云
城市向哪里发展,电缆总是要先走一步,然后“铺”。
31岁的刘真,是郑州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的电缆专责人员,他已经和高压电缆“亲密接触”了5年。这5年,他见证着一座座高架、快速路平地而起,两旁的高压线路相继入地;地铁快速发展,电缆快速铺设,像是被地铁“拉着走”;航空港区、北龙湖等新区域相继开发,更多的电缆“加长”延伸;“国际郑”越来越火,保电任务越来越多……【地下巡线】
从三环扩大到航空港区
5年前,刘真刚到电缆班组,巡线,是其中一项主要工作。他要巡的是110千伏以上的高压线。这些线路相当于郑州城市电网里的“主动脉”,它们有的在15米以上的铁塔间,隔空穿城而过;有的在地下的电缆隧道里。
这5年,刘真他们的“地盘”越来越大。高压线架高十几米,修个高架桥,就和线路“冲突”了。三环、四环、陇海路高架、农业路高架……越来越多的线路走入地下。
“过去巡线,下午两三点结束,后来线路越来越多,每次巡线都要忙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完成。”刘真说,巡线的区域越来越大,从三环内到四环,再到绕城高速、航空港区……
从5公里延长至51公里
前几年,刘真记得,那时地下电缆隧道有19公里左右,地下的高压电缆有140公里左右。这140公里,是他们每月都要用脚丈量的区域。
5年前,刘真每次巡线,地上巡视20公里,地下隧道巡视5公里。到后来,变成每次地上40公里,地下8公里。现在,郑州市高压电缆已经达到360公里,地下的电缆隧道也有51公里了。
高压电缆长度大幅提升,在刘真看来,数字变化的背后,是城市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城市发展快了,越来越多的区域用电需求迅速加大,通电缆、建变电站成了必然;另一方面,南三环、西站路、金岱、柳林等架空线路走廊相继入地,提升了供电可靠性,还为郑州腾出了大量建设用地。
【电缆隧道】
从逼仄到宽敞
从全人工到自动化
不断延长的电缆,对应的是刘真他们激增的工作量,好在电缆维护的电气化、自动化水平也随之大幅提高。
刚去那会儿,老师傅告诉他,地下“阴气”重,巡线出来容易拉肚子。进了电缆隧道,他才知道,所谓“阴气”是里面长年潮湿的环境作怪。
1.8米宽、2米高的老电缆隧道里,两侧是支架上的高压电缆,刘真和同事两人一组,一前一后,走在中间半米宽的巡检步道上,距离高压电缆不过一拃宽。
遇上下雨,砖混结构的电缆隧道还可能进水,需要工作人员下去,打开排水泵排水。
这两年,地下环境明显改善。
2016年夏天,红旗变电站投运,电缆隧道让刘真和同事们耳目一新。
宽、高各3.5米的宽敞空间里,隧道长9公里,步道有一米多宽。“遇到个应急检修,都可以骑自行车在隧道里穿梭。”刘真说。
提升的不仅是硬件,还有软件。
以往,全靠人工的巡线,隧道里100个接头,就得人工检测100次。而如今,自动化监测设备进驻电缆隧道,各项指标,自动化实时在线监测。巡线的重点,从监测数据,变成了维护自动化仪器。
据郑州供电公司统计,这5年间,郑州市变电站数量从135个增加到361个,全社会用电量从2012年的479.52亿千瓦时到2016年的502.89亿千瓦时。
用电量就像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记录着郑州这五年的城市发展。
【我的见证】
城区从荒草地到繁华区
说起变电站,他回忆,5年前,郑东新区的滨河变电站是郑州东站区域显眼的建筑。沿着地下电缆隧道走到那里,地面上,周边有荒草坡、有坟地……
如今,这里已经高楼林立。高大上的写字楼、房价约5万元/平方米的高档小区,在这里拔地而起。
航空港区的变化也让刘真惊讶。
5年前,在航空港区巡线,找个吃饭的地方都不容易。航空港区地下的电缆通道很长,一路巡下来,就要好几个小时,经常是巡视结束,就过了饭点儿。他们一般都忙到下午两三点,才到距离工作地点很远的高速口胡同里吃饭。
这些年,一条条电缆线路深深烙印在刘真的脑海里,一提起来,就如数家珍。
走上管理岗位的他,现在偶尔到电缆隧道一线,走到出口,他却发现,外面的世界已然不是记忆中的模样了。
为“国际郑”保电越来越多
这5年,保电在刘真的日常工作中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过去,“双节”、高考、极端高温天气等是保电的常规节点。而自打2015年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之后,他明显感觉到,要保电的“大事件”越来越多了。
他清楚地记得,那次保电任务规格空前,应急方案、演练、排查,前前后后忙乎了一个来月。会议核心区域的酒店、高铁、机场等关键部位,要求24小时“零闪动”。比如,电压不稳,灯闪一下,这是绝对不允许的。24小时全线巡查,电缆井盖上贴了封条……
“完全不能有闪失,我们负责的区域,一条电缆停电,就会有四五万居民家停电。”他说。
之后这两年,他明显感觉到保电任务越来越多了。
“过去一年也就一两起临时保电任务,现在有四五起了。”他说,不少保电指令还都是“秘密下发”,时间、区域范围一划,哪条线路需要特巡,抓紧部署。直到媒体发布了新闻,他们才知道经历了什么大事儿。
“大活动常在郑州办,说明咱郑州朝着国际大都市迈进了,区域优势强,商机更多了。”他说。
【这五年 我想说】
这5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刘真:我从电缆班职工,走上了专责岗位;从未婚到有了孩子;从近180斤瘦到了140斤;工作、生活中,责任越来越大了。
这5年,最美好的是什么?
刘真:在工作中,我经历了郑州电力事业的发展,见证了郑州的城市发展,这些发展都让我自豪。生活中,我见证了儿子的孕育到成长,这些都是最美好的记忆。
未来5年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刘真:我希望郑州城市建设越来越好,电缆隧道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这样我的工作就会更轻松。这些年,家人理解支持我的工作,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他们。当然,生活便利、工资高些就更好了。
对河南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刘真:希望河南的生态环境能改善,空气质量更好些。期待电能等清洁能源更好地普及,这样我自己也算是为环境改善尽了一份力。
来源:大河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