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首席记者吴军文/道
3月9日至3月16日,陈天华在郑州的5个市场陆续复工。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是花卉市场复工后的第一个假期。商人的经营恢复正常了吗?
4月3日,陈川华大学路市长/市场部分商家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3月可以销售10多万元,今年只有几万元。
走访:
每天客流量四五千人,已恢复正常经营的七八成
4月3日上午,位于郑州市淮河路的陈砦花卉大学路市场门前,齐唰唰地停着若干辆电动车,门前三三两两地消费者正在扫码进场。
进入市场内,只见花店的主人正在修剪枝叶,宠物店有消费者在挑选猫粮狗粮,观赏鱼店里买家和卖家正在商讨价格,服装店里也有人正在试穿春装......一切都欣欣然,仿佛恢复了疫情之前的正常经营。
“目前除了4家儿童用品店还没开工,其他的店基本已全部复工。”4月3日,陈砦花卉大学路市场办公室主任陈翔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时称,该市场自2015年12月份开业,目前共有商户600多家。
正月初二(1月26日),正在经营中的市场因疫情防控关闭,3月16日复工以来,商户们的经营状态已恢复至平常的七八成。
“复工后的第一个周末,也就是3月21日、22日,我们市场迎来了一波销售小高峰。”陈翔称,疫情期间很多消费需求被压抑着,花卉市场复工后的第一个周末让部分需求得以释放。
目前,该市场每天的客流量都在四五千人,已恢复至平常客流的70%左右。
变化一:
清明节花卉订单没有往年的零头多
4月4日至6日是今年的清明节假期。但陈翔称,据他了解,目前市场上祭拜亲人用的菊花销量不是很高,订单只有往年的十分之一左右。
张金萍在陈砦花卉大学路市场经营鲜切花,她说往年清明节时,提前三天都有人预订花束,今年截至4月3日上午,她还一个订单没接到。
去年清明节时,同样卖鲜切花的李洒请了3个工人来帮忙包花,当时她进了100扎黄白菊花(每扎10枝),清明节时全部卖空。今年形势不好,她自己是3月16日开工的,因为没有客源,4月1日她才让花艺师复工,今年清明节的菊花,也只进了20扎。
“目前只有两个顾客预订。”李洒说,去年一束菊花卖价30元至50元,今年要价20元至30元时,每个进店的顾客还都嫌贵,一定要再砍下去5元,而其实,每束花,他们也只挣3至5元。
变化二:
原来土豪进店不讲价,今年买啥花都让“便宜点”
受疫情影响,销量下降的不只是清明节用的菊花花束。
陆玥是陈砦花卉大学路市场盆栽区的商户。她说,和鲜切花不一样的是,盆花的销售旺季在2、3、4月份,往年时,这3个月,经营得道的商户能净赚30万元。头年12月份至第二年的4月底,5个月的销售量能占全年的80%。像她自己的摊位,去年3月份销售额至少在10万元,今年因为疫情,进账只有一两万元。
在盆栽区主营多肉的王娜,去年3月份的销售额是13万元,今年只有3.8万元。
复工半个多月,李洒发现前来买花的消费者都变得爱砍价了。
“以前进店的客户,顶多有一半砍价的,土豪一点的,手一点‘这个这个这个,我都要了’,今年这样的一个都没碰到。”李洒说,可能是受疫情影响,大家目前手里都紧巴的缘故,所有进店的客户,没有一个不砍价的,即便一把15元的花,也要让便宜5元。
张金萍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她说年前来买花的,几乎都不还价,没想到经过了一场疫情,每个人好像都变得“斤斤计较”起来,原来都买三五十元一束的花,现在一束二三十元,还都嫌贵。
变化三:
朋友圈、网上、抖音、快手等成热销渠道
生意虽然大不如前,但商户们还是庆幸能复工了。他们说,复工了,才有希望。
为了挽回失去的经营,每个商户都在摸索、学习、改进。
没复工前,2月1日至3月15日,李洒通过朋友圈销售,有了七八千元的进账,如今,市场复工了,她计划着一边继续经营实体店,一边开通抖音、快手,准备在线上拓客。
“疫情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我正在跟隔壁的邻居学习如何在抖音、快手上卖花,希望能多增加一个销售渠道。”李洒说。
在陈砦花卉大学路市场卖水草造景的李冰,就是李洒学习快手的“师傅”。李冰开通快手两三年了,目前粉丝有5.8万个,他在快手上教粉丝如何进行水草养护,播放量最高的一次是191万多。他称,自从开通了快手直播,销量增加了20%。
经营多肉植物的王娜则决定加大朋友圈宣传和提升店面设计来拉动销售。
和李洒相比,王娜启动朋友圈销售有点晚,是3月1日开始的,但效果不错,3月份3.8万元的销售额,朋友圈销量占了90%。所以,下一步,她准备加大在朋友圈宣传多肉的力度。
另外,王娜已于近日启动了对店面的改造,比如让多肉花盆的摆放更有层次感;比如为了给多肉增色,更换效果更好、太阳光更适合的进口补光灯(一个灯就要六七百元);比如从国外进口养育多肉用的土壤。
“人家的店里3个月电费只有几百元,我们店里是1700多元。”王娜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她在多肉培育上的投入,每年都有将近10万元,这才换来每月销售十几万元的业绩,以及郑州多家花卉市场唯独她家品种最多、花色最全的客户认可。
(编辑 吉倩倩 首席编辑 华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