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萌宠星球

【吃什么药能死】美国最大商业犯罪:一片“止痛药”杀掉40万人,畅销11年无人管

"自由的美国,枪战每天都在进行。"

在美国,每年都有很多人死于枪击等。这样的美国已经被很多人习惯了。

但因为小小的一枚“止痛药”死四十万美国人,还是让无数人忍不住惊叹,美国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药片美国,源远流长

19世纪初,一名21岁的德国药剂师发现了效果超越鸦片的阵痛药品,名叫“吗啡”。当时的人们喜不自禁,认为总算找到了可以不具成瘾性的神药。吗啡也在短时间内,迅速加入了医疗行业。

当这种药传到美国的时候,医生们积极用它来为内战中的老兵缓解痛苦。在治疗期间,医生们离开老兵的家中时,通常会留下吗啡、皮下注射针,以及使用说明。因为据皮下注射针的发明者说,手动注射的吗啡绝不没有成瘾性。

久而久之,这些老兵随身携带的皮袋子中常备有针头和吗啡药品,以便随时随地地吸食或注射吗啡。而在名为镇痛的吸食下,越来越多的老兵对吗啡有了极大的依赖性,强度一点也不比鸦片毒瘾小。而这时人们才意识到,在吗啡超强的镇痛能力下隐藏的,是致命的成瘾性。

备受药品成瘾折磨的退伍老兵极其家人,将战争灾难和经济低迷下的不满,全都转嫁在了毒品上。可令人唏嘘的是,这些痛苦的人们最后却都选择了靠吸食吗啡来麻醉自己。

到了后期,注射吗啡甚至变成了美国上流社会的一种“风潮”。当时的吗啡和鸦片获取十分简便,无需经过医生的同意。美国贵族们就在这种真实的奢靡之中“醉生梦死”。

即使上瘾了也不要紧,在当时人们的思想中:对药品的依赖是病理性的,和这个人无关。在这种互相开脱的大环境中,美国的“吸毒”风潮,一发不可收拾。

美国19世纪末的吗啡广告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民众们就已生活在以这种类鸦片作为主要止痛剂的环境中。居住在小镇阿帕拉其亚的居民们,在类鸦片蔓延后丢失了工作。街道上可见随时会暴起抢劫的瘾君子,根本没有人敢开门做生意。

恶劣的环境又让贫苦无依的居民们开始抢夺倒卖贵重物品,换来毒品来获取这“致命的快乐”。这种恶性循环的产生,让美国数年之后惊呼“至少有500万人本不该死”。

而真正的魔幻现实,才刚刚开始……

医学界关注疼痛,送出东风

1993年左右,美国医学界分外关注疼痛治疗不足的现象。医学家们不仅呼吁社会各界的民众要提高对于身体疼痛的重视程度,而且还建议医生们也应该将“疼痛”作为一个指标来对待。

在医院采纳了这一建议后,一下打的医生们措手不及,也启动了美国一项全国性的努力。医院为所有民众承接“疼痛管理”,也将“居民疼痛管理”纳入了医生的绩效评估。

医生们为了提高业绩,在诊断时,普遍加快节奏,忽视了诊断效率。

他们机械性地为病人开出止痛药物的账单。

而因为当时的美国社会,医生的地位较高,绝大多数的病人在吃了药,病情并无好转后,都会觉得“不是医生开错了药,是我病的太重,吃的药还不够多”。医生又受绩效影响,在面对请求续药的病人时,毫无节制地开止痛药。

美国20世纪初的乡村医生

可是伴随着人们对疼痛治疗的逐步重视,医生不可避免地要承担更多医治责任,却苦于没有新的药品来帮助治疗。

止痛药出世,“天时地利”

1995年,由普渡公司生产的奥施康定上市。公司的销售们口若悬河,舌灿莲花。把这款和海洛因具有相似成分、且有上瘾性的药物,包装成了不仅可以治疗各种疼痛,甚至连癌症都可以治愈,还毫无任何上瘾可能的“神药”。

但是事实上,在奥施康定向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上市时,并未提供任何关于药物成瘾性研究或滥用的临床试验,却获得了FDA的上市批准。值得深思的是,在奥施康定上市后,负责FDA监督过程的审查员柯蒂斯辞职,不久后,就跳槽到了普渡制药。

实际上,奥施康定的广泛流行不仅有销售人员的功劳,还有其公司先进的“品牌运营模式”。

结合当年民众对于“疼痛管理”空前绝后的重视,普渡公司自称“疼痛专家”,为居民们科普疼痛的治疗方式,并声称是限阶段仅有的“增值服务”。然后就推出自家刚刚上市的新药——奥施康定,大谈特谈它神奇的疗效。

不仅如此,这个公司还将广告打进了医院。他们推出了总价值超过80万美元的“奥施康定牌”圆珠笔、文件夹、标牌和写字板等产品,专门投放到了医院。这些产品在当时的医院成为潮流,这段时间的病人们,偶尔就能看到医护人员挂着普渡牌挂带,在医院休闲区闲聊。

在如此密集的广告覆盖下,奥施康定销售们开始攻陷医生的心理防线。他们每年都会给当地医院的医生和官员打一百万个电话,通过病毒式的重复在掌权者和医生们的头脑中植入“奥施康定就是止痛药的最优选”的概念。

这种“贴心”还渗入到了医生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当时的销售们经常会为整个医院的医生在高级餐厅提供免费午餐,即使是在工作中的忙碌医生,也会被销售们的爱心外卖所“温暖”。时间长了,医生们的衣食住行,乃至家里的鲜花,他们都会定时送上门。

在这种攻势下,很难有医生再坚守立场。在他们的认知里,如此正规的药品,功能还如此完善,效果比之前的止痛药只增不减。当时市面上止痛药普遍药效只有4小时,但是普渡公司称,他们依靠特有的技术,让药品实现了缓释效果,延长了效果时间,药效可持续12小时。

于是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奥施康定很快就获得了医生们的信任。到了2000年,奥施康定处方最大的群体就是家庭医生。

“疼痛”病人化身瘾君子

前期的病毒式营销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奥施康定这款“神一样的止痛药”,也让这种药获取了无数人的信任。可是慢慢地,人们发现这个相比海洛因更会成瘾。因为所有接触它的人,都是抱着“这种药物更加安全”的心理来食用的,等病人发现已经成瘾时,就来不及了。

那些服用奥施康定成瘾的人们开始网罗一切能够买到药的渠道。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会去找寻医生,只要以“身上某处疼”这种借口,就可以得到奥施康定的处方。但是对于上瘾性毒品来说,买的永远没有吸的快,于是城市里多处存储奥施康定的药店和商店都遭到了哄抢。

影视剪影

对奥施康定渴望的人们一窝蜂地涌入存有它的地方,在毒瘾的控制下,一顿哄抢将货架中的奥施康定据为己有。混乱中的人们毫无办法,可是瘾君子还在持续作恶,他们会抢劫一切值钱的东西,来换几片奥施康定止痛药。

这种混乱很快就被政府注意到,于是政府勒令普渡公司对药品进行整改或重新计算配方。

普渡公司在收到命令之后,确实对药品进行了整改。还在药瓶上标注道:本药品的橡胶外壳让药品均有缓释作用,切不可剥开直接吸取,更不可注射。

看到这则标注的瘾君子们如有神助,当场就明白这款药的最佳食用方式。他们将药剂含在嘴里直至外壳溶解,然后将溶解的外壳擦在衬衫上,其中的内容物或直接吸食,或混着水注入到体内。

多种的吸食方式让这款药受到了瘾君子的爱戴,当时的黑市上,80毫克一瓶的药,就能卖到80美元。高昂的消费也吸引了不少瘾君子投入“以贩养吸”的不归路。

奥施康定在短时间内就摧毁了美国多个州的秩序,而且还有向全国蔓延的势头。对药物的迷恋让成千上万的正常人都化身瘾君子,将城市变成了“犯罪的摇篮”。仅仅一年的时间,曾经美国最安全的城市,偷盗案发生的概率就升高了三成。城市中也随处可见醉生梦死的人,或是追寻猎物,抢劫财物的强盗。

人心惶惶下,美国到处都是罪恶和危险。在武装抢劫频发的态势下,警长唯一能告诉民众的话只是“我们鼓励人们锁上门,多留意。”

或许警长的发言太过潦草,说出来并没有让人相信。

“魔幻现实”

2001年,许多服用奥施康定死亡的病人案例才被曝光。

2006年,美国联邦政府姗姗来迟,开始禁止使用奥施康定,并禁售14种含麻醉剂的止痛药。而此时的芝加哥医生保尔,则因多年为患者开止痛药“奥施康定”致人死亡,被判处无期徒刑。

奥施康定的生产商普渡公司也将面对6.345亿美元的罚金。

如果奥施康定的故事,能伴随着美国政府的禁令、罚款而戛然而止,那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至少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可是直到2014年,一位名叫德怀特的医生还在毫无节制地为数名病人开药,甚至导致了5名病人因为他的特殊“关照”而服药过量致死。医学委员会知道后,吊销了他的售药执照。和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保尔医生相比,对他的处理简直太过仁慈。

如果说医生在政府明令禁止八年后还非法售药,最终被吊销执照作为惩罚方式的原因是政府监管不力的话。那么两年后,在疗养院被逮捕的退休煤炭工人斯特利特,则是美国政府玩闹般的“执法”。

这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在煤矿受伤后就对止痛药上瘾,并且主动加入了止痛药分销商的队伍。直到被逮捕后,她还对在医院非法销售止痛药这件事无比自豪。

参考文献:

  1. 《药片美国》翻译实践报告
  2. 奥施康定背后的秘密止疼药造就富豪家族和无数成瘾者
  3. 奥施康定与美国慢性疼痛治疗的麦当劳化——FMCH专栏
  4. 美 医生滥开止痛药被判无期徒刑
  5. 美国药品大清理FDA禁售14种含麻醉剂止痛药
  6. 是药品还是毒品——美国奥克西康丁止痛药引发犯罪浪潮
  7. 美国医药虚假广告被罚的启示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