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可以伤害500多种作物,啃食和消化水泥,是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害虫。
让人们看到“躲避”,是不能吃的泛滥物种。
今天,咱们就来见识下能长到20厘米、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又称非洲巨蜗牛、褐云玛瑙螺。
目前通过吉尼斯认证的最大陆地蜗牛是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一只非洲大蜗牛记录标本。在完全伸展时,它的长度从鼻端到尾尖可以超过39厘米。
非洲大蜗牛的原产地在非洲东部,但到了21世纪,大蜗牛已经广泛分布于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湿热地区。
你也许想问,在非洲土生土长的大蜗牛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
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我们通过轮船、火车、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随观赏植物、苗木、板材、集装箱、货物包装箱进行传播。
另一方面,由于非洲大蜗牛个体大、外形美观、肉质鲜美,所以被人们当作观赏品或者食物直接引入。
不安现状的它们,一旦适应了环境,就会疯狂地生长繁殖。
就像当年的日本虎杖一样,它本来只是日本的一种很常见的原生杂草。
在植物学家带到欧洲、并引入英国作为观赏植物之后,就开始蔓延成灾,一发不可收拾。它们不仅会出其不意地从家中墙缝中钻出来,还会大量肆虐在山林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非洲大蜗牛在最开始进入中国的时候,有的被当作宠物饲养,有的用做小规模的养殖。
由于缺乏蜗牛隔离养殖技术和对环境的控制,以及供过于求的市场局面、当时国民科学放生意识的不足,大蜗牛有了外逃的机会。
生产、生活垃圾的堆积,也给它们栖息、繁衍提供了大量的场所。
非洲大蜗牛食性广而杂,每天都会摄入大量食物,食物重量在自身体重的十分之一以上,包括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
饥饿时,甚至可取食纸张和同类尸体,啃食和消化坚硬的物体,吸收硬物中的元素,包括水泥等。
到了成年阶段,它们的破坏力会更加惊人,可危害500多种作物。
非洲大蜗牛属于雌雄同体,所以即便行动迟缓,但只要有两只蜗牛相遇,便有机会繁衍后代。
一年能产卵四次左右,每次的产卵量150-300粒,且孵化率极高。
雨季过后,更会爆炸性成长。成螺寿命一般为5-6年,最长的甚至可以可以达到9年。
也就是这样,寿命长、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的非洲大蜗牛日渐地成为了数量庞大的外来物种。
这里举个例子: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个孩子把三只大蜗牛从夏威夷带回到迈阿密,结果在7年内,它们就成了为数17000只的庞大族群。
居然泛滥成灾了,那国内的吃货为啥不下嘴呢?非洲大蜗牛咋这么不受待见?
要说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因为非洲大蜗牛生活的环境比较恶劣,多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以及含有腐殖质的土壤、枯草堆里。
说白了,就是越脏的地方它们越容易存活,这样正满足了它们食量和食性的需求。
线虫和吸虫等病原体常常以它们为宿主。它们爬行过的蔬菜和水果留下的粘液都有可能残留病原体。别说“吃非洲大蜗牛”的危害巨大;就连贸然触碰它们,都存在很大风险。
非洲大蜗牛属于旱生软体动物,昼伏夜出,给人们的防治带来一定困难。
积极保护蟾蜍、青蛙、蚂蚁、鸟类,利用它们控制大蜗牛的数量仍然是当下较为重要的辅助性措施。
如果是你,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非洲大蜗牛带来的问题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