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食物的人往往最尊敬国民对食物的智慧。从生活在辽阔海洋中的海胆到隐藏在森林深处的蛇虫,飞禽走兽都可以上餐桌,各种动物的内脏也是人们的心。过去人们叫他们下水,现在却用“杂碎”代替。
各种各样“下水”做的美食也是美食文化中的一部分,无所谓生活条件好坏,喜食内脏的人依旧贪恋它们被制作出来的味道。在我国各个地区,基本都会食用动物“下水”,但各个地区的人是怎么去制作食用动物的内脏,仔细了解也会大开眼界,这10个地方制作的“下水”堪称翘楚,你吃过几样?
一、内蒙古羊杂汤
内蒙古坐拥广袤的草原,牛羊成群,大草原给牛羊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养料,牛羊长得也就格外的肥美,有如此美味的食材,所以内蒙古人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牛羊。牛奶羊奶早上饮用,牛羊肉涮烤食用,剩下的牛杂内蒙古人也并未舍弃,用羊骨熬汤,羊的心、肝、肠、肺等一套羊杂清洗干净下锅炖煮,些许盐就能吊出鲜味,特别是冬天来上一碗奶白色热乎乎的羊杂汤,加上香葱香菜碎,喜辣的人再放些辣椒,汤鲜肉美,多样的羊杂口感也十分丰富,有的筋道弹牙、有的软嫩易嚼,一碗吃下去酣畅淋漓。
二、新疆羊肚包肉
广东用猪肚包鸡,新疆和田一样来自沙漠中的美食用羊肚包羊肉。羊肚因为筋道有弹性的特点被人们当做盛放羊肉的天然器皿,经腌制过后的羊肉塞进羊肚中被埋藏在炭火烧尽后的沙子中,高达180度的沙子足以烤熟羊肚及里面的羊肉,划开羊肚羊肉焦香软烂,羊肚爽滑弹牙。这是最原始的烹饪方法,如今羊肚也会被分割为小块包裹羊肉,煮制进行单个售卖。
三、甘肃筏子和脂裹肝
甘肃和内蒙、新疆同样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也同样造就了羊在这里转化成的美味。如果说羊杂汤和羊肚包肉在西北地区都有食用,但筏子和脂裹肝却只有在甘肃才能寻到的内脏美食。筏子因外形酷似黄河上的运输工具羊皮筏而得名。羊心、羊肺切碎拌上葱姜调料以及淋上西北地区常用的胡麻油灌入羊大肠内,水煮一小时后,羊杂的多重口感都被浓缩至筏子中,油润软糯。
甘肃祁连山的牧民则会用晶莹剔透的羊网油来料理羊肝,富含大量脂肪的羊网油卷起剁碎的羊肝缠上白棉线,在热水的煮沸下融化的油脂渗入羊肝,羊肝也变得油润嫩滑,两者相互融合相互成就脂裹肝的味道。
四、山东九转大肠
鲁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首,鲁菜的头号名菜必定是九转大肠。中原地区的人们,不知为何对处理起来极为麻烦的猪大肠情有独钟,九转大肠就是一个证据。九转大肠其实本质就是红烧大肠,也不是有些人以为的只有九个或有九道工序,而是因一些文人雅士品尝之后感觉别有一番滋味,为取悦店家喜“九”之癖,称赞厨师制作有如“九炼金丹”一样精工细作,故称为“九转大肠”。猪大肠清洗掉杂物后套肠增加大肠的厚度,再焯水煮上一段时间,煮好的大肠切段下锅油炸最后进行红烧。经过多道工序制作的大肠肥而不腻、鲜香软烂久食不厌,更是呈现出酸甜苦辣咸五种滋味,犹如品味人生百态。
五、东北三省溜三样
闯关东,曾是山东、河北等百姓鼓足勇气背井离乡到现今东北地区生活,除了人远赴东北自然还带过去了家乡的味道和手艺,特别是山东风味的鲁菜也影响了之后东北菜系的口味和发展。老的爆三样作为鲁菜到了东北就被逐渐演化成了溜三样,猪肝、猪肚、猪大肠经滑溜挂卤汁后,猪的下水摇身一变,猪肝滑嫩、猪肚弹牙、大肠香糯,味美咸香、色泽诱人。
六、广东广式牛杂
南方地区不似西北地区善于烹饪羊肉,可能在于南方地区的羊肉不如西北的羊肉鲜美而且不膻,可是羊的伙伴牛却在南方的沿海地区广东一带被吃出了名堂。牛肉分解上桌,火锅焯烫便可大快朵颐,剩下的牛杂放入牛骨汤内煨熟,广式牛杂从此在广州的老西关地区诞生了。想要做出一锅好的广式牛杂,底汤、牛杂、酱料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牛杂经过牛骨汤长时间的煲煮,不仅没了异味,骨汤和酱料的鲜香已经完全渗透到所有牛杂的一分一寸之中,加上炖煮的萝卜,为本就有多重口感滋味的牛杂多添了一味清新在其中。
七、四川麻辣兔腰
要说食用兔子应该没有哪个地方能比得过四川,毕竟没有一只兔子能活蹦乱跳地离开四川。四川人吃兔子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麻辣兔头、麻辣兔腿、凉拌兔肉丁,连小小的兔腰兔肚四川人都没有放过。兔腰虽小腥气却非常大,新鲜度和火候要把控的丝毫不差才行,用上四川人惯用的麻辣烹调手法,味道香辣四溢、口感却绵密细嫩,就像是四川的辣妹子,娇小美丽性格却直爽火辣。其实四川应该算得上最爱吃最会吃内脏的地区了,无论是入火锅的毛肚、腰片、郡花,还是配鸡、鱼、小面的肥肠,以及声名远扬的毛血旺、夫妻肺片等等川菜,都足够证明四川人对各种动物内脏的喜爱了。
八、西藏灌羊肺
一道被评为“中国菜”之西藏十大传统名菜之一的灌羊肺,和流行于新疆地区的面肺子极为相似,灌羊肺之前要先从羊气管处往羊肺中吹气,检查羊肺是否完好不漏气,再通过气管往内倒水反复灌洗四次,将羊肺里的血水清洗干净,才能把面粉、鸡蛋、藏葱和水一起调制好的面糊灌入到羊肺中,使面糊充满羊肺的每一个角落,最后将气管打结放入锅中煮熟,煮熟后的灌羊肺可直接蘸料食用,也可以切片后再入锅炸制,炸好的灌羊肺外酥里嫩,羊肺本身的绵密口感在面糊的作用下也得到了升华,藏葱既去除了羊肺本身的腥气,又给灌羊肺加上了一丝葱香。
九、贵州烤小肠
《人生一串3》的开播一下子把贵州的烤小肠带上热搜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在贵州安顺,小肠已然成为了烧烤界的“红人”。小肠就是指猪小肠,是猪肠中连接胃的部分,猪小肠长达12-15米,最靠近胃的被称为粉肠,靠后的一段则称为苦肠,肠如其名,猪小肠这一部分处理不好就会出现苦味,清洗小肠就显得极为重要了。不过小肠相比大肠干净没有过多杂物,这也让很多畏惧食猪肠的人有了选择的余地。小肠在经过一系列繁杂的处理后以“短小的身材”粉墨登场,放入烤盘,热烤之下小肠逐渐变得膨胀,肠内的脂肪也开始融化四溢,被烤的滋滋流油,烤好的小肠再吸饱特调的蘸水,最后裹上一层辣椒面,外皮脆弹焦香,内里油脂充盈,就是一个“香”字!
十、北京炒肝儿
北京鲜少在各种美食榜单上出现,甚至被网友调笑称为美食荒漠。虽然相比广州、重庆这些城市的美食确实略逊一筹,但是北京也是有当地的特色美食文化在其中的,个人认为之所以被称为“荒漠”可能也是因为很多特色是外地人无法接受的,比如豆汁儿、卤煮和炒肝儿。爱吃猪下水的人可能还会接受卤煮和炒肝儿,但对不爱吃的人来说简直难以接受。特别是一碗炒肝儿,酱红色的浓芡里面藏着猪大肠和些许猪肝,喝一口下去还有着一股子蒜香。也许对外地人来说一碗炒肝儿并没有什么值得吃的也喝不惯,可对北京人来说肠肥肝糯、回味悠长就是地道,喝上一碗炒肝儿配上几个包子就是舒坦!
——老井说——
食用动物的内脏向来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喜欢吃的人会对各种动物内脏的口感上瘾,清晨会来碗羊杂汤提神暖胃,吃面时会加上一份大肠软糯弹牙,吃火锅会叫上一份毛肚、郡花鲜香爽脆,吃炒菜则会点上一份火爆腰花、夫妻肺片帮着下饭。不喜欢的人则会认为这些下水又腥又脏无法接受。爱或不爱都可以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动物内脏的食用也是我国美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们帮助生活在物资匮乏贫穷年代里的人生存了下去,人们最应该感谢大自然带来的馈赠,有这些食物的存在才延续了生命。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和市井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