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王子’的藏獒没有4000万韩元,绝对不卖!”2012年石家庄第二届北方长征博览会上,中国长征俱乐部主席马俊仁发声。
彼时的藏獒市场正在经历最大的牛市,从青藏高原到北京昌平,各种藏獒养殖场入雨后春笋一般,成交量也非常大,某藏獒号称配种一次就要 120万元,曾有人出价3000万元买,但被主人婉拒。
各个狗场通过互相倒手为市场注水,那些对外号称成交价格几百上千万元的交易,私下可能连个转账都没有,但经由媒体报导后,藏獒市场显得一片繁荣。
谁也不会想到,这竟然是藏獒泡沫最后的疯狂,从2013年以后,整个市场就开始崩溃。那些想借炒作的东风一夜暴富的人,迎来的往往都是龙卷风。
当然,这不就是中国韭菜最后也是最好的归宿吗?
一、
和所有的泡沫一样,藏獒市场的大起大落,是一部典型的炒作史。
藏獒的炒作,离不开四个方面的相辅相成,即“编造故事、名人进场、抬高价格、散户接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藏还是件难事,西藏天然带有一层神秘面纱。1986年,日后号称“中国藏獒之父”的王占奎还只是一个河南巩义市郊区狗场的小老板,有次他看到一篇介绍一种“藏狗“的文章,赞扬其 “忠诚护主”、“凶猛好斗”,王占奎觉得有搞头。于是,他历经两天跋涉,克服了严重的高原反应,来到了拉萨,找到了一些养藏獒的藏民。
没想到,藏民坚决不卖,这难不倒王占奎,他转身去了县城,买了录音机、电灯泡等,以物换物,跟人换了23只藏獒。
当时内地的藏獒市场还未打开,王占奎便将大部分藏獒卖到了台湾,大赚了一笔,成了“十万元户”。
但台湾市场太小,而且随着国内城市的养犬条例愈加严格,王占奎的狗场难以为继,最惨的时候,甚至“连去巩义市区的2块钱路费都没有。”
无奈之下,1998年,王占奎找到了媒体。
当年9月4日,大河报发表了《千里寻藏獒,中原听咆哮》一文,把王占奎塑造成一名不畏艰险入高原,发掘推广藏獒让更多人认识的义士。在文章中,藏獒成了一种濒临灭绝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本来只是为了赚钱而走进西藏的王占奎,摇身一变,成了中国抢救保护藏獒第一人。
文章被十几家报社转载,一时间,王占奎闻名全国,经济困境迎刃而解。一只藏獒幼犬能卖出了1万的高价,想去买犬,还得花600元“信息费”,才能拿到狗场地址。
到后来,媒体又挖掘出藏獒新的属性:世界屋脊、台湾富商高价购买、一辈子只认一个主人、一獒战三虎、濒临灭绝的珍贵犬种....种种吸引眼球的字眼,层出不穷。
到了1999年,一只成年藏獒,最高已卖到20万元,够在北京买套房了。
但这只是炒作藏獒疯狂的第一步,现在需要一个名人推动这个泡沫,这个人马上就到了,他还是一个炒作方面的天才,他就是马俊仁。
2003年的马俊仁,刚经历了“马家军内讧”,被赶出田径界,处于百无聊赖的境地,他想要翻身,他想再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他需要一个载体。
第一次见到藏獒的马俊仁如获至宝。他立刻就发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又一个发大财的时候到了。就像当年炒作他的【中华鳖精】一样,通过他培养出的‘东方神鹿’王军霞的名气,利用他的名人效应,开始了他的大肆炒作,当年他忽悠了全国人民。现在,他又像当年炒作【中华鳖精】一样。
经过申请,他成立了藏獒协会。通过这个组织大肆宣传,加之又有一位青海的作家杨志军写了一本【藏獒】的小说,在小说里,杨志军经过精心的艺术加工,神话了当地的藏狗,让一些没有见过藏狗的内地犬友被名人效应给忽悠了,投入巨资,到现在骑虎难下,只有合起伙来共同参加忽悠,像传销一样,让共多的人来替他们买单。
马俊仁曾在电视节目中自述,1986年在法国看到一条体型异常庞大的德国牧羊犬。狗主人告诉他,这是牧羊犬和藏獒杂交的后代,还说,欧洲所有的大型犬几乎都有中国藏獒的血统,可惜藏獒在中国,都被人杀了吃肉,即将灭亡。
于是,养藏獒在马俊仁的口中,变成了为国争光。
“我这些藏獒,以后要出去参加世界比赛,论个头儿,论品相,论颜色,论方方面面犬性,肯定都非常突出——拿金牌夺银牌。”“以后出口藏獒,我还要为国家赚外汇。”
还是“金牌战略”,又是“为国争光”,这时,藏獒又被冠以“中国独有”的称号,插上了“爱国”的翅膀,地位直逼国宝大熊猫。
有好故事,又有名人背书,藏獒的价格马上进入“百万时代”,一时间,藏獒成了富贵的象征,老马还发明了一个“接獒仪式”。有一次,他卖了一只纯种藏獒到西安,要求对方动用30辆清一色的黑色奔驰,头车挽着红花,前往西安咸阳机场接机。接到藏獒,再戴个大红花,土豪们争相合影。
这待遇,这噱头,就一个字“豪”。
藏獒的交易量也在逐级攀升,其实很多都是养殖场间互相倒手,号称成交价格几百万、上千万。
由于藏獒大规模繁殖,投机者有炒作“纯种”。炒作“纯种”的目的主要有三:一是营造虚假繁荣,阻止泡沫的破灭;二是赚取交配费用;三是哄抬市场价格。
他们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其炒作纯种的“努力”下,在藏獒神话的笼罩下,市场没有出现一跌到底的大崩溃。
2009年2月,马俊仁展示了号称4000万也不卖的藏獒。
2009年,杭州新精品中国藏獒展会,最贵的藏獒标价3000万。
2011年12月,北京一场獒展,某青岛藏獒号称身价3000万。
如果说媒体过去的跟风情有可原,在藏獒泡沫被戳破后仍旧炒作,则令人震惊。
2008年央视在《城市》和《讲述》栏目中谈什么“藏獒传奇”。
2009年的《走进科学》中以《人獒情未了》《东方神犬》为题报道藏獒,请所谓藏獒养殖专家,大谈藏獒的种种神话。
2012年《生财有道》栏目则播出了《美女爱上凶藏獒》。
央视尚且如此,其他各路媒体、报刊就更不用说了。
2011年,《藏獒多吉》动画片问世,号称中国版《狮子王》,藏獒神话不知又要欺骗多少孩子。
二、
就如同前几年的文玩核桃、金刚菩提一般,炒作者、接盘侠忘了一件事,任何炒作的前提是:物品的稀缺性。但不论植物、动物,都是可再生的,没有什么稀缺性。
土豪虽然“豪”,但不傻,而且都是人精。
很快,藏獒开始退去它身上的光环。
首先,有机关辟谣,关于“藏獒的祖先是喜玛拉雅古鬣犬,因而被称为‘活化石’”的报道是虚假的, “喜玛拉雅古鬣犬”也是一个杜撰出来的词,根本没有存在过这样一个物种。狗贩子宣称,纯种藏獒在全国也不到100只,还有一种说法是全世界纯种藏獒只有几十只,每一只都价值上千万,其实在印度和尼泊尔,所谓的“东方神犬”藏獒都是非常普通和常见的牧羊犬,(只不过狗贩子宣称他们“不是纯种”),作为一种普通家畜,藏獒当然不是也不可能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然后,关于“藏獒是世界上唯一不怕野兽的狗”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这个神话的原始版本是“二獒敌一虎,一獒战三狼”。只不过后来由于与狮虎作战太令人难以置信,于是从“打得过猛兽”改成了“不怕猛兽”。藏獒根本不是什么“唯一不怕猛兽的狗”,世界上很多猎犬及牧羊犬都敢于和猛兽搏斗,例如阿根廷杜高犬,本来就是猎杀野猪和美洲狮的;在南非,罗德西亚脊背犬帮助人们捕猎狮子;而在俄罗斯,人们捕猎最大最凶猛的猫科动物——东北虎,也需要猛犬相助。
至于那些 “藏獒曾是成吉思汗战犬”之类更是无稽之谈,这个故事中:“公元1240年成吉思汗横扫欧洲,部队中有一支由三万多只藏獒组成的藏獒军团,它们以敌军人肉为食,令敌人闻风丧胆,成吉思汗把南征北战的三万多只藏獒留在了欧洲,这些藏獒杂交繁育出了现存于欧亚大陆的所有的大型凶猛犬种。”是极其荒谬的,成吉思汗死在1227年,横扫欧洲是其后人忽必烈所为,而在欧亚史料中都没有出现“藏獒军团”的任何记载,唯一来源是一本中国人写的吹捧藏獒的小说。
褪去神秘面纱的藏獒,在各种精明的土豪面前,彻底失去吸引力。这群最重要的用户,成了第一波退场的人,造成了藏獒市场的第一次溃败。
当土豪等核心用户退下,藏獒的价格急剧下降,但并没有崩盘,一只普通的藏獒也能卖到几千一只。这个价位,意味着普通人也能拥有一只藏獒,炒作进入第四阶段,散户接盘。
当大众发现原来高高在上的藏獒“飞入寻常百姓家”后,后知后觉的大众韭菜也开始进场。
买藏獒如买降价奢侈品。不同的是,以前的藏獒主人,有钱有别墅有大院子。而普通老百姓只能把藏獒养在小区、楼房内。
新入场的百姓惊喜的发现,本该作为他们身份象征的藏獒,真正却惹出一身麻烦,由于藏獒只认识主人一个人,又非常护食,因此,在人群密集区,藏獒伤人事件频发,导致很多人不敢养。另外,藏獒叫声太吓人,扰民,容易招来投诉;藏獒养殖需要院子,有场地,很多城市家庭无法满足这一条件;藏獒皮厚毛长,脱毛时节身体一抖地上一地的毛,难做卫生,且城市里空气湿度大,藏獒特别容易滋生皮肤病,很多藏獒就死于皮肤发炎。
这样的落差,谁都经受不住。因此,昨天还把藏獒当宝,今天就把它转手送人。
如果说,失去核心用户,相当于被判了死刑,那么失去大众用户,就是正式执行死刑。
时至今日,藏獒早已不是昔日的“天之骄子”。在整个宠物市场,藏獒几乎没了立锥之地。相关的养殖厂,接连倒闭潮,就连王占奎,一年也卖不出去几只。
有的,被当做肉狗处理,做成火锅食材,或是仿皮、御寒手套的里子。
有的,沦为饥一顿饱一顿的流浪狗。2017年,北京青年报发表《藏獒经济崩盘,高原上万流浪狗“成灾”》一文。一个人口只有17万的青海果洛州,却有1.4万多条流浪狗,大部分都是藏獒。
当地人信奉不杀生,只好由寺庙、政府出资,收留流浪狗。每当开饭,它们呼啸至食槽,几分钟便抢光食物。吃不饱的它们,望着藏民,久久不肯离去。
三十三重天和十八层地狱,转换得如此迅速。
三、
阳光底下没新鲜事。
390年前,荷兰的郁金香,一株换套豪宅;34年前,长春的君子兰,最贵的一盆10万,被称为“绿色金条”;以及,一斤卖68万的普洱茶,从2万一吨暴涨到800万一吨的黄梨木,比北京房价还高的比特币...
古今中外,炒作的套路大同小异。一,寻找卖点,没有卖点便制造卖点;二,物以稀为贵,强调稀缺性;三,强行向大众推广、宣传,制造繁荣景象;四,示范效应,先进场的人稀里糊涂或刻意赚到了钱,吸引接盘侠。
简单的套路,往往有效,谁让利字当头,头昏脑胀。前人掉过的坑,换种伪装,便有人飞蛾扑火,还争先恐后,最后倾家荡产都没处哭去。
这能怪谁呢?在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时,不妨先想想,在社会这条食物链上,自己是处于什么位置。
其实,要想看清是否炒作,根本不需要太高智商,最基础的常识就能应对。
王小波曾写道,“从小我对讲出来的话就不大相信,越是声色俱厉,嗓门高亢,我越是不信,这种怀疑态度起源于我饥饿的肚肠。和任何话语相比,饥饿都是更大的真理。”
处处亩产30万斤,人人却都饿着肚子,这就不符合常识,假的。
如果炒作太过以假乱真,那就记住股市里的一句话:“卖菜的都在谈论股市的时候,是绝对的卖出期。”
其实我说这些都是废话,道理谁都懂,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