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照片,文字森林的云
去年9月,
在从乌兰布通草原回来的路上,
在承德附近的服务区,
在一块瓜子上,黄杨籽上,
我看到移动了。
仔细看。
是螳螂。
多好的伪装者啊, 它几乎和环境完全融为一体。
它小小的头部, 能360度旋转, 不知这在动物界是不是绝无仅有 ?
螳螂是肉食动物, 生性可以说得上凶残, 但它的模样却没有让人感到什么恐惧, 甚至会有一种误解, 恍惚间觉得它很像食草动物。
那只螳螂, 让我记住了那个服务区, 以至于加深了那次草原之行的印象。
今年的4月15日左右, 我和朋友去爬泰山的麦黄山, 下山时, 带回来一个螳螂下在草棵上的卵鞘, 学名叫螵蛸。 我把它放在书房的一个笔筒里, 它就那么悬在半空, 没有一点动静。 有一段时间, 我有些怀疑, 那里面会不会真的有小螳螂呢?
一看到有蚜虫, 小螳螂迫不及待地俯下身子, 开始捕猎。
结果, 到了5月22日, 晚上我回家, 忽然看到一只绿色的小螳螂 爬上了台灯的灯柱。 再仔细看, 电脑屏显上, 书本上, 笔筒上, 全是小螳螂。 我赶紧找了个塑料瓶, 挖出气孔, 将小螳螂一个个捉了进去。 因为它们太小、太轻, 捏的时候, 手指头上根本没有感觉, 所以, 拿的时候一定格外小心。
刚出生的小螳螂主要以蚜虫为食, 我又到小区去找蚜虫, 用塑料袋带回来, 放进塑料瓶里, 小螳螂一看到有蚜虫, 迫不及待地扑了过来, 抓起蚜虫就放进了嘴里。 蚜虫要跑, 小螳螂的前臂快速伸出去, 夹住它, 使它动弹不得, 然后又放进嘴里。 在螳螂的咀嚼中, 蚜虫挣扎着, 越来越小, 最后消失在螳螂小小的口器前。
仔细看的话, 能看见这只螳螂的嘴里 还衔着一只蚜虫呢。
一片剪来的杨树嫩叶上, 布满蚜虫, 叶子的上下面, 各有一个小螳螂。
过去都是见到的螳螂成虫, 还是第一次见刚出生的螳螂, 没想到它们行动起来格外迅速, 长长的细细的腿, 腾跃起来就像是在滑行和飞翔, 几下就能从塑料瓶的底部到达瓶盖处。
小小的螳螂, 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
螵蛸放进塑料瓶内后, 第二天, 又有新的小螳螂孵化出来, 刚出的螳螂身体是绿色的, 近乎于透明, 显得更为娇嫩。
这只螳螂也在起劲地捧吃蚜虫。
和许多小动物不一样的是, 因为螳螂的寿命只有6到8个月, 螳螂出生时, 母螳螂与公螳螂早已经死掉了, 所以, 螳螂们就从来没有见到过自己的父母。
小小的塑料瓶里, 密密麻麻聚集着三四十只小螳螂。 据说, 一旦食物不够, 螳螂之间会互相残杀, 啃食对方。
这只螳螂, 在瓶子底部完全展开了身体。
它在瓶壁上逡巡, 也许是寻找食物, 也许是在躲避同类。
这两只螳螂遇到了一起, 互相都很敏感, 都快速地跳开去。 后来, 我还真看到两只螳螂之间的战争: 一只螳螂一边吃着蚜虫, 一边还用一个钳子 夹住另一只螳螂的头顶的长须, 使它不得动弹。 之前, 两只螳螂的前肢纠缠在一起, 好久都没有分开。 那只螳螂后来的命运, 可想而知。
它们更喜欢聚集在瓶子顶部, 可能是因为挨近通风口的缘故吧, 因为那里空气新鲜?
在捉螳螂进塑料瓶时, 不小心碰掉的螳螂腿儿。
这是一只后来在写字台上发现的, 它已经因为没有食物而死去。
螳螂又叫祷告虫, 因为它的动作 就像是正在进行祈祷的少女。
两只蚜虫爬到一根小草棵的顶端, 茫然不知所措, 它们不知道, 就在近处, 一只饥肠辘辘的螳螂 正虎视眈眈地看着它俩。
我看到螳螂捕食蚜虫的情景, 动作很快, 迅雷不及掩耳。 草棵顶端的蚜虫前一秒钟 还在蠕动爬行, 转眼间, 就不见了踪影。
一个螳螂卵鞘里大约有40到300个螳螂不等, 像图片中这个大的, 估计里面会有很多。 而我拿到家里的要小一些, 可能也就四五十个。
这个就是被我带回家的螳螂螵蛸, 就是因为看见它, 使得今年的我, 和螳螂有了新的不解之缘。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手机摄影艺术”。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