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辽宁省纪委公布了对于华晨前董事长祁玉民的调查结果。祁玉民被开除党籍和收缴违纪违法所得,并将依法审查起诉。
关于祁玉民,我们不想多聊,但华晨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现在这个地步,倒是值得聊一聊的。
要知道在自主品牌汽车发展之初,华晨可是国内最风光的企业之一,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看。
(1)从艰难创业,到走向辉煌
要说到华晨的造车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沈阳汽车制造厂。与一众老牌的地方车企差不多,沈阳汽车制造厂是由沈阳市出资建立,整合了当地的几家机械、汽车配件工厂,最早的任务是生产军用改装车。
沈阳汽车制造厂最早的任务是仿制一些苏联的载货车,后面也开始自己做一些改制,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发动机、变速箱、前后桥制造能力。到1975年左右,沈阳汽车制造厂已经成为国内少有的轻型载货汽车定点生产厂家之一。就像我们在《平凡的世界》等电视剧里看的一样,在那个国内一穷二白的年代,有技术的企业还是非常吃香的。
到了1987年,沈阳市以沈阳汽车制造厂为主体,合并了当地一系列企业,共同成立了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华晨的前身。然而此一时彼一时,这个时期的金杯汽车与当时很多地方车企一样,设备老旧、人心涣散、生产效率低下,已经开始维持不下去了。
这个时候一个"奇人"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僵局,那就是至今沈阳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仰融。由于时间太久远,关于他的传说可谓是千奇百怪。有人说他是经济学博士,也有人说他其实就是个炒股的,机缘巧合"开了天眼"。但不管怎么说,在金杯汽车最危难的时候,他的华博财务公司出钱拯救了这家地方车企。
随后仰融成立了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并把自己手上的金杯股票转了过去。再之后他通过一系列运转让华晨中国成为了金杯的大股东,并成功在纽交所上市,华晨也得以成为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中国企业。
在仰融的领导下,金杯的客车业务进入快速增长期,甚至成了国内轻型客车市场的老大。而到了90年代私家车市场开始迅速增长的时候,华晨也迅速开始涉入家庭轿车市场。
仰融并非搞汽车的科班出身,但是他对市场和资本运作有着非常强的嗅觉。在预见到国内汽车市场会迎来爆发期之后,华晨迅速敲定了一系列合作计划,包括与通用合作生产SUV和皮卡,与宝马合作生产豪华轿车,与雷诺、丰田合作生产经济型小车,与三菱合作生产发动机,甚至还有与福尔德这样的零部件巨头合作开发发动机。
而在自主研发方面,华晨也在筹备自主的中华轿车。请到了国际一流的设计师,冲压、涂装、焊装、总装的工艺设备全来自国际一线供应商,准备干一票大的。
到2000年,第一代中华轿车正式上市,在当时被认为是自主品牌轿车的顶级水平。而这一年,华晨集团的净利润,在国内仅次于南北大众。就在这一年,沈阳市政府授予了仰融"荣誉市民"的称号,可以说是他最为风光的时刻。
随后仰融找到了英国罗孚汽车谈合作,因为看重了后者的发动机技术。他提出了一个相当"超前"的构想,双方成立合资公司,中方提供场地和工人,英方提供技术和设备,所有的汽车都在中国生产,并返销欧洲。在中国和亚太地区挂中华牌,在欧美地区挂罗孚牌,这样的合作模式前所未有。
但他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觉得这个项目太过宏大,放在拥有大港口的浙江宁波更加合适。随后,仰融被华晨董事会解除了职务,华晨汽车集团重新成为了一家国有企业。
(2)成也宝马,败也宝马
仰融走后,华晨的业务立马应声而跌。到2004年,中华轿车的销量已经由巅峰时期的年销2.5万辆,跌到了1.09万辆,由盈利转为亏损。金杯客车的销量也下滑了近20%,从轻客销量冠军的宝座跌落。
2005年,祁玉民正式接手了华晨。此时距离仰融离开已经有三年,华晨也从昔日的自主品牌龙头,变得举步维艰。用祁玉民的话说,自己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
祁玉民的解决方式也非常简单粗暴,直接发起了价格战。对旗下的中华轿车进行了大降价,并开始往低端车型渗透,推出了8.58万起的中华骏捷。这对于之前定位是做自主高端轿车的中华品牌来说,还是非常新鲜的。这种做法"伤害"了一批老用户,但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
仰融时期洽谈的各类合作,基本都已经中断了。通用最后找到了上汽,产出了"神车"GL8,包括罗孚最后也被上汽收购,成为了上汽的荣威品牌。
好在华晨"留住"了宝马,但选择将财务、销售的控制权都交给了宝马。因此虽然华晨宝马与其他厂家一样都是合资公司,但它对于合资公司的控制权,基本上是最弱的。
这样做有利有弊,一方面给了宝马极大的自主权,可以放手大干,在国内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作为"最像外企"的合资企业,宝马为华晨宝马的业务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不仅引入了3系、5系等一系列畅销的车型,还打造出了极具艺术魅力的铁西工厂,是宝马的全球示范工厂,作为一个汽车工厂甚至还是4A级景区。由于双方50:50的占股分配,宝马也顺利成为了华晨集团的利润奶牛,可以源源不断为集团输血。
但弊端也很明显,毕竟如果你能轻松赚到1万块,你还会为100块拼命吗?在仰融走之前,中华汽车还处在高峰期,算是国内一线的自主品牌,不管是销量还是价格,都是一流的。但真正说到盈利,也就一年几千万,跟宝马随随便便的一年十几亿利润相比,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这一时期的华晨是相当分裂的,一方面它看不上其他自主品牌,比如哈弗、吉利,吭哧吭哧卖车其实也赚不到几个钱,一方面也想着能不能重整中华品牌,毕竟宝马的控制权并不在自己手上。
但结果是技术发展与其他自主品牌越拉越远,中华品牌也不断被边缘化。
(3)老师没好好教,学生也没好好学
华晨也不是没想过自救,它也曾经尝试着往高端冲刺。但薄弱的自主研发能力,又让它无从着手。2015年,华晨推出了高端车型华颂7,定价23.77万元-28.77万元,直接挑战GL8。这款直接采用了宝马"N20B20" 2.0T发动机,罩盖上写着"Supported by BMW Group Technology",配采埃孚6AT变速箱。
但结局很悲惨,这款所谓的高端MPV用户并不买账,销量长期在两位数、三位数之间徘徊,甚至于停产多年之后,还不断有库存车被爆出来。
华晨也尝试找宝马要一些核心技术,花大价钱让宝马转让了两款发动机的生产权,也就是宝马已经淘汰的1.6T、1.8T发动机,还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王子"发动机。华晨的想法很好,既能满足自己的使用需求,还能外销给其他车企赚点外快。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在国内随便拿点外资技术赚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一线自主品牌都用上了自主研发的发动机。"王子"发动机并没有多少企业买账,华晨在这单生意上又亏了。
压倒华晨的最后一根稻草,无疑是宝马的"叛变"。在失去了设计、定价权,失去了财务、销售权之后,华晨在宝马中国内部已经完全失去了话语权。2019年1月18日,由股东们赞成通过,华晨中国股东大会批准将华晨宝马25%的股份卖给了宝马集团,双方股比变成了75%:25%。华晨不仅损失了大量利润,也彻底失去了对宝马中国业务的控制权。
华晨的衰落已经不可避免,回顾这20年来的"掉队"。固然有宝马这个老师对技术严防死守的缘故,但华晨本身对于自主研发也是不思进取,只想躺着收钱,最终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过。
(4)功夫拍案
对于自主品牌的发展来说,华晨的事情本身是一出悲剧。尤其是自主品牌突飞猛进的这十年,华晨却彻底跌向了深渊。
祁玉民一直坚持自己没有错,并强调自己是被"赶鸭子"上架,于华晨是有功的。但这么多年多自主技术发展的忽视,25%股权和华晨宝马控制权拱手让人,大价钱接手一大堆宝马淘汰的技术,他真的能行得正坐得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