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上最后一艘“大铁壳”停靠在黄沙码头。
还记得你最近一次坐船是什么时候吗?想必你已习惯了地铁公交,早已忘却了渡轮的味道。广州城水网密布,渡轮曾兴旺一时。在二三十年前,渡轮是沿江而居的广州人穿梭河道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道路桥梁的飞速铺延,各类交通工具的快速普及,乘船过江的人日渐稀少。11月27日是渡轮穗轮807在江上摆渡的最后一天,小更来到珠江边记录下它最后活跃于人前的一刻。
1988 --- 2018
回忆在深秋
△上世纪80年代,珠江上出现“铁壳船”,从此广州渡轮进入钢铁时代。双层的穗轮807于1988年投入珠江运营,白、绿、褐构成了整艘船的色调,它被广州市民亲切地称为“大铁壳”。
△近年来,穗轮807的主要乘客以黄沙市场的水产商贩为主。他们骑着三轮车、摩托车、自行车,运送各种货物往返于黄沙和芳村之间,享受渡轮带来的便利。图为一楼船舱。
△二楼船舱设置了大量的座位,坐在船上,吹着凉爽的风,饱览珠江两岸景色,十分惬意。大部分乘客不知道当天是穗轮807运营的最后一天,一切像往常一样。
△当珠江上还只有人民桥和海珠桥的时候,人们都靠着渡轮过江上班。在最高峰时,穗轮807可以载800多人,算是珠江渡轮中的“巨无霸”。一位街坊说:“以前辉煌的时候,几只大船不停地运输,几十年了,当然有感情啦,我开始工作的时候就是靠这条船的,一直到现在。”
△30年来,珠江建起了过江隧道,架起了多座大桥,地铁线网逐步完善,“大铁壳”见证了珠江两岸交通的高速发展,也慢慢老去。一艘渡轮的年限只有30年,从1988到2018,穗轮807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在附近散步的一位女生路过黄沙码头,看到充满年代感的穗轮807停靠在岸边,不自觉地就上了船,“想随心体验一番,吹吹风,蛮舒服的!”
△穗轮807从每天早上6点开始运营,到晚上10点收工,一天往来黄沙—芳村航线97趟,最早的票价是每人4毛钱,现在是1块钱。叮铃铃,钟声响起。驾驶员看了看后视镜,船舱门关闭,开船。
1988 --- 2018
摆渡人
△穗轮807的神永东老船长,今年60岁,肤色是行船人惯有的黝黑,有些许皱纹的脸在阳光下显得神采奕奕。他从19岁开始行船,到现在已经有41年了。2013年从穗航公司退休后,他被返聘到穗轮公司工作。
△2017年11月,更广州以神船长为主人公,拍摄了微纪录片《807老船长》。影片最后在老船长唱谭咏麟的《爱在深秋》的歌声中结束,感动了不少网友。在刚刚过去的10月,神船长还因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入选“更广州年度人物”。谈及退休后的生活,他说:“退休的话就回去带孙咯!”
△驾驶员与船长轮流驾驶穗轮807,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一直维持穗轮807的航行,到了饭点都是在船上吃快餐。船上没有手机,大多数的休息时间他们就在二楼的甲板上抽支烟喝杯茶。旁人可能觉得这工作很枯燥,神船长挥手一笑说:“习惯了。”
△“大铁壳”靠泊,水手将头尾勾固定,每天重复这一系列动作,早已烂熟于心。穗轮807的船员去年有9个人,今年减少为6个人,分成甲乙两班轮换。
△每天晚上,值班的船员从储物柜拿出睡袋和床具,就睡在休息间里。守夜守到第二天6点开头班船,到7点才可以交班休息。穗轮807的船舱和新型的水上巴士不同,不是封闭的船舱,因此冬天守夜十分寒冷,夏天又因船的材质是钢铁而格外酷热。
△在大多数的休息时间里,神船长就站在二楼的甲板上,望着上上下下的乘客。据悉,退役后的穗轮807暂时停靠在南浦锦绣半岛码头,未来将被改造为广州水上交通博物馆的一部分,继续满载老广州的集体回忆漂浮在珠江上。
△11月27日22:00,穗轮807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个航班。穗轮807的30年摆渡史,无论是对神船长还是对乘客而言,都是心底不可磨灭的时代记忆。
图文✎林泽君
未 经 允 许 请 勿 转 载 到 其 他 公 众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