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企业界有着这样一种说法“技术的本田,商人的丰田”,对于商人的丰田这一说法想必大家不难理解,作为近些年连续蝉联世界新车销量冠军宝座的新晋霸主,丰田在产品与营销方面为日本企业树立了榜样;但是说到“技术的本田”,普通消费者可能很难读懂隐藏在这句朴实话语之中的深厚含义。
是的,本田在科技方面的实力远不是我们身边常见的雅阁、飞度等家用车所能概括的。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本田的科技世界,看看这个以技术创新为企业根基的品牌有哪些我们所不太熟知“拳头产品”。
以探索和创新为主导的“本田工程师文化”
1948年9月24日,本田宗一郎在日本滨松创立了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和汽车“创世纪”时代的那些汽车先驱一样,本田宗一郎也是一位工程师出身的车企创始人,在他的主导下,本田从制造简单的燃油助力车起家进入了摩托车制造领域,后来逐步凭借优异的产品品质和赛场表现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
△本田技研的第一款车型“本田A型”燃油助力车
本田的汽车业务更加传奇,它在1962年推出了自己的首款汽车S360,到了1964年就开始参加F1大奖赛了。
△车神塞纳与上世纪80年代的本田-迈凯伦赛车
自此开始,运动精神就一直是本田汽车产品的主打“标签”,无论是在民用车领域“大杀四方”的思域Type-R亦或是曾拥有“东瀛法拉利”美誉的超跑车型NSX,本田在家用车和性能车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在用户中形成“技术领先”、“品质出众”的品牌口碑。时至今日,本田汽车已经成为世界上产销量位居世界前十的知名车企。
本田的这些成绩或许对于资深车迷来说并不稀奇,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本田技术立足,以工程师为主导的企业文化才是取得如此成就的根基。从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开始,这位精于技术的“科研狂人”就在企业中立下规矩:每一代本田社长都必须是技术系出身,营业和事务系的员工不能升任社长;更重要的是,即便是本田家族的后人也不得轻易涉足公司运营事务。这也就造成了此后本田社长全由工程师出身的“非本田氏”所占据,这与“丰田氏”主宰的丰田汽车截然不同。
本田技研的拳头产品-Honda-Jet
现如今,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多门类的大型跨国企业,旗下不仅有本田汽车这样的世界前十的汽车制造企业,同时还拥有摩托车(世界第一)、商用发动机(世界产销量第一)等传统制造类企业。
在前沿科技领域,本田技研还开发出了诸如自主行驶的摩托车:
世界上仿生程度最高的人形机器人-Asimo:
移动办公座椅,个人移动工具UNI-CUB:
智能穿戴式医疗器械:
以及今天我们要着重介绍的,本田科技的集大成者-HondaJet,一架本田设计制造的喷气式公务机。
关于汽车品牌与飞机的渊源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例如瑞典的萨博、德国的宝马,以及日本的斯巴鲁,这些我们熟悉的汽车品牌早些年都是从航空工业起家,但是本田却走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1986年,在本田汽车、摩托车影响力不断扩大,整个集团步入稳健发展时期之后,本田技研开始涉足航空领域,并于该年成立了本田飞机事业部。
本田之所以投入航空领域,同样是与其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有莫大的关系,众所周知这位技术出身的科技达人同样也是个飞行爱好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起公司就秘密开始了航空方面的研究。
1993年,本田研发的首款喷气机-HA20原型机研制成功▽,只不过这架飞机只是试验品,没有投产。
1997年,本田飞机项目总工程师即后来本田飞机公司CEO藤野道格先生首次提出了OTWEM布局(Over-the-Wing-Engine-Mount),将两台发动机布置在主翼之上,这也成为HondaJet最初的蓝本。
2003年,第一架HondaJet原型机首飞成功,接下来是漫长的试飞过程,直到2015年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认证,按照咱们汽车领域的话来说,HondaJet拿到“准生证”了!至此“插上翅膀的”本田完成了水陆空“全领域发展”的目标,成为了业务范围涵盖几乎所有交通领域的全能型企业。
△本田F1 摩托艇
△带有VTEC技术的本田船舶发动机
本田造的飞机究竟有啥特点?
HondaJet全长近13m、高约4.5m,属于标准的小型商务喷气机。从级别来看,其属于标准的轻型或者说入门级喷气式公务机范畴,与塞斯纳奖状M2和巴西航空工业飞鸿100属于同级别竞争对手。在设计上,HondaJet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动机布置方式。不同于传统轻型飞机发动机安装在机尾的常规设计,HondaJet采用了获得发明专利的革新型OTWEM布局-将发动机安置在机翼上方。
△本田专利的OTWEM布局方式
这种本田专利性的OTWEM布局方式具有诸多优点,首先是可以降低机翼压力,由于飞机起飞后大部分重量将集中在翼根部位,需要对机翼做更多结构加强导致重量上升,而把发动机放在机翼上相当于减轻了机体的重量,所以就不需要那么多结构加强。
将发动机固定于机翼之上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节约机身空间。相比于传统公务机发动机尾吊布局▽,HondaJet无需在机身上布置发动机支撑件所以可以节省出机舱后部的空间,令机身内部更加宽敞。
另外,这种布局还能有效降低阻力。理论上说机翼上部气流流速较快,高速飞行时会更早接近音速,导致阻力猛增,不适合布置发动机短舱,但HondaJet的发动机短舱的位置经过了精确计算,可以做到使升力系数提升,还可最大限度减小高速飞行阻力提升经济性。除此之外,OTWEM布局对于降低噪音以及减小机舱震动也有很大帮助。
不过,这种造型也给飞机设计带来了不少难题。为了把对机翼的影响降到最低,可以看到HondaJet把发动机短舱布置在机翼后部,这样就尽量保持了机翼的“干净”,获得足够大的升力。另外发动机也安装得比较高,躲开低压区,避免对发动机进气产生影响。
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发现,整个发动机舱会布置得比较高,强度、受力和阻力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设计分析,增加制造难度。还有就是这种造型从美学角度来说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能够接受。
聊完了OTWEM布局,我们再来看看这款飞机的其他方面。和汽车一样,减重是航空界的主流趋势,这架飞机也不例外,机身上的一些舱盖采用了碳纤维材质,不过机体和机翼等主要结构依然是传统铝合金。
机头的造型经过空气动力学修型,最大限度降低阻力。驾驶舱风挡玻璃的锯齿形边缘很像是隐形战机的机舱盖,实际上它是加热除冰装置。
HondaJet的机翼为传统下单翼设计,形象一点说是从机舱的“机腹”部伸出两只“翅膀”。在机翼的设计上,本田的工程师采用了新型的SHM-1层流翼型,目的同样是减阻。
在之前的一些战斗机上常见的翼刀同样也被HondaJet所采用,其作用在于抑制附面层向外侧流动,提高大迎角下的可控性。翼尖小翼是目前很常见的设计,作用是能抑制涡流,降低诱导阻力,提升效率▽。
HondaJet装备与通用电气合作开发的HF120涡轮风扇发动机▽。
这台发动机为双转子结构,风扇直径1.1米,两级低压压气机+单级离心式高压压气机,旁通比2.9,最大推力2095磅,约950公斤。
性能方面,HondaJet的最大巡航速度可达778公里/小时,最大升限13100米,在同级别中具有较强优势。在NBAA IFR备份燃油条件下,最大航程为1223海里(约2265公里)。该怎么形容它的巡航能力呢?如果从北京为起点,这架本田的公务机几乎可以飞上海一个来回,或者一个香港的单程飞行。
进入机内,先看驾驶舱。HondaJet装备Garmin G3000全液晶航电系统,这套系统具备三台14.1英寸的彩色多功能显示器,并且首次采用了触屏操作,省略了以往飞机上的大量传统按键,实现了很高的自动化水平,操作便利。
驾驶舱的人机工程设计也很下功夫,明显借鉴了汽车的元素,界面友好温馨,例如这个发动机启动按钮,与汽车上的十分相像,把繁琐的操作变得简单轻松,很有创意。
HondaJet的客舱采用了4+1的座椅布局:4个标准乘客座椅+1个乘务员座位。4名乘客拥有长3.69米、宽1.52米和高1.45米的乘坐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机舱的后部拥有一个完整功能的洗手间,提升了舒适性。得益于发动机布局,这款飞机的机头和机尾还拥有总共1868.9升的储物空间,表现出色。
总结:
总的来说,HondaJet是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无论是创新的OTWEM布局还是精致紧凑的机舱设计无疑都体现着本田技研的科技实力。此外,我们从这架飞机上也看到一些来自汽车领域的理念,例如实用的内饰设计和最大化的空间利用,可见汽车和飞机之间还是有不少的相通之处。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款飞机在美国的售价为450万美元(约合3千万人民币),这个价格对于国内那些动辄一掷千金来收藏各种稀有超跑的中国土豪来说,性价比不言自明。接下来就让我们静观国内第一个本田“机主”的诞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