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翼城统筹城乡教育资源,让优质校带动薄弱校发展——
大山里办起好学校(深聚焦)
人民日报记者 周亚军
核心阅读
近年来,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大力推进“最美乡村学校建设”,统筹城乡教育资源,让优质校带动薄弱校发展,生源逐渐“回流”,大山里的孩子也能上好学校。
翼城,曾是山西临汾的教育弱县。生源不稳、师资短缺、质量不高……始终是困扰当地教育发展的难题。
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稳定乡村生源,不仅关乎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也关乎消除贫困代际传递和提振乡村振兴信心。
近年来,翼城县大力推进“最美乡村学校建设”,统筹城乡教育资源,让优质校带动薄弱校发展,生源逐渐“回流”,大山里的孩子也能上好学校,乡村建设呈现出新的风貌。
城挤、乡弱、村空
“山里人可恓惶了,谁不想在家门口念书啊”
两年前,48岁的李国红从县城转战山区,挑起浇底乡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的担子。
尽管早有思想准备,李国红上任后还是吃惊不小:全乡学龄儿童584人,他的学校连个零头都不到,只有70人。
更让人焦虑的是,就这点学生,还不稳定。六年级14个毕业生,6个要下山读初中,越是学习好的,家长越急着送走。
与山区学校的冷清相比,县城里“人满为患”。北关小学和西街小学的校长每到开学季,手机干脆关机。
城挤、乡弱、村空,正是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的回归”,翼城县县委书记杨春权说,“学校担负乡村教化和文脉延续重任,必须首先振兴。”
浇底乡石门河村的张老汉今年69岁,即便右腿行动有些不便,每周仍要骑摩托跑十多里山路,接送孙女上下学。老张欣慰的是,孙女成绩不错,也正因此,才一直寻思转去山下,读更好的初中。
为了说服老张不把孩子转走,李国红又算经济账,又打感情牌:转到县城得有人陪读,还要租房子,各种开支,一年就得多花2万多元。再者说,你年龄也大了,别说县城,就是转到离县城近些的北撖中学,也要35里路,骑摩托安全吗?孩子万一有个头疼脑热,招呼得及吗?
老张听得眼眶红红:“山里人可恓惶了,谁不想在家门口念书啊!孩子个个都是宝,都想教育好,可山上教学水平差啊……”
“与其让山区学校在那僵着,还不如彻底办好它,让山里娃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翼城县教育科技局局长郭艮山下了决心。
创造条件选贤任能
“家属都调来了,这回保险了吧”
李国红刚来时,4个学生怎么劝都没留住。可不久之后,转走的学生,又都回来了。
咋回事?
起初,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个新校长无论周末还是假期,都不出校门一步。不是给新来的教师拉电线、装灯泡、铺床板,就是叮叮咣咣改造宿舍暖气管道,整修餐厅食堂。
一遇上学生家长,又像个话痨,聊完教育孩子的方法,就说“最美乡村学校”的新教学楼有多气派、塑胶跑道有多实用……
渐渐的,有家长觉着这个校长不一般。“他一来,孩子们天天都有免费新鲜牛奶喝。山里头日子紧,买得起牛奶的,也没见天天给喝呀!”
对家长触动最大的,要数两件事:一是老李给幼儿园“高配”了一名本科生当班主任;二是主动提出把爱人从平川调到浇底来。
“家属都调来了,三两年肯定不走了吧?我儿子初中这3年,这回保险了吧?”
“幼儿园都是大学生给教了,小学初中还能差喽?听说今年还要来好老师,以后再也不用花钱往下跑了。”
……
一个好校长能带活一所学校,家长们放心了。
为了选出好校长,翼城掀起一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大考,和李国红一样赶赴乡村教育一线的新任校长就有6人,县直薄弱学校新配校长3人。
“选任之后充分授权。”郭艮山说,以往副校长的任命、中层干部的任免,都得教育局拍板,现在全部授权给了学校,这两年山区学校就配备了6名副校长。
“最美乡村学校建设”,只有好校长还不够。翼城克服编制不足的困难,采取社会招聘、公费师范生录用、争取特岗教师指标等办法,引进优秀教师100多人,其中72人全部补充到山区一线。
乡村教育的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翼城压实乡镇责任,6个薄弱乡镇的党政一把手兼任辖区内学校党支部第一书记,强化政治引领,破解发展难题。
“这个乡镇帮着配建塑胶操场,那个乡镇解决垃圾转运难题,还有爱心企业保障山里娃天天有鲜牛奶喝,政协委员捐赠爱心书包服装。”西阎学校校长王立宏扎根山区30多年,感慨道,“县委政府越是重视,学校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位置越是重要”。
教育联盟让资源“逆行”
“缺啥老师就派啥,回来还优先提拔”
“山上的想下山,下了山的想进机关,进了机关的想啥也不干”,这是翼城教育界的积弊。然而,随着城乡联动的学校结对,“逆行”乡村已渐成风尚。
最近,翼城汇丰学校的教师王琴琴主动申请到山区服务,消息一经传开,校长李和平的手机被打爆了,找上门的都是山区学校校长,有的说尽了好话,有的倒尽了苦水,都想争取这位省级骨干教师。
浇底的李国红和桥上的赵义军,这俩校长跑得最欢,争得最起劲。
浇底学校是汇丰帮扶对象。去年,得知当地信息技术课和体育课开不起来,李和平就派了老师过去,一周3天,开足开好课程;得知初一数学薄弱,汇丰又派骨干教师去支援,一个学期后,仅有的13个孩子中,9个考了100分,整体成绩冲到山区第一名。
汇丰还确立制度:山区学校缺啥老师就派啥,每名教师必须赴山区学校服务一年,回来在评模、评优、职称晋升方面优先考虑。
近年来,翼城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将全县中小学校划为8个“联盟”,由县域内优质校校长负总责,开展教师联合教研、学生联合竞赛等活动,让县域学校带动乡村发展。
县城给乡村托底,提升了山区学校教学质量,也促进了生源回流。2019年,全县生源回流乡镇近10%。
与此同时,翼城打破县域保守观念,与清华附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据统计,全县已有上千名骨干教师赴清华附中等学校培训,上万人次接受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讲学培训。
不过,赵义军这样的山区校长也担心,“越是好苗子越怕留不住”。
“县里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对山区教师比照乡镇公务员落实待遇,可堪大用的,不唯资历、不唯年龄,唯才是举,即便特岗教师刚转正,也可以直接提拔成校领导。”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刘锋给赵义军吃了定心丸。
为乡村振兴带来希望
“我长大也要当山民,建设家乡!”
历山脚下长大的侯东升,是个90后。上学时,他跟父亲上山打松塔,无意发现了珍稀药用菌猪苓,一小袋就卖了800多元。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那时起,侯东升心底一直有个声音:“菌菇能养家。”
侯东升不会想到,多年后,当他大学毕业回到西阎镇曹公村,盖大棚种菌菇的时候,最大的阻力竟来自父亲。
“我爸是老观念,觉得念完书应该留在城里。”
两年过去,投入全部收回并已有盈余,侯东升请全家到县城下馆子,他本想寻求理解和支持,没想到父亲依旧反对。
眼瞅争吵一触即发,在西阎学校读五年级的小侄子语出惊人,“历山是华北生物资源宝库,我长大了也要当山民,建设家乡!”
“小孩子从哪学的这个?”“学校教的!”
看着大人们惊愕的表情,小侄子骄傲极了,像考了100分。
“乡村学校并不意味着落后,乡村的自然与文化、生产与生活,都可以成为教育资源,要让乡村儿童和青少年认识家乡的特质和比较优势,确立乡村自信,扎下乡土根脉。”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说。
翼城最偏远的西阎学校,过去学生流失一半,现在生源全能留下,与植根乡土自信的教学改革密不可分。
“只有尊重乡土、看重乡土,才能回归乡土、振兴乡土,教育是改变观念的最好办法。”杨春权说。目前,翼城正在探索将乡土文化、历史、风物等要素与现代的法治、金融、健康等结合起来,努力在乡村儿童的心中播下守护和创新的种子。
人才回归,需要新的乡村价值引领。去年12月,翼城举行第一届突出贡献人才颁奖典礼,各行业各领域的22名人才受到表彰,侯东升等多名乡土人才榜上有名。
在翼城,最美乡村学校建设逐渐勾勒出一幅图景。这幅图景中,不只有教育发展,还有乡村振兴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