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欢
“有话好好说,别动不动就cosplay……”
号称“六年磨一剑”的沥血之作《摇滚藏獒》和“十二年终于等到你”的圆梦之旅《大鱼海棠》同日登录暑期档。不过,从上映一周的情况来看,《摇滚藏獒》并未掀起太大波澜,而《大鱼海棠》虽然热度不断攀升,但对其评价可谓“冰火两重天”,之后甚至发生了口碑的“断崖式下滑”。
《大鱼海棠》的画面设计、技术运用着实让人惊艳,但在内容层面,其故事主题、人物设定、剧情走向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硬伤。“中国元素”+“十二年之久”组成的情怀牌,成了电影宣传的利器。业内一研究者表示,目前市场现状,情怀甚至比质量更能快速营造口碑,吸引观众,也更便于宣传炒作,因为极端的情怀可以延伸生出道德绑架。
△《大鱼海棠》剧照△
国产动画片总是被诟病,过去将责任归咎于资金欠缺、技术不足,但如今,资本大举进攻国产动画领域,《大鱼海棠》投资3000万;《小门神》仅建造费就达7000万元,总投资过亿;《摇滚藏獒》投资高达6000万美元;后面将要上映的《精灵王座》投资4500万……均已达到或者超过一部中等真人电影的投资。
在技术、配乐、宣传等方面,国产动画确实都有了提升,但情节却仍然很少赢得好口碑。不同于真人的电影电视剧,即便没有好的剧本,如果有可利用的营销点,如热点明星出演等,也能赚得盆满钵满。而动画作为一个需要各个方面倾尽全力的行业,在国内似乎反而并不怎么收重视。其中包含的因素既有影视娱乐行业长期以来的顽疾,也有动画行业自身的桎梏。
定位低龄:动画=幼稚,动画≠电影?!
拒不完全统计,中国银幕总数约3万块,城市影院近6000家,中国的电影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而且已经成为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票房。从投资涌入的程度来看,影视行业的资金规模正在逐年增加。
然而,国产动画目前在国内的认知仍然处于“儿童片”的误区中,在整体电影总票房中,国产动画所占票房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最主要的一点便是国产动画的市场定位主要还是停留在儿童受众上,而非全龄化。《熊出没》、《钢铁飞龙》、《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等几乎都是定位给低龄儿童,受众面小。
△近年来上映的较为受欢迎的国产动画△
持此观念的不只受众,市场同样如此。对于国产动画固有的看法,决定了其商业价值极其有限,最明显的一点便是国内院线普遍不认可国产动画电影,排片量极少。在《大鱼海棠》、《大圣归来》之前,国内也曾尝试过《风云决》等全龄化动画电影,但最终却仅获得了3000万票房。
同时,制度层面的不分级也决定了国产动画在官方定义也属儿童娱乐系列。要知道,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的动画产业都是有严格的分级审查制度,只要符合该级别要求都可获通过。
国产动漫电影《龙之谷:破晓奇兵》的美国制片人比尔·伯顿就曾抱怨过中国电影市场对动漫电影的轻视和院线排片的不公。在中国人的普遍认知中,居然还将动画电影与低幼的儿童特供片同等看待,排片只在白天,晚上几乎没有,与年轻人的时间完全冲突,这在北美根本是闻所未闻。
国产动画只是电视卡通片的一种延伸,很少有人认真严肃地把国产动画当做一部真正的电影去对待。反观欧美的一流动画制作公司,3D动画《疯狂原始人》前后筹备了8年(《大鱼海棠》虽然对外宣称耗时12年,但实际制作仅用不到3年),仅设计,就让300多位设计师忙活了3年,自然是细节丰富,情节创新。
剧情之殇:编剧?那是个什么鬼!
一部影片大家首先会关注演员都有谁?导演是谁?哪个卫视和网络平台播出?甚至最后连出品人、投资方都了解了,也不一定清楚编剧是谁?这就是国内电影行业的现状,以导演,甚至是以演员为中心,编剧在整个体系中显得无足轻重。这也就直接导致了行业对编剧要求不严,大牌导演、演员可随时更改剧本的现象,当然剧情烂、人设崩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想要进入动画产业的资本来说,与其等待剧作家成长,电影电视行业自我调整,不如直接买来已有噱头的IP话题。而本应极具专业色彩的影视娱乐产业为了迎合资本,也大搞“拿来主义”。
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成员、制片人杰拉尔德·皮尔里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直接指出中国编剧最大的问题是“故事没讲好,内容普遍缺乏想象力”“情节上欠缺想象力,很多地方有模仿的痕迹”,而《大鱼海棠》就被很多人吐槽,“复制粘贴”了宫崎骏的动画风格,“看电影过程中,很担心下一秒会不会蹦出来个《千与千寻》里的无脸人。”
△《虚幻勇士》剧照△
更有甚者,如广州原色动力(《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制作方),曾冒原创之名引进法国《Code Lyoko》,命名为《虚幻勇士》。其在原片上进行涂改,将所有法文或英文一律改成了中文,并且制作人员上也全打上了中国人名(即译制组名单)而不提法国的工作人员。不过,随后国家广电总局撤销了其播放许可证,并进行了处罚。
照搬照抄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行业拥有持久生命力的保证。资本如果只是以短线投资的方式,着眼于一时大热的IP而忽略切实培养一个高精尖的编剧团队,那这幅“皮囊”无论做的多么华丽,终究是个空壳,想要以此长久获利更是天方夜谭。如今年初,投资1.3亿元的《小门神》野心勃勃地试图称雄春节档,最后却以票房惨败铩羽而归。
宣传套路:除了情怀,毫无技巧可言!
《大鱼海棠》12年的时间轴,郑钧宣称要做东方人价值观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的不忘初心……国产电影虽然开始不定位低龄儿童,但似乎转向了以卖情怀为主了,甚至业内戏称“卖时间比质量”。的确,一部动画不是随便做做就能出效果的。如果一个动画电影3个月出片,那就很难在细节上做到精致,更不可能像国外动画那样奇思妙想。
而且,相比于美国贯穿始终的一套美国梦的个人英雄注意价值观,日本改编漫画、游戏或者小说的群众基础,国产动画都取材于历史故事,或由编剧原创,在市场营销方面,情怀营销的确更利于推广,但一味地卖时间只会让观众逐渐感到厌烦。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剧照△
当大圣的8年手稿流出,观众还泪流满面勇做“自来水”。而《大鱼海棠》12年的故事说多了,只引来“12年炖出一锅坏汤”的吐槽。是《大鱼海棠》比《大圣归来》差很多吗?不见得,不过是观众的胃口吊起来了,可是却没有过硬的质量支撑。归根到底,只有故事、创意、制作都达标的作品,才能赢得观众的赞美,市场的认可。而一部短板太明显,甚至完全不及格的动画,哪怕制作时间100年也没有人会在乎。
《大鱼海棠》的巨大争议,或许正源于观众12年的漫长等待和片方过于高调的口碑营销。一影评人认为,一部好电影未必能撑起一个市场,但是一部被吹嘘成这样的烂电影,真的能毁掉一个市场。
而且,情怀使用过度易产生道德绑架的现象。《大圣归来》、《大鱼海棠》都有类似这种现象。拿《大圣归来》来说,媒体与观众可谓是一片赞誉,少数带有批评倾向的影评下面的总有一大批死忠的反对的评论。如果此时,有人提及即便《大鱼海棠》和《大圣归来》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是与美国、日本等动漫产业大国来比,只能到及格线水准,甚至可能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
有分析称,有争论、有比较才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才能扬长避短,一言堂地情怀抒发只会让国产电影自满自足。
回忆往昔:衰落寒冬有,峥嵘岁月亦有
△《铁扇公主》:国产动画的华丽开端之作△
²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第一部引起轰动的国产故事片、中国“第一”电影插曲。由新华影业公司于1941年摄制;此时正时中国抗战相持阶段。
²手冢治虫(代表作:《铁臂阿童木》)在看过本片后即指出:“一看就能清楚地知道这是一部体现了反抗精神的作品,粗暴地蹂躏中国的日本军遭到了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的痛击,这部影片的意图是一清二楚的。” 他最佩服的人,则是被称为“中国动画之父”的万氏兄弟之一万籁鸣。
△《大闹天宫》:“中国学派”的崛起与沉寂△
²1965年,《大闹天宫》上集在伦敦电影节获得金奖,之后在44个国家连续放映,引起轰动,被认为是中国动画史的巅峰之作,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²此时的国产动画片,除了题材、立意、形象、布景等设计之外,还运用了剪纸、木偶、水墨画、皮影、折纸等中国传统工艺作为表现形式。随着《神笔》、《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在国内外屡获奖项,“中国学派”开始形成,成为一股鲜明的力量席卷世界动画业界。
△《阿凡提》&《黑猫警长》:被市场摧垮的神话△
²80年代,成本,盈利给了国产动画行业当头一棒。此时,国外动画片大量涌入。与此同时,广东成立了大批动画公司,主要为国外厂商进行代加工,人才大批涌入。
²上海美影厂当时一副厂长曾说过:“像剪纸、水墨等等说到底都是手工活,要靠手绘,成本很高,像水墨动画的成本是普通工艺的3倍,但电视台的收购价是一样的,我们为了保持工艺不失传,只能做一些艺术短片和广告片。但即使这样也很难收回成本。”
²系列片《阿凡提》、《黑猫警长》这两部便是盈利意识下的产物,不过这时已经造成了人才断层与内部体制局限等问题。
²1978年改革开放的时候,有关部门对文化的产业属性认识还不够清晰,对动画产业扶持和保护的力度也不够,直到今天才突然发现日本和美国居然可以用一部动画片发行全球,一个半小时赚几亿甚至几十亿人民币。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本就未发展成型的中国动画产业链,便日益衰落了。
△《宝莲灯》&《葫芦兄弟》:辉煌难在,步入寒冬△
国内动漫播出的主要渠道仍然是各大电视台,他们所能提供的播出时段与国产动漫目前10多万分钟的年产量相比,远远不够。同时,电视台还掌握着动画片收购的绝对议价权。
此时上映的无论是《宝莲灯》,还是《马兰花》、《勇士》,票房似乎都不尽如人意,这些影片本身也失去了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学派”的光彩。”2008年取得不俗票房的翻拍片《葫芦兄弟》,也饱受诟病,毫无创新可言。
自此,国产动画与美国、日本的动漫产业逐渐拉开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在逐年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