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植物与太阳、月亮的关系
一、植物和太阳
太阳对植物太重要了。太阳实现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加速了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发展。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始生命生活在有溶有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原始海洋中,当时的原始大气中也没有游离的氧气。原始生命不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从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在缺氧的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不彻底,获取的能量很少。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终于艰难的进化出现,如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它们通过叶绿体,利用太阳光能作为能源,将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为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大量氧气,同时又以碳水化合物作为基本骨架,将吸收的各种矿物质元素如氮、磷、硫等合成蛋白质、核酸、脂类等生物大分子。光合作用的出现标志生物界的同化作用加强,不仅供应绿色植物本身的营养,也维持了非绿色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命。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使生物有充足的能量供给,生物界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由于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有氧呼吸出现了,生物分解自身有机物的能力增强了,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更充足了。
由于光合作用不断的释放氧气,大气中氧气逐渐增多,在强烈太阳光作用下,一部分氧气转化为臭氧(O3),经过亿万年的变化,逐渐形成了离地面的25千米高的臭氧层。臭氧层能滤掉太阳光中过多的紫外线,地球上的生物进化才有了可靠的保证,使原来只能生活在水层下的生物得以向陆地上发展。如果没有臭氧层的保护,所有的紫外线全照到地面上的话,几分钟之内,地球上的树木将会全部烤焦,所有的飞禽走兽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厄运。可想而知,没有臭氧层,就没有生物的存在。
事实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存在、繁荣和发展的根本源泉。
二、植物与月亮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有神奇力量。我们的祖先最早就是根据月亮绕地球运转的周期和位置来安排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并且知道月相变化对植物生长、人体和人的情绪等产生影响。约翰纳·保格和托马斯·珀佩这两个外国人,经过多年研究后,写出了《月亮词典》一书,汇集了我们祖先已经发现和掌握的规律,证实了我国古代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1.农历节令提示的种植活动
月亮影响种子发芽率的高低,农作物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所以农民在耕作、种植时,根据月亮的变化,按照一年中二十四节气而行事的。
进入大寒时节,尽管还是天寒地冻,甚至雪花纷飞,千里冰封,但也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一些植物已经开始萌动;南方的花农已知道在此时对玫瑰花剪枝扦插是最易成活的。
民间谚语“懵懵懂懂,惊蛰浸种”,说的是早春二月,时当惊蛰,蛰伏地下的虫子破土出洞,农民开始浸泡水稻等种子进行春播。又如谚语“春分满地匀”说的是春分到了,是农作物种植的时候了,当令的瓜果蔬菜等都要在这个时候播种种植。在谷雨清明之时,人们都抢着栽种植物和移植树木。
2.月亮圆缺的影响
月亮对地球的引力,使地球海洋产生最大的潮汐。同样,月亮圆缺所产生的气场作用,也影响着人体的变化和人类的生产活动。花与月却有某种神秘的内在联系。常言道:月明花更好。许多花木对月光非常敏感,如胭脂花(紫茉莉)总是在明媚的月光下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而在日出后收敛花容。杜鹃花沐浴在月光下,能开出艳丽的花朵。三色旋花在月下更显得色彩斑斓。花鱼草在月下争芳竞妍,散出成倍的幽香。栀子花和夜来香在皎洁的月光下蓓蕾怒放,香气尤浓。
科学家发现,有些花木如按“月相”进行种植、修剪和采摘,可比平时的效果好。例如玉兰花宜在月满前几天栽植,含羞草可在上弦月后两天栽种,玫瑰宜在月满前修剪,这样可使它们更旺盛。
初弦和满月前不久,水果等果汁特别多,生物产品则含有更多营养物质,香味更浓郁。满月后不久收获蔬菜和水果,品味最佳;土豆和蘑菇也是在满月时最香。
在渐盈月位于巨蟹座和天蝎座时,草的生长速度最快;而同一星座的亏月时,草长得最密,这是割草肯定收获最丰。
植物施肥在满月和亏月时效果最佳,因为这时土壤可以吸收更多水份,而新月时施肥,则效果差一些,这也适用于室内和阳台上栽种的植物。
在月亏时,尤其是在天蝎座时拔野草效果最好。这时修剪树枝和植物也最适宜,因为植物内的汁液量在那时下降,也有助于生病的木本植物恢复健康。同样,在亏月时施肥,在渐盈时打穴效果也不错。
上午露水干后采集的中草药最为精纯。经晒干在亏月时贮藏,会避免发霉,且药力强而持久。
据测定,一轮明月以0.25勒克斯的“光照度”照射大地,相当于40瓦电灯泡在距离15米外的亮度。这样亮度的月光,适合花儿的需要,使其生机勃勃,含香展笑。
柔和的月光与热带名花的关系尤为亲近。誉为“沙漠夜美人”的昙花在夏夜一线,似出水芙蓉。此时,天上明月指引着飞虫去替花为媒,以防烈日烤晒。
花木对月敏感的道理在于月光比日光柔和,而随月亮的盈亏变化,月光的强弱也呈现周期变化。花木长期适应这种环境变化,就形成了各自的“生物钟”。生物钟控制花开时间,大多表现为“月圆花正好”,而月缺花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