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数据地图
今年4月15日是第六个国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这些知识点你知道吗?(一)
1.今年4月15日是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除了军事安全、科技安全等等,还有海洋安全。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沿海渔民频频反映,他们在出海打鱼时捞到一些长相奇怪的不明物体。经鉴定,这是境外国家投放的窃密装置,能实现侦察和情报搜集任务。境外国家在我国海域内投放这些设备,采集我国海域的洋流、水文等数据资料,属于间谍窃密行为,会对我们军舰和潜艇的活动等造成影响,对我们的国土安全、深海安全等构成严重威胁。
2. 近日,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个人(集体)入围名单公布。在入围的个人名单中一张头像图片引起网友们的注意。这张“照片”没有清晰的五官,没有面部表情,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胸前是鲜艳的五星红旗。他的个人介绍也非常简单:江健,男,满族,共产党员,现为辽宁省国家安全机关干警,是一名深沉内敛、精明干练的国安“尖兵”。网友感慨“隐藏的头像和鲜艳的国旗令人动容”。
●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哪一天?
●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或线索,可以拨打哪个电话举报?
●用于保护国家秘密信息的密码是什么?
●你认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在谁身上?
同学们,上面这些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这是中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专题里的题目,这两周许多同学已经在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上做过了。
恐怕同学们会问:为什么要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呢?
这就是本文想讨论的话题:国家安全与同学们的关系。
说起国家安全,同学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间谍、谍战片”,要不就是“军事秘密”这些字眼,没错,国家安全的很多内容涉及军事秘密。
但是,军事秘密并不是国家安全的全部。特别是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国家安全涵盖各行各业,方方面面,比如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足有16种安全。
许多我们平时司空见惯的事物,在某些时候泄露不当都会成为对方的情报。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这为啥还要保密,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
还真不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因为曾对国家安全的无视和疏忽,我们是有着惨痛教训的。当时就是因为一些看似寻常的信息的泄露,中国输掉了一场很关键的战争,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
(二)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它不仅让日本因打败中国而跻身世界列强行列,割走了台湾等大片领土,也让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破产,只能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输掉甲午战争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各方面的情报被日本摸了个一清二楚。早在战争前几年,日本就一边扩军一边派出大批间谍在中国、朝鲜活动。日本的民间间谍组织乐善堂和玄洋社配合军方,派出大量人员到中国民间进行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开战前,日本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线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的详图,宣称已经掌握了清政府总理衙门和北洋大臣的一系列情况,此时的清政府就像是透明玻璃罐里的标本。
后来,更多的情报被结集成三册2000多页的《清国通商总览》出版,有图有标识有文字,俨然是一部侵华必备百科。
而反观清政府,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的阶段,两眼一抹黑。日本在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清朝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削减军费。为修缮颐和园而挪用了海军军费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有心算无心之下,中国焉能不败?
其实当时的国势,中国并不比日本弱,但在对日情报方面,中国不但一无所知,而且因为内部泄密,简直是将整个作战计划摊给了敌人看,情报了解上严重不对等,怎么可能打赢呢?
几十年后,在日本全面侵华之前,又故伎重施,派遣大量间谍潜入中国腹地,将中国的地理地形、水文资料、人情风俗掌握得十分详尽。
在抗战前,中国各地莫名其妙地出现了大量“仁丹”广告。所谓仁丹本是日本一家公司所贩售的口服成药,用于消除头晕恶心、清新口气等。但这么大量出现的仁丹广告并不是普通的商业广告,它的广告图画上暗藏玄机:画面上的老头八字胡的方向指示了道路方向,比如胡子上翘代表道路畅通无阻,八字胡左尖下弯表示左道不通右道通等等。这些广告不但大城市有,一些县城也逐渐出现。抗战爆发前后,国民政府发现了广告中的异样,便命令各地涂抹仁丹广告。
情报工作做到如此程度,所以在侵华战争之初,日本狂妄叫嚣“一个月内解决中国事变”并不是无的放矢。
(三)
惨痛的历史可以让我们吸取教训,让我们警醒,从而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重蹈覆辙。
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我们还真的需要长个心眼。
那有同学要问了,那么多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泄露呢?又怎么去区分哪些是不能泄露的呢?
记住四个字:内外有别。
此前有这么一个泄密案:有境外间谍通过QQ找到了一个十八九岁的大学生小李说:你拍些杂志图片发我,我支付给你报酬。小李一想,拍拍公开发行的杂志照片就能赚钱,太轻松了。于是先后拍了《航空及空军装备》、《海军杂志》和《舰载武器》等刊物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对方,然后收到了“报酬”。接下来对方的要求越来越古怪,也越来越倾向军事领域,比如军校淘汰学生的信息等等,那些普通人很少会关注的信息。
小李没想到的是,自己向境外传送照片的一举一动,早已被锁定。触犯法律的小李竟然还声称:他拍的这些杂志,全部是公开发行的。只要在国内,随时可以查看,怎么会涉密呢?
估计许多同学也会有同样的疑问。那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杂志的版权信息,上面印着“境内发行”,意思就是,它们是给境内读者看的,不是给境外读者看的。期刊都有发行范围,会注明是境内发行,还是海外发行,或者是全球同步发行。在境内发行的杂志就是不宜传送到境外的,更不能传送到境外间谍机关。
更关键的是,别小看这种拍拍杂志的初级任务,国家安全局人员说:它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一次勾连、策反包括情报传递的过程。可以预想到的是,随着小李一步步地答应对方要求,就会一步步沦为境外间谍窃取我们国家机密的工具。
(四)
类似的例子还有,在国家歼20战机研制阶段,试飞是在成都某飞行基地进行的。居住在附近的当地百姓、军迷都会赶去看,看看是没关系,但是许多人还将大量试飞照片传上网,这就不对了。俗话说“内行看门道”,我们看个热闹,专家却能看出军机的各方面细节,材料、速度、性能等等。在正式公布前,这些都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去年4月,江西赣州市会昌县村民张某某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赣州市国家安全局投案自首。他交代:2019年在汕头打工的时候,通过微信结识了某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对方以兼职为诱饵发展利用了他。2019年9月以来,张某某每天到驻汕头某部队港区进行观察记录,拍摄港区舰艇舷号的动、静态情况,通过微信发给对方,然后接收了对方提供的间谍经费近3万元。经有关部门鉴定,他提供给对方的多份资料涉及国家秘密。
境外间谍机构利用年轻人去拍各种军事涉密目标的事,近些年出现了好几起,看中的就是一些年轻人不谙世事,急着赚钱却缺乏安全意识。
还有一些,则是利用了年轻人保密意识不强,对工作中接触的各类资料不以为意。
曾在沿海某县委宣传部工作的邱德桂,因为工作中能接触到一些内部资料,成为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策反对象。有天邱德桂在登录单位工作邮箱查找各乡镇发来的新闻素材时,发现一封邮件,对方问他能不能提供当地一些负面信息、新闻材料,会给予报酬。涉世未深的邱德桂只为一万多元好处费,就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复印、翻拍等方式,向对方提供了一批内部文件资料。而对方的真实身份竟是境外某军情部门人员。
视觉中国 资料图
(五)
可见,泄密这事,并不是仅仅在什么机要岗位上才需要防范的,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稍不注意,就很容易让秘密泄露于外。
一些看似平常的能源、经济等行业数据,很有可能是间谍一直所觊觎的,比如国家的战备粮库、金库信息,这些都是他国想要获得的情报,可以由此分析出我国在经济、农业等许多方面的情况。
曾有个黑龙江的大豆经销商吴某,有次他在网上发布了大豆买卖信息后认识了宋某,宋邀请他担任公司的大豆市场信息调查员。此后吴某十多次将所在地区的大豆品种、价格、产量等相关数据发给宋某。结果宋某是境外间谍人员,专门在境内物色各类情报信息收集员,并通过这些日常的情报,推断分析出许多有用信息。比如,可以相对应地推出相关农产品,抢占国际市场;有针对性地推出竞争产品,挤压我们产品的销售空间等等。这就是一种经济战。
开头所提新闻里说到的渔民捞到不明物体一事,警惕性高些的渔民会上报给相关部门,如果脑子里没有国家安全这个概念,可能就会顺手把探测器当作海洋垃圾,扔回海里,那么我国海岸线的相关情况就被窃取了。
在国家安全教育日,我们看到一句口号说:小心,间谍就在你身边。真不是说说的。
(六)
正因为不在意或者是不了解,许多年轻人会成为境外情报机构盯准的目标。
这些机构已经有目的、有计划地将魔爪伸向大学生,特别是涉事不深的大学新生。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经常活跃在网络和社交平台,言谈之间很容易暴露自己的身份和学习生活情况,成为境外势力锁定的目标。加之年轻大学生缺少对网上复杂斗争形势的教育和认识,防范心理不强,有意或无意间就可能沦为境外组织利用的工具。
中小学生应该从犯错的大学生身上吸取教训。他们为什么会犯下大错?其实就是在青少年时期没有打好基础,没有树立正确的成长价值观,以至在上大学后,经不起诱惑做出了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
还有些年轻人,是一直以来便没有“国家安全”这个概念,随手晒图成了习惯。但是照片中的一件军装、一座保密单位的大楼、一辆开过街头的军车……都有可能成为别有用心者的情报来源。所以,别什么都当照片背景,尤其别在军事基地、军械试验场等地随意拍照,更别将这些信息随意发到社交平台。
同学们上网的时候,对于那些要求加好友的陌生人,要多长个心眼,能不加就不加。如果是新认识的网友,提出一些奇怪要求时,就应该警惕。
(原标题《嘘这是不能说的秘密》《谍影暗战 瞄向学生》,主持人 郭闻。编辑 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