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日本奈良东大寺收藏着唐朝的国宝级文物,就是唐大洪挑选镂空者。
这根尺子的长度,非常标准,按照唐朝度量衡的标准,尺身长10寸,共划分为十个寸格,每个寸格的长度,刚好是1寸,如果换算成今天的度量衡来说,唐时度量衡每寸约等于0.3公尺,即每寸3厘米。
整长30厘米的红尺,以浅浮雕手法,雕刻唐花纹,缀以“凤凰,花角鹿,飞鸟,山楂树”等瑞兽植物,尤其是全尺红色的格调,更凸显出尺子的大气高贵。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红牙拔镂尺”,既代表了大唐巅峰时的顶级牙雕技术,也象征着中日两国文化的友好往来。
如果追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帝王统治者们,非常喜欢,或者说是中意将尺子这种特殊的器物,赠赐给邻国使节或大臣。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尺子在古代,会被视为贵重的礼品呢?
这就不得不从秦始皇说起。
秦朝伊始,由于整个中原一统,秦皇为了有效的管理国家,制定了许多统一的标准,如《秦律》,礼乐等。
当然,还包括度量衡。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二十六年,法度衡石丈尺。
可能很多朋友对度量衡的重要性没有太深的概念,今天咱们就来简单说说这个名词。
度量衡的含义,其实非常广泛,它不仅代表着事物的长度,重量,还包括容积。
将这三个字区分来说,正是:
度——计量物体长宽高的器物,称为度,如尺子。
量——测量容积的器物,称为量,放在古代,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测量用具,通常情况下用来计量粮食的多少。
衡——计量物体轻重的工具,如农贸市场上最常见的“称”,正是“衡”之一。
明确了这三个标准,我们再来看度量衡的作用,借用一句古语:
无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句话是孟子说的,大意为,没有规矩和标准,天下的事物就会混乱。
同理,有了尺子与其他的计量器物与标准,社会就能按照规则运行并发展,对于百姓来说,度量衡的意义在于让每一样事物有了应有的标准,对于帝王统治者来说,度量衡则是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巩固政权,以及确保社会正常有序运转的前提。
所以当秦始皇第一次坐上大一统的宝座,首当其冲的政策,便是统一全国度量衡。
如果仔细追溯这种施政理念的源头,其实和儒家密不可分。
儒学提倡: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论语》
这句话大意是说,谨慎制定并统一度量衡,审视修订各项法律制度,及时修补被废弃的官事,便能使政策惠及四方,更能使行政体系趋于完善。
所以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这句话所代表的精神,以此作为维护国家统一,政策实施的基础,秦朝可谓开历史之先河,然唐代也不例外,将尺子作为重要器物,赏赐给朝中大臣或来唐使节,以此表示对于臣下与使臣所代表国家的重视与信任。
尤其是赏赐给大臣尺子,更有一层鼓励大臣秉公执法,公事公办的含义。
任何事情,但凡与权力相关,难免就会滋生袒护或利益,因此赏赐给尺子,也是告诫朝中大臣,任何事物,都要遵循法律,规则,制度,在标准内执行或实施,不要逾规。
而赏赐尺子,终唐一世,几乎都是惯例,于每年的二月二日,也就是中和节的第二天,皇帝将会选择一位有功之臣,赏赐其一把极为珍贵的镂牙尺。
《唐六典·卷二十二·少府军器监》:丞为之贰。(每年二月二日,进镂牙尺及木画紫檀尺。)
这句话是《唐六典》中制定的“中尚署丞”的职务,大意是每年二月二,中尚署丞都要准备好镂牙尺与木画紫檀尺,以供皇帝赏赐大臣,可见唐朝对于“赐尺”这一带有象征意义活动的重视。
绿牙拔镂尺
而日本之所以重视唐朝赠送的尺子,原因除了上述的历史传统外,还有一点,是日本在同时期的尺度长度,便是来源于唐朝的度量衡。
简单来做对比,唐朝的一尺,也相当于日本的一尺,而不像今天,咱们所说的“斤”,要通过换算,才能算成“公斤”,在唐朝时,日本的一尺,与大唐无疑,除了中日文化的交流极深以外,也是受到唐朝赠送了大量尺子所影响。
据日本《度量衡考》记载:
开元钱,世多有之,人亦不宝之。唐书名言径八分,以吾邦尺校之亦八分,故知吾邦尺亦禀唐制也。
这句话其实很好理解,大意是说,开元时期的钱,流通到日本很多,人们见怪不怪,大唐的书里说这种钱的直径长“八分”,所以拿我们日本的尺子测量,果然是八分,因此才明白我们日本的尺度,是效仿的大唐。
说白了,日本文化深受古代中国影响,并不是简单体现在衣食住行或者文化这几个大的方面,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无孔不入。
日本仿造大唐长安,建造的“平城京”-复原图
以度量衡为例,根据日本政府1951年颁布的《计量法施行法》,可发现当年的度量衡,仍旧与中国古代的度量衡有诸多相同之处,比如:
长度有“丈、尺、寸”等,1尺为10寸,1寸为10分。
面积有“亩、坪、合”等,1亩为30坪,1坪为2叠。
容量有“石、斗、升”等,1石为10斗,1斗为10升。
重量有“贯、斤、两”等,1贯为100两,1两为10钱。
大家看这一段度量衡的标准,是不是很眼熟?
实际上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的文化输出之深远,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小看国家与国家之间送国宝的行为,这本质上就是一种对外文化输出,而且经过邻邦当地媒体的宣传,其文化传播的深远,是不可估量的。
唐朝时出使日朝路线示意图
总的来说,在唐朝时向日本赠送精美绝伦的尺子,有着多重含义:
一是表达对邻邦的重视,信任,加强两国间的交流与联系,这个概念很大,不再赘述。
二是对外文化输出,因为一件精美的镂牙尺,展现了同等时期的国家最高工艺水平,不仅是一件贵重的国宝,更是一件代表艺术水平的工艺品,因此在赠送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传播文化的作用,很多同时期的日本人也正是见到了唐朝的文化及各类用品后,才对大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前往大唐学习先进的知识与技术。
日本遣唐使
三是体现了“谨权量,审法度”的治国思想,思想毕竟是抽象的概念,而具象化的实物,更能使人较为容易理解所承载的思想,所以很多大臣都期盼着能得到皇帝赐予的镂牙尺,以此作为对自身功绩与努力的肯定,而在群臣之中,更有着以嘉奖竖立模范的作用,长远来看,对于治理国家大有裨益。
所以古人将度量衡,尤其是尺子作为实用器物以外,又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与精神,大大提升了器物的文化价值,时至如今,随着历史的沉淀,这些原本就无比珍贵的器物,又因为岁月的洗礼,而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历史与文化趣闻,带您发现更大的世界~!
——————
参考文献: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二十六年,法度衡石丈尺。
《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唐六典·卷二十二·少府军器监》:丞为之贰。(每年二月二日,进镂牙尺及木画紫檀尺。)
《度量衡考》:开元钱,世多有之,人亦不宝之。唐书名言径八分,以吾邦尺校之亦八分,故知吾邦尺亦禀唐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