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关注孔子的教育思想,经常关注教师方面。比如“教务类”、“用木材教学”等。
事实上孔子的教育思想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对弟子的要求。子曰: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前一句意思是说: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还没弄明白,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
后一句意思是说:举一个墙角做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不再次去教他。
概括地讲就是,孔子以为教育应建立在学生有求知欲,有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即思辨能力的基础上,否则教师的启发引导就没有什么效用了。
不得不说这千年之前的教育理念,放在现在,依然具有先进性。
教育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教师自身教、学结合,可促进自己的成长;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碰撞,则更能激起共同进步的智慧火花。
我们常提学生需要好老师,岂不知好老师也是好学生“培养”出来的。碰到只知死学不知思考的学生,除了“满堂灌”,你还能有甚高招?遇到没什么求知欲的学生,除了“鞭打快牛”,你还能有什么妙法?
所以课堂改革,不应只反复培训老师,强调模式环节,而应在调动学生方面下功夫。不只是老师课堂调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都应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打磨学生的学习力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