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免费订阅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人表达思想的文字符号,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丰富多彩、深刻。
近年来北京卷增加了对汉字文化的考查,对辨析汉字音形、义有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夯实基本功,对祖国文字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就能更好地品味汉字,传承汉字文化。中考真题
成语的构成方式多样,妙趣横生,由反义词组成的联合结构,就很有意味, 如“长吁短叹” “吐故纳新”等。下边有两个这样的成语,请你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反义词。
①居思②博通( )
文化背景
成语、谚语、歇后语和字谜
汉字几千年的发展中,出现了若干有趣的、或雅或俗的语言形式。雅的有成语、对联,俗的有歇后语、谚语、字谜等。
成语
成语是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凝固成的固定短语。
有些成语出自经典典籍,以 《论语》为例,区区五百条,就凝固成三百则成语。如“三省吾身”就出自《论语• 学而》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教育人们要常常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有些成语源于历史故事,如秦末巨鹿之战时,项羽引兵渡过漳水之后,与秦军主力对战,为了向将士们宣示誓死一战的决心,命令部队将船凿沉,将锅打破,只带三天口粮,于是士气大振,大破秦军,这就是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意思是决一死战,一般用来表达做成某事的决心。“草木皆兵”这一成语源自晋朝时期的淝水之战,前秦苻坚亲自率领九十刀*大军,去攻打东晋,东晋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傲慢的苻坚没有把晋军看在眼里,当他的前锋被晋军打败时,才慌了手脚,看到对面山上的草木,也以为是漫山遍野的士兵,最终战败。后人用“草 木皆兵”形容惊慌时疑神疑鬼的样子。
还有一些成语源于寓言故事,如《庄子》《列子》《韩非子》等书中,都包含大量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后来又“结晶”为成语,如“朝三暮四” “相濡以沫” “自相矛 盾” “守株待兔”等。“相濡以沫”出自《庄子》,是说泉水干涸之后,鱼儿用唾沫相互沾湿,比喻身处困境之时互相扶持。
有的来自于文学作品,如“萍水相逢”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出自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浮萍是一种随风飘荡、聚散不定的蕨类植物。“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经过详细的考虑和谋划,出自宋代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yúndāng)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文与可是当时有名的画家,他画竹子非常有名,每次画竹子之前,他已经在心中构思出要描绘的完整的形象。
谚语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谚语内容包罗万象,有的是农用谚语,如 “小麦要高产,饱施底肥加深翻”;有的是事理谚语,如“打铁需要自身硬,磨刀不误砍柴工”;有的是生活常识谚语,如“早上吸烟,早归西天”。
诸语往往源于对生活的规察和提炼,譬如和下棋有关的谚语就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丢卒保车,弃车保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等。
有的谚语还有很强的故事性。譬如“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说的就是宋朝一个瓜农王坡,因说话絮絮叨叨,做事婆婆妈妈,人送外号“王婆”。他将西夏的哈密瓜引进中原,他的瓜虽然甜,但因为中原人没见过不敢买,他生意很冷清。情急之下, 他的广告意识萌芽,不仅切了瓜,让路人免费试吃,而且逢人就吆暍“这瓜既甜又香,大爷大娘敬请品尝”。后来宋神宗由此路过,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并感慨说:“做买卖就要善于推销,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有何不可? ”于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一句就流传开来,一直到今天。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结构的民间谚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里子”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弄堂里扛木头——直来直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有些歇后语也源于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就是姜尚听说文王姬昌尊贤纳士,就特意跑到西岐,在渭水岸边垂钓,他的钓法与众不同,钩是直的,也没有钓饵,甚至钓竿也不垂到水里去。别人觉得奇怪,他回答说“我宁愿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后来他果然钓到了文王姬昌,帮助文王兴邦立国,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他渭水边垂钓的故事,遂成了一条著名的歇后语。
字谜
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是根据汉字的特点,运用离合、象征等多种手法创制的。一个完整的字谜,包括谜面、谜底、谜目三部分。
如:鸟落山头不见脚,四处皆水无处找。(打一字)——岛。“鸟落山头不见脚,四处皆水无处找”是谜面,谜面通常由简短精炼的字词、短语、句子或歌谣、诗词等组成;“打一字”是谜目,谜目往往对谜底范围和数量起某种限定作用;“岛”是谜底,谜底即猜谜人所应求得的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① 安、危 ② 古、今
最后
中考研究院
jhzhongkao
中考研究院致力于专业中考信息、备考技巧、资料下载和政策解读的推广传播。成立以来已呈现上千篇干货知识,数百场直播,线下活动。更有聚集优秀家长、名师专家的中考交流群全面开放,深受初中小伙伴们的认可和信赖。
加入中考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