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几乎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今天是西方的传统狂欢节——万圣节(All Hallow's Day),也就是一听就非常兴奋的罂粟节。
它会从每年的10月31日晚开始(万圣节前夜(Halloween)),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11月1日。在10月31号的这天晚上,人们会按照风俗带上各种面具和服饰把自己cos成一个个闻名遐迩的经典鬼怪,比如说狼人、吸血鬼、巫婆、哥布林和恶魔,随后进行着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如同所以历史悠久的节日一样,关于万圣节的起源自然也有着各种不同的版本,其中最主流,也应该是最纯正的说法其实是在古凯尔特人的习俗里,11月1日这天是他们的新年之日,也就是古老的萨温节。在公元前800年的爱尔兰,凯尔特人会在10月31号这天聚集在一起进行着一年中最后的丰收,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就是在这个夏冬交接的夜晚,两个截然不同的气候差异自然让古老的凯尔特人相信这个特定时刻必然会打开生者与亡灵的某种联系,是灵魂在两个世界之间的转换之夜。在这天夜里,人类的身体和灵魂将处于最近的距离,而原本已经消逝的灵魂则会从回到人间,再身前之地徘徊不散。其实这种因为气候差异所产生的魂灵文化在各个种族之间都着有大同小异的节日用某种形式来庆祝,比如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秋冬交际之日,预示着冬天来临的冬至就有祭拜先祖,迎接新年的习俗。这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文明会产生如此相似的文化,不得不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归于魂灵信仰,从31号晚上夜幕降临之时开始,凯尔特人的祭祀德鲁伊(一译为“橡木贤者”)就会燃起火炬,焚烧动物骨头(亦称骨头火堆)作为死神的献祭之礼。接着德鲁伊教徒们会使用动物的头或皮毛做成的服饰将自己打扮成鬼怪的模样,以此让魂归的鬼怪们认为自己是同类,从而逃避此劫。这就是万圣节化装舞会的前身和由来。
而到了第二天早上,德鲁伊会将火堆中仍在燃烧的炭烬分给每一家,用来点燃新年的第一缕火光。凯尔特人相信这些火焰会让家里保持温暖,并且赶走恶灵。
随着基督教传入英伦三岛,传教士们为了在大不列颠岛更加方便的输出文化和同化凯尔特人的德鲁伊传统,于是便把11月1日这天定做基督教的万圣节,用以祭奠基督教的圣人和先祖。而德鲁伊教徒中的10月31号便被称为了“万圣节前夜”,一直流传了下来。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的文化侵略,万圣节逐渐开始全球化,从而被各地的小朋友所喜欢。
等等,怎么会被各地的小朋友喜欢呢?原来这和万圣节的主要活动“不给糖果就挠蛋”有关。在前夜里,孩子们会穿着鬼怪的服饰,提着南瓜灯挨家挨户的敲门索要糖果,然后嘴里说着,“trick or treat.”(意思是:‘给不给,不给就捣蛋’),直到主人给了糖果以后他们才会心满意足的离开。这样的主题活动当然是不论文化和种族的小朋友们都乐意的事情,这也为万圣节的节日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实我国也有许多类似的节日节目,那就是在各地民俗中,特别是南方地区的“闹马灯”和“板凳龙灯”。在元宵节这天(时间各地又略有不同),同样有关于死亡和魂灵的传说,同样是“新年”文化的衍生时刻之一,南方地区的小孩们会用竹条子编制成马头和马尾套在自己的身上,然后在大人们的领导下吹锣打鼓、成群结队的挨家挨户去讨要元宵红包。这个时候的主人必须燃放爆竹迎接并点心水果等贡品招待着,若是不给红包,这小小马队就不会离开,也不给予新年的祝福。而“板凳龙灯”也是大同小异的一个过程,家家户户的迎龙灯,摆贡品,祭龙头,贴福条,预示着新的一年身体安康,万事如意。
只是万圣节如今已经被中国人所接受并庆祝,而我们自己的“闹马灯”文化已经逐渐的消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