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提到端午节,大家首先会想起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历史发展到今天,纪念屈原成为端午节由来的一个主要依据,所以有人提出,既然是祭奠先人的节日,就不能说“端午节快乐”,而应该说“端午安康”,这样的说法,是否有道理呢?
端午
我们就先从端午节的历史说起。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在古代认为奇数重叠的日子不吉利,又有端阳节、正阳节等叫法,它最初是起源于我们的祖先、对于天象的崇拜,是南方吴越地区先民、祭拜龙祖、祈福、辟邪的日子。
后来,战国时期的屈原也在这一天投江而死,因此人们也开始在端午节这天纪念屈原,并且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所以,端午节在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用于纪念屈原,而是在屈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除此之外,端午节其实还有纪念伍子胥、介子推等历史人物的说法。
屈原
但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对于屈原到底是哪一天去世的,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所以并不能排除后人故意将五月初五这样的“不吉利的日子”和屈原的死、联系起来的可能。
然后呢,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是自古都有的,划龙舟起初在南方,是祭祀水神的一项活动,和屈原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所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并不仅仅只是为了祭祀逝去的先人。
那么端午节到底是一个悲伤的节日,还是一个快乐的节日呢?
龙舟
我们来看看,端午节,在唐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
唐玄宗曾经在端午节写过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两句: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还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玄宗在端午节这一天宴请群臣,他感叹节气循环时光飞逝,但是很高兴的是,这一天他可以和自己的群臣,一起快乐地过节,所以叫做“美君臣之相乐”,非常快乐。
那么这种快乐的场面,也从“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这句诗中可以体现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来。
屈原
可见,端午节在唐代的时候,人们已经就过得非常的喜庆和欢乐。如果有人问唐玄宗端午节应该“安康”还是应该“快乐”,唐玄宗一定会站起来大声说:祝大家端午快乐!
现在,我们在很多节日后面都会加上“快乐”两个字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美好祝愿。而“快乐”这两个字似乎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祝别人节日快乐,除了祝她在这一天开心高兴之外,也蕴含了希望他身体健康、事事顺心的含义。
粽子
在端午节时说“端午快乐”,当然也是希望家人和朋友们能够健康幸福、开心快乐。
所以说,端午节到底该说“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我认为这个问题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对于家人朋友的祝福重在心意,而不是故意在用词上咬文嚼字、斤斤计较,显摆所谓的文化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