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彭丹尼
9月27日,辽宁省大连市一居民接到小区房地产通知,为缓解电力供需不足的压力,辽宁电网将实行制动限制、具体期限和地区不确定性。
为了避免限电令给您生活造成影响,在此温馨提示您,近期家中常配备手电筒、蜡烛、充电宝等应急物资。7月以来,国家电网东北分部(简称“东北电网”)已连续下达22次有序用电预警,由于调减外送电保持了东北地区电力平衡,前12次有序用电没有实施。但进入9月,电力供需形势更加严峻,再加上无法调减外送,东北电网要求东北三省和蒙东地区做好启动有序用电的准备,否则就会出现拉闸断电或大面积停电问题。9月10日起,东北三省一区开始执行有序用电,社交媒体“东北限电”话题下,许多网友吐槽突然限电带来的各种生活不便。
煤炭铁路运输。(图片来源:中新网)
“我省这次出现的有序用电,27年从未发生,可以说缺电不是我省自身问题,是整个电网平衡带来的。”《中国新闻周刊》获取的一份黑龙江省发改委9月30日的文件这样写道。文件还提到,由于山东日电力缺口逐步加大,国家为保山东用电,国家电网没有调减东北外送计划,使东北地区从9月10日开始出现用电缺口。在煤炭供需形势持续偏紧、火电等支撑电源发展缓慢的情况下,有序用电可能成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常态化措施。
今年年中便有广东、云南等省份开始限电、限产,主要原因是工业用电的持续增长以及水电的减少。而8月下旬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密集出台了力度不等的停、限电措施。其中,尤以东北的限电引人关注,因为限电已经辐射到工厂之外,波及居民生活。
而多地给出的限电原因,不仅是过去因为控制能源消费指标,采用行政手段干预高能耗企业用电,而是出于供电不足的无奈。从发电装机容量来看,中国早已摆脱发电能力不足的局面,但为何会出现今天的窘境?
限电常态化
9月28日辽宁省最大电力缺口达530万千瓦,依据国家发改委《有序用电管理办法》,达到严重缺电II级橙色预警信号。自28日开始,辽宁省已经至少连续三天发布电力缺口橙色预警。
9月10日至22日,辽宁省共启动6轮III级(负荷缺口5%~10%)和3轮IV级(负荷缺口5%及以下)有序用电措施,其间涉及23196户次企业,最大错避峰243.67万千瓦。当时,受到用电影响限制的是部分工业企业。
根据辽宁省工信厅9月26日电力保障会议的信息,9月23日~25日,由于风电骤减等原因,电力供应缺口进一步增加至严重级别,辽宁省启动3轮II级(负荷缺口10~20%)有序用电措施,个别时段,尽管最大错避峰达到416.92万千瓦,电网仍存在供电缺口。东北电网调度部门依照有关预案,直接下达指令执行“电网事故拉闸限电”。与有序用电不同,拉闸限电是保电网安全的终极手段。
东北的限电已波及居民生活。(图片来自网络)
一份9月23日由国家电网东北分部调度中心(简称“东北网调”)签发的“东北电网事故拉闸限电预通知单”显示,为保证电网安全运行,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预计23日下午16时30分至21时30分需要拉闸限电,被限容量分别为44万千瓦、36万千瓦和20万千瓦,合计100万千瓦。
东北网调按各省区用电负荷的比例,对有序用电负荷进行分配,其中辽宁48.6%,黑龙江23.2%,吉林16.3%,蒙东11.9%。在东北三省中,辽宁的用电负荷最大,因此,辽宁受到的限电影响也更多一些。
多位生活在吉林省的受访者说,他们虽然接到限电预警通知,但家里并没有真正停电;一位居住在哈尔滨的市民说,黑龙江的居民限电主要是周边县城、乡镇,城市居民没有受到影响。而在东北人口最多的城市沈阳,9月23日,该市沈北新区和浑南新区部分区域限制供电,有道路因信号灯没电产生拥堵。9月24日,辽宁澎辉铸业有限公司因突发限电,导致排风系统停运,发生高炉煤气中毒事故,23人送至辽阳市中心医院救治。
一般来说,拉闸限电主要是针对第二产业,因为民用电量占比不多。长春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副主任周景宏曾在国网吉林省电力公司工作多年,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辽宁省居民用电可能只占到当地用电负荷的10%左右,吉林省这一数字要高一些,但也不多。
国家电网调度中心一位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波及民生是紧急状态下迫不得已采取的措施,电网虽已做了提前预警,比如高耗能企业需限电,但实际落地中并未完全执行到位。虽然原则上不允许限民用电,但拉闸前刻,电力供应与需求差额若再继续扩大,就有崩溃风险,只好采取紧急措施。
在东北,由于产业结构的特殊性,能够停哪些用户的电,空间更小。以黑龙江为例,军工、能源、钢铁等重要用户以及公共服务业、居民用户占比高,可执行有序用电的客户,仅占最大需要限电负荷的20%。因此,在东北网调下达有序用电负荷超过极限时,只能实施拉闸和影响居民用电。
限电会带来多少经济损失?以黑龙江省为例,截至9月26日,执行有序用电影响电量共计6780.34万千瓦时,预计影响工业产值10.5亿元。如有序用电持续执行到10中下旬,可能影响用户用电在1亿千瓦时左右,预计影响相关工业产值16.3亿元,影响工业增加值6.1 亿元。
周景宏说,停电对连续运行的化工类、冶金类、电解铝这类重工业企业的损失尤其大,不要说连续停电,就是电闪断一下,就可能对工厂造成几十万元的损失。
燃煤之急
去年年底,以浙江为代表的一些省份为了冲刺“能耗双控”(指控制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目标,就曾出现过限电。多位受访专家指出,东北限电,其实与“双控”无关,东北上半年的经济增速比全国慢一些,完成指标没有什么困难,而它的原因只有一个:电力供应不足。
贺少华曾经是黑龙江一家大型火电发电厂厂长。在他看来,今日黑龙江和整个东北供电不稳定的问题,早已露出端倪而且几乎是必然的——因为缺煤。火力发电、供暖都需要煤炭。早至2009年,黑龙江就从煤炭调出省份转变为煤炭调入省份,但是因为国内煤炭产能过剩,黑龙江发电厂一直可以买到低价本地煤和蒙东煤。
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因产能过剩,煤炭的黄金时代结束,煤炭业进入长久的低谷期。2015年左右,中国开始进行煤炭去产能,一个核心举措,是关停一批落后的、安全不达标的小煤炭厂。
风力发电。(资料图,来源:中新网)
从2016年到2020年底,中国煤炭退出产能超过10亿吨。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说,在去产能之前,中国的煤炭年产量大约是50亿吨左右;去产能后仅有大约37.5亿吨。此外,自去年开始,受产煤大省内蒙古涉煤反腐“倒查20年”;对煤炭开采安监、环保力度增大,以及超能力生产入刑等因素影响,大量煤炭产能被压缩。
而在需求方面,中国在2013年达到煤炭消费的峰值,当年年底统计的煤炭消费量是42.4亿吨,之后逐年下降,但是从2017年至今,中国煤炭消费量再次出现回涨,恢复到了年消费40亿吨左右,而这两年释放的先进煤炭产能大约2~3亿吨。因此,煤炭总量的供需依有差值。
放眼整个东北地区,煤炭资源日趋紧张。有媒体统计,2020年黑龙江、辽宁、吉林原煤产量合计0.93亿吨,较2016年的1.13亿吨下滑约17.7%。周景宏说,近几年,东北缺煤已常态化了,有些发电厂在年初价低的时候就开始储下一年的煤,避开市场波动。
与此同时,进口煤价格同样暴涨。近一年来,国际动力煤价格已经增长数倍。9月24日,欧洲ARA港、南非理查德RB、澳大利亚纽卡斯尔NEWC动力煤的现货价格分别为每吨185.68、161.15、188.72美元,较一年前分别增长250%、173%、215%。
动力煤进口长期占国内使用量的5%~10%。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今年从蒙古、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量有所减少。今年1~8月,中国进口煤炭1.98亿吨,同比下降10.3%。
“当时,大家都以为2018年冬天黑龙江的煤抗不过去了,没想到运气好,碰到一个暖冬。”贺少华说。但是今年这个冬天,他觉得黑龙江煤、电保供有点难。一方面,黑龙江本地煤炭年产量大约从之前的1.2~1.5亿吨下降至5000万吨左右,而从俄罗斯进口的煤也因疫情而减少,且因为卖价更高,俄罗斯煤更多通过海运通道流向南方。而今年可能是个冷冬。
尽管中国是富煤国家,但在多种因素的合力之下,此刻,中国却站在缺煤的新节点。黑龙江省发改委的一份汇报文件写道:今年的煤炭供需形势十分严峻、前所未有,全国普遍缺煤少电,电煤价格高位运行,发电企业严重亏损,能源保供工作面临巨大压力。
黑龙江煤炭储备只有1410万吨,比计划目标低690万吨。每天动力煤供应在25万吨左右,启动供暖后,全省发电、供热日均消耗煤炭35万吨左右,每天缺口近10万吨。除鸡西、双鸭山、鹤岗、大兴安岭、黑河能够自平衡外,其他市都存在一定保供风险。
黑龙江发改委希望,国家层面能够通过加快宝日希勒矿六期的征地手续,阶段性释放蒙东地区伊敏、东明等露天矿产能,加强与俄煤的协调等手段,弥补其用煤缺口。
“这不是哪一个省的问题,是全国的情况。”袁家海说。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9月3日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通报》,截至6月底,全国煤企存煤约5000万吨,同比降26%;全国主要港口合计存煤6298万吨,同比降8.3%;全国火电厂存煤约1.1亿吨,同比减少2100万吨。
贺少华的一位在福建某国有发电厂担任总经理的朋友说,现在不是价高价低的问题,而是哪里也买不到煤。安徽省自9月22日起开始实施有序用电,同样与用来发电的电煤库存“告急”有关。2021年以来,安徽省电煤库存一直维持低位,截至9月21日,安徽省主力火电厂电煤库存降至148万吨,不及2020年同期一半。
缺煤的程度,从煤价上可以反映出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显示,9月16日到9月23日的一周里,动力煤价格已经达到1086元/吨,同比上涨近一倍,较年初上涨56%。
一家火电厂工作人员说,“全力买煤”已经成为火电厂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买煤完全不考虑运费。一场围绕保供、找煤的战斗正在打响。
9月23日至25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带队赴宁夏、陕西,对煤炭、天然气增产保供进行现场调研督导,要求地方和企业压实保供责任,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突出保障发电、供暖等民生用煤,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9月27日,就煤炭保供、电力稳供问题,吉林省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到部分供热发电企业和电力公司走访。在座谈会上,吉林省落实了以下的找煤渠道:派专人到内蒙古驻煤矿,逐一落实煤炭购销运输合同;争取更多进口指标,抓紧推进俄煤、印尼煤、蒙古煤等外采计划;自产煤企业要专班驻矿,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能开尽开,开足马力,释放产能。
9月29日,山西省举行保供十四省区市四季度煤炭中长期合同对接签订会。中央驻山西煤炭企业将保供天津、福建、河北、广东、辽宁5个省市;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接广西、江苏、吉林、安徽、上海、浙江6个省区市;山西焦煤集团承担河南省保供任务、华阳新材料集团承担海南省保供任务、潞安化工集团承担山东省保供任务,其余保供任务由山西省各市煤炭企业承担。
中金公司认为,目前冬储煤行情已经启动,而新增产能释放可能还需要时间,冬季用煤大概率还是偏紧。不过,最近一系列鼓励煤炭产能投放的文件,初步见到了效果,8月份,煤炭产量环比上升了2100万吨;长期来看,随着新增产能的投放和需求逐步回到正常的水平,该机构认为,目前的极端供需错配的局面是可以扭转的。
不计代价“能发尽发”
东北并不缺发电装机容量。经过一轮发电基建热潮后,袁家海说,从2007年开始,东北再也没有缺过电,甚至可以说是电力富裕的区域。2017年,东北电网第一个特高压直流工程——额定功率为1000万千瓦的蒙东扎鲁特-山东广固特高压直流(鲁固直流)及其部分配套500千瓦交流输变电工程相继投产,开启了东北电网电力外送的时代。
近年来,中国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全力推动能源革命,降低火电特别是煤电占比。但截至2020年底,全国全口径火电装机容量近13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56.8%,火电依旧是当前中国电力供应的主力军。
据中电联的数据,东北三省电力结构中,火电以7218万千瓦占据了发电量的63%;风电以2244万千瓦的发电量位居第二,占比为18%。光伏、水电与核电占比分别为8%、7%和4%。
周景宏解释,因为风电是不稳定电源,而供电是一个实时平衡、即发即用的系统,因此,风电的上网电量一定是用相应火电来支撑,当没有风、发电量不足的时候,就需要火电顶上去。贺少华的判断是,至少10年之内,火电的主力支撑作用是不会变的。
吉林省一家风力发电厂的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尽管今年年初和年中,厂里都有开过会,要求尽量减少非必要停机,减少非必要电量损失。但是面对当前的紧急缺电,新能源发电企业受天气影响,没有多少潜力可挖,对于抢发电量无能为力。
在袁家海看来,当前东北缺电的情况,还是在于大部分机组因为缺煤、亏损不愿意发电,所以首先要解决煤炭供应问题,然后通过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把电价涨上去。
对燃煤发电厂来说,燃煤成本是最大的成本支出,占比六七成。而在过去的几个月间,因煤价不断攀升,燃煤成本占比越来越高,当前甚至占总成本的八九成之多。与煤价上涨不一致的是,电价却没有跟着上涨。
涨电价看似可以疏导发电厂的成本,让用电供需找到更好的平衡,但贺少华说,电价涉及到更复杂的宏观经济,如果电价上涨,所有的工业产品成本就会上涨,带来社会通胀,因此,国家只能压着电价。
在这种情况下,电厂的日子很不好过。根据黑龙江发改委测算,按发电上网每度电0.374元计算,扣除税收、人员等成本,发电厂利润空间不足0.255元,而按当期标煤价格,每度电燃煤成本为0.42元,光是原料就已经亏损0.165元。黑龙江省的华电集团,今年1~8月的亏损估计高达12.05亿元。
因电价不变,而煤价波动,因此,过去当煤价上涨时,火电厂要求涨价的诉求时有发生。但贺少华说,当下,比起亏损不愿意发电,困扰电厂更大的问题还是买不到煤,即便高价买到煤也想为冬天供热多囤一些。东北的国有火电厂中,80%以上都有热电联产机组,比起供不上电,国有企业领导更怕供不起热。因为发电都是统一入网,供电安全由电网公司承担,但供热是划定区域的,哪一片区的供热如果出了问题,领导就要为此担责。
吉林省大唐长春第二热电公司是全省最大的热电联产企业。吉林省省长韩俊近日赴该电厂考察供电供热机组运行保障时,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克服电煤价格倒挂、煤炭短缺、价格暴涨等困难,全力实现满负荷安全运转。坚持不计代价“能开尽开,能发尽发”,决不能无序检修、擅自停运。组织金融机构主动对接热电企业,协调满足贷款需求,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然而,多位行业人士说,“面粉比面包贵”的情况毕竟不能持续,因为这样循环下去,会很快耗断企业现金流。9月29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相关负责人士就近期限电问题答记者问时称,严格落实燃煤发电“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价格机制,让更多电量进入市场交易,不得对市场价格的正常浮动进行不当干预,按价格政策合理疏导发电成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冯永晟认为,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伴随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以及需求侧电气化程度的提高,电力负荷的峰谷差势必逐年增大,“尖峰负荷”现象将更加显著,预计“十四五”期间,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缺电现象将频繁出现。
(文中贺少华为化名;实习生田然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