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鸡毛信简介】为什么紧急秘密的信都叫“鸡毛信”?

通信落后的时代,标记最快的信可能是信,而不是鸡毛。

“吾以羽檄征天下兵。”出自《汉书·高帝纪》中的一句话,导致多年来在国内流行一种说法,鸡毛信源于汉代,迄今已2000多年历史。

其实,真正的“鸡毛信”叫法,始于抗战时期。在敌人的重重封锁和围追堵截下,鸡毛信被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广泛使用。

抗战期间在太行山战斗过的黄克诚大将说:“鸡毛信源于山西牺盟会(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1939年12月25日,突破敌人防线后,彭德怀从沁水县小柿庄(属高平县管辖)秘密赶到石村,在关帝庙召开军政连以上干部大会。在总结“十二月事变”教训时,彭德怀认为,牺盟会第三纵队情报滞后,导致数百名革命战士牺牲,给革命造成重大损失。

当时在高平流传着一句话:“自从日军打进中国,就落个母鸡不下蛋,公鸡不打鸣。”针对八路军、牺盟会情报落后、渠道不畅、信息不灵的现状,黄克诚提出:“拿鸡毛,当信使”。彭德怀决定秘密实施,“鸡毛信”由牺盟会迅速传遍抗日根据地。为此,黄克诚还赋诗一首:“明理全军事,知晓万里途。鸡毛传期遇,相约斗日阎。”

抗战期间送信粘贴鸡毛的历史从此诞生。

1938年初,国共两党都使用一种专递方式,在信封上国军有邮封章,而八路军则没有。在‘十二月事变’后,才使用上鸡毛信。鸡毛信是一种很不规范,又很紧急、很秘密的信件。作为非常特殊时期使用的机密情报信件的鸡毛信不可能有邮戳或邮票。

抗战时期的战时通信,多以村转,抗日民众已成习惯。信分一般、急件、特急,无邮票邮戳,只在信的右角上以‘+’‘++’‘+++’代之,一般信皮上插有鸡毛,也有是粘贴鸡毛的信件。没有发送单位和人名,不是正规的信封,一般为当地黑黄色桑树皮纸包折合围而成。以三支鸡毛为最高级别,出现三支鸡毛信件,一般要派一个营或一个连的部队护送。鸡毛信,是八路军的秘密信,使用便捷。转信人把信送到地点后,凭收条注明时间,这就是所谓的‘鸡毛信’。”

日军、国军全面封锁交通后,身处太行山深处的八路军没有电台设备,靠民运队、妇救会、青救会、交通站已经送不出信去。鸡毛信成为八路军作战史上的‘千里眼’‘顺风耳’儿童团的作用功不可没,当时儿童团、放羊娃能够突破各种封锁线传递信息,但是在恶劣环境中,送鸡毛信的人有很大的危险性,送信人必须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才突破重围。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